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建筑就象一座巨大的空心雕刻品,人们可以进入其中并在行进中来感受它的效果。附着在建筑实体上的作为墙体一部分而存在的壁画,不是简单的以小画放大上墙,而是要与建筑环境即建筑类型、结构和空间发生联系。这种微妙的联系与建筑本身一同散发着持久的艺术魅力。建筑与壁画反映的不仅是技术,在更大层面上体现的是文化——它们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建筑与壁画的灵魂。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它存留于建筑和壁画间,融汇在生活里。那么,壁画与建筑的协调,它们对时代精神的体现,也就成为研究壁画不能逾越的阶段和前提。  相似文献   

2.
安贞堡是客家人来永安后结合本地实际兴建的围龙屋式的建筑。安贞堡的一些壁画作品折射出客家的民俗意识和客家民性。这些作品是客家民俗与民性的一个缩影,它承载着大量的民间美术信息,同时也体现出多民族和多地区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3.
建筑与壁画都植根于人类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中,两者关系非常密切。自从有了人类和人类建筑史,就有了壁画。早期的人类洞穴画向我们展示了居住者在岩洞里用雕刻、涂色的方法绘制出与人类生存活动有关的各种图形,使之成为有一定象征意义、亲切的、并具有某种想象功能以及体现人类自身力量的生存空间。后来,壁画与宗教的传播密切配合,相得益彰,成为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发展到石窟、寺观、庙堂、墓室,到处可见以宗教内容为题材的壁画。例如,新疆克孜尔千佛洞石窟和闻名中外的敦煌莫高窟壁画,就是这类性质的壁画艺术精品。国外…  相似文献   

4.
怀特海认为,文化的分裂是人类文明的巨大悲剧,对未来将产生毁灭性的灾难,而文化的分裂肇始于现代技术的出现。世界“无限丰富性”的重要性就在于它与各种文化、宗教的象征符号之间的联系。本文通过集中讨论技术对世界丰富性的潜在威胁和对人类符号系统地寻觅,来研究它们各自在不同传统中是如何在一般意义上体现差异的,技术在哪种情况下导致了丰富性的减少。  相似文献   

5.
李婧 《华章》2012,(19)
壁画不同于一般绘画,它是依附于建筑物体本身的一种艺术形式.壁画的创作必须要考虑到作品内容、建筑墙体及建筑环境、建筑材料和建筑空间等诸多因素.只有充分认识壁画创作与建筑环境的局限性,才能更好地掌握创作的主动性.壁画艺术只有得到建筑空间的依附才能永存.建筑有了壁画的点缀艺术空间将会得到延伸和升华,从而创造出壁画建筑相得益彰的完美效果.  相似文献   

6.
须弥山石窟是原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丝绸之路”上珍贵的文化遗存,须弥山石窟艺术是原州历史文化的具体体现和反映。须弥山石窟所保存的各类精美的造像、建筑和壁画等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份宝贵遗产,也是我国古代建筑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为研究佛学、历史、宗教、美术、建筑等领域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原州古典建筑的特点和风格类型。而在须弥山石窟建筑化的雕刻中所表现出的建筑与空间构造形式,为我们今日研究原州古典建筑式样提供了比较丰富的、间接的形象资料。  相似文献   

7.
作为徽州古建筑艺术重要组成部分的皖南彩绘壁画是美化建筑内外墙壁的一种装饰绘画艺术,其在徽州建筑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皖南彩绘壁画具有艺术性、丰富性、地域性与教育性的特点。教化功能是皖南彩绘壁画区别于其他民居壁画的一个重要特征,皖南彩绘壁画寓道理于故事中并以此传播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与儒家思想。皖南彩绘壁画的教化作用具有寓教于美、雅俗共赏、惩恶劝善、陶冶情操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正> 唐代是中国壁画艺术大发展的历史时期,佛寺壁画是其极为发达的一个类型。从形式上看,唐代佛寺壁画可大分为二:其一为绘于具有中国民族传统建筑上的寺院壁画,一般说来,它的作品主要分布于寺院之殿、堂、廊、庑及山门等壁上;其二为绘于具有印度、西域地区特点的石窟寺壁上,由于建筑样式的差异,它的作品主要分布于窟之四壁及窟顶上。在唐代佛寺壁画研究上,以敦煌壁画为中心的石窟寺壁画研究,前人耕耘甚多,成果亦颇富,但于唐代  相似文献   

9.
丽江壁画是明清时期壁画发展的典型代表之一。本文以丽江壁画里的飞天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了它们的起源和在丽江壁画里的演变,及其所包含的多元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而建筑作为一种文化形式,无论何时何地都反映着中国人的道德、伦理及审美观念。北京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精美、保存最完整的大规模建筑群。从各个方面无不体现着中国古代建筑之精华。它就像一个永远深藏着秘密的博物馆,带给人不尽的猜想和意境。单就故宫建筑群的屋顶就深刻体现着中国古代工匠的智慧和能力,其设计中涉及到的美学思想无不映射着中国的伦理道德和文化心理。中国传统建筑屋顶深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影响,其屋顶样式与人、自然相互亲合,相互融入。从颜色,样式到装饰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设计美学,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等级性。  相似文献   

11.
目前学术界对太原多福寺壁画艺术风格的研究尚未定论。学者柴泽俊先生曾撰文指出,多福寺大雄宝殿壁画是以明间为中轴线,东西两壁壁画是由两组画师竞争献艺共同完成。为进一步研究和界定多福寺壁画绘画及其风格倾向提供了借鉴和研究思路,然此观点仅为直观推论,尚缺乏实证。现以此观点为研究出发点,依据文献记载,从壁画现状、结构布局、题材内容、绘画风格、粉本和图像特征角度进行详实论证,证明东西两壁壁画确有差异,应是两组画师共同完成的,且西壁画师更技高一筹。  相似文献   

12.
宝梵寺壁画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其作系列的研究和宣传大有必要,本文将就宝梵寺的选址、寺宇建筑、画壁的制作、壁画的用色等问题在已有文字记载的基础上作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3.
就墙绘而言,简单的讲,就是在墙上作画。因此,又被称之为墙画、墙体壁画。本文则就墙绘艺术在室内设计中所体现出的艺术性及其文化内涵进行论述,旨在加深我们对墙绘艺术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4.
莫高窟第85窟是归义军第二任都僧统翟法荣的功德窟,开凿于咸通三年(862)至咸通八年(867)。第85窟营建的9世纪中叶正是禅宗在敦煌僧俗中广泛流行的时期,而翟法荣即是一位兼信南北二宗的禅师,由此,第85窟的绘塑内容打上了翟法荣个人信仰的思想烙印。本文重点讨论了第85窟突出禅学思想、禅净融合和化迹多门的表现思想。  相似文献   

15.
Murals are particularly visually captivating forms of public art due to their size and accessibility. Mural images also capture public attention and provoke viewers to explore layers of meaning and find hidden stories. They are often in places that people come to visit, study, play, congregate and discuss matters that may relate to the content of the mural. To this end, murals can be effective tools for helping communities think about their environmental issue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Mystic River mural project in Somerville, Massachusetts, USA. It addresses how the local art councils, mural artists, local students, community members and non‐profit organisations collaborated to carry out this ongoing mural project.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examine how Mystic River eco‐murals were created, what challenges and benefits the eco‐murals provided, how local social concerns were represented through the eco‐murals, how eco‐murals can continue to promote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and inspire youth about their community and the local environment, and how the mural can continue to reflect or affect the meaning of the place. This process can serve as an example for other communities that seek to address their environmental concerns through public art.  相似文献   

16.
丝绸之路石窟壁画随着历史的发展,本土的民俗文化逐步对佛教艺术产生改造的作用,大量西域的民俗文化因素进入故事壁画中。其中有佛教故事画中的民俗文化;供养人画中的民俗文化;服饰文化中的民俗特征以及石窟壁画中的菱形格装饰等。其人物形态的造型已典型西域化。  相似文献   

17.
丝绸之路古代佛寺遗址很多,其中有昆仑山北麓的佛寺壁画,天山以南的佛寺壁画内容极为丰富,构图丰满而不繁琐,线描挺拔而不生硬,色调浑厚富丽而又不乏爽朗明快之感。这些壁画用线造型,以形写神,赋彩说情,技法高超,充分表现了虚幻的宗教境界和佛教艺术美学的意境。  相似文献   

18.
2000年3月,安阳发掘唐代墓室壁画。本文从占有的第一手资料对其中一组(3幅)花鸟画进行了研究。从具体艺术表现手法上分析,此壁画上承北齐,下启五代,是唐代绘画主流风格在中原地区特定文化背景中的特殊表现,为研究唐代花鸟画提供了很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9.
北京法海寺因其国宝级壁画而闻名,壁画所在的大雄宝殿在经历了580年历史巨变后其结构状况不容乐观。对大雄宝殿的结构进行解析,指出其主要结构外观缺陷,对木构架变形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提出加固保护的建议,对大殿未来的科学修缮加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唐朝初年国立强盛,文化发达,广泛接受外来事物。唐墓壁画内容丰富,色彩艳丽,人物形象鲜明,保存完整,特别是壁画人物的着装真实反映了唐朝民族融合,对外交往频繁的时代特色。这一时期,胡化倾向明显,胡服盛行,对中原服饰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