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常青 《考试周刊》2008,(10):172-173
本文从功能翻译理论的目的论来谈文学翻译中意象的再创造,通过声音意象、结构意象、情景意象和审美意象等具体阐述文学翻译的意象创造,以及其决定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意象概念可以从三方面理解。即作者创作中的心象、语言表达出的物化的符号形式和读者阅读时头脑展现的审美意象系统。在文学翻译中意象有个体和整体之分。整体意象决定着个体意象的翻译。翻译的目的在于保持整体意象完整性和读者审美感受的最大限度对等。  相似文献   

3.
中西文化的不同反映在翻译上经常可以表现为译文意象的不完整和流失.从意象流失的原因及哲学基础,“原生性意象“、“继发性意象“和审美意象的解读,暗示性词语的运用和意象的寻回,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对意象的不同表达等方面来分析翻译中出现的现象和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意象即寓"意"之"象",用以寄托主观情思.《逍遥游》通过广泛塑造意象抒发哲理,在其翻译中,意象的处理亦至关重要,文章通过《逍遥游》不同英译本中意象翻译的对比研究,探讨意象的翻译策略和效果,为文学典籍中的意象翻译提出几点见解.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刘勰的"隐秀"观审视翻译中文学意象的传递,以期保持文学翻译所固有的文学性和民族性,成功实现文学翻译作为文学的第二次创作。"隐秀"观指出意象有"隐"与"秀",两者统一于文学意象之中。不同的意象对应不同的表述方式,译者如果在把握原意象的艺术特征基础上,对描述性、象征性和比喻性意象进行具体分析,在翻译时运用显性或隐性方法进行具体处理,文学意象翻译定会收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意象是诗歌审美的主体.在诗歌翻译中如何再现诗歌的意象是诗歌翻译的关键所在.文章通过对具体诗歌意象的翻译来诠释诗歌意象的翻译过程本身是译者对原诗歌意象进行再创作的过程,因为译者个人的审美趣味深刻地影响着译者每一次的审美体验中意象世界的生成.译者这种审美趣味,必然受到反映其时代、民族、文化教养、文化传统、习俗的社会审美趣味的影响.译者作为审美主体是社会的、历史的存在,其审美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进行的.译者审美趣味对诗歌创造性翻译有其积极的意义,体现了译者翻译过程中的个人审美情趣和意象翻译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7.
人物意象在文学翻译中占据重要地位,而如何形象地再现人物意象也是翻译美学极为关注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梅特尔集外象描写和内涵蕴意于一体,是翻译审美再现的理想研究对象。通过对梅特尔形象的翻译分析,从翻译美学角度出发,探讨此类文本的翻译审美再现特点和方式,可为人物意象的翻译审美再现提供新的研究角度。  相似文献   

8.
意境是文学翻译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意境的再现是文学翻译的核心内容之一。从《天净沙·秋思》三种英译本的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出文学翻译中意境再现的三个条件:意象的再现,情趣的传达以及审美意义的生成。  相似文献   

9.
汪苹芳 《考试周刊》2010,(43):31-32
意象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灵魂,也是古诗的审美评价标准。在汉诗英译过程中用英语进行再创造,重现原诗的意象美是文学翻译工作者在实践中的不懈追求,本文探讨了诗歌意象的涵义和美学特征,再从构成审美心理三要素的角度来分析意象的传译问题,旨在为诗歌翻译批评提供可资借鉴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译介学的有关理论来分析文化意象翻译时的传递问题,从而更好地阐述了文化意象传递过程中的失落现象,增强翻译时译者的责任,即尽最大可能传达原作的意象,以及更好的了解了对读者也应持有相当程度的信任。论文以《牡丹亭》英译本中几处意象翻译的处理为例,管中窥豹了译介学理论对文学翻译产生的影响以及翻译过程中意象失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诗歌是文学体裁中较为特殊的一种文学形式,简单的诗歌包含了丰富的内涵。人们往往通过诗歌来抒情,言志。诗歌中最为重要的是意象和韵律的处理。但在翻译时,读者是否能够顺利的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者怎么进行诗歌翻译。诗歌翻译与别的文学体裁不同处是,诗歌不仅仅讲究内涵更多的是诗歌的韵律、诗歌中的各种修辞以及意象的如何处理。本文从诗歌意象、诗歌内涵、以及诗歌的修辞等方面入手来谈谈诗歌翻译的相关策略。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观点对于诗歌的翻译。  相似文献   

12.
文学通常通过塑造意象来表现生活,意象是文学创作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方法.意象的运用给文学以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同时又赋予文学作品高度的审美价值,是文学创作、尤其是诗歌创作的灵魂.本文从文学意象的定义入手,分析了文学意象的种类和组合,在此基础上重点论述了意象的文化涵义及其民族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基于翻译美学理论之上,对比分析了《瓦尔登湖》的两个中文译本,并且评价两位译者在美感传递尤其是意象再现方面的表现,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要想成功地传递原作中的意象,译者不仅需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和敏锐的审美能力,而且需要充分理解原作,尊重原作,不做过度修饰。译者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文化素养和审美及表达能力,以求更好地实现文学翻译中意象之美的传递。  相似文献   

14.
张春巧 《海外英语》2012,(4):166-167
诗歌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是中华名族极为宝贵的财富,本着以弘扬民族文化为目的,大量的中国诗歌被译为其它语言,被植入外国文化的土壤,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在异国他乡的语言文化语境中获得了更多的读者。而如何处理诗歌翻译中的意象问题,值得深入探讨。该文就从诗歌翻译的意象处理入手,结合对比分析的方法阐述诗歌翻译中意象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审美移情说对文学翻译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译者将主体精神灌注于原作,使作品意象和意境重现,从而带给读者审美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16.
文化意象问题在文学翻译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翻译中文化意象的错位会导致读者产生错误的印象。本文应用翻译实践中的典型例子,对文化意象的错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文学翻译中文化意象的传递对文学翻译者来说是个很重要的问题,而其中文化意象的走失是意象传递中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文化意象走失的分析阐述发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8.
熊晶晶 《文教资料》2008,(11):29-31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意象在诗歌创作和鉴赏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笔者从分析古诗词意象特征入手,探讨了意象的"可译"与"不可译"之争,提出意象翻译原则和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19.
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其中意象的处理尤其是翻译中一大难题.本文通过对意象翻译的典型例子“Milky Way”的翻译进行讨论,分析总结了翻译中文化意象的失落和歪曲,并提出使用异化的方法对待和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拟从诗歌翻译中文化意象的传递入手,探讨中诗英译中对文化意象处理方法得与失,以及采用增译语词提示法、浅化处理释义法、直译意象保留空白法、直译加注法等方式对文化意象脱落进行补偿,尽量做到保留民族文化特色,做好传递文化的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