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光的反射和折射是光学实验的重点和难点,做好这些实验,对学生掌握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原理、球面镜对光的作用、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成像原理等重要知识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但用现有实验装置,在一般环境亮度下光路的可见度很低,效果极差。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经过反复实验,制成了折反射演示仪。它具有可见度高,光路清晰,使用方便,应用面广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光学演示实验是小学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行小学自然课本第五册有光、凸透镜成像,眼睛的科学等三节课,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凸透镜的会聚、放大和成像等提出了一系列演示实验要求。 传统的小学光学演示箱是1978年《小学自然数学教学仪器配备目录》中老产品,在教学实践中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自然》教材第五册《凸透镜》中这样叙述,“拿一个放大镜来,用手指摸它的镜片,你会发现它中间厚,边缘薄,这样的镜片就叫做凸透镜。”《教师用书》这一课也指出要学生用手摸来认识凸透镜。笔者认为,认识凸透镜用手摸的方法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4.
小学自然第五册第十一课《凸透镜》一课,要求利用凸透镜做各种游戏,用以阐述其作用。其中凸透镜有聚光作用的游戏教材安排在户外阳光下进行,考虑到有些地方秋季户外阳光不  相似文献   

5.
教材分析《凸透镜成像》是初中物理光学部分的重要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光的折射规律以及透镜的内容之后,通过实验,对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的进一步研究,理解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以及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显微镜的光学原理,是一节探究物理规律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课。学生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好动、好胜、好强的特点,八(1)班的学  相似文献   

6.
双棱镜干涉实验教学的关键一是如何快速调节光路,得到清晰的干涉条纹:二是如何通过测微目镜找到两虚光源经凸透镜成的一大一小两个清晰的实像.对在光学实验平台上采用光学实验教材中介绍的实验方法做双棱镜干涉实验时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改进实验装置,并介绍了一种快速调节干涉图样以及两虚光源经凸透镜成的一大一小两个清晰的实像的方法及技巧.  相似文献   

7.
“光具座”在中、小学实验室里尚属贵重仪器,配备很少。我们自制了一种“简易光具座”。用这种“简易光具座”完全能满足初中凸透镜成像的演示和分组实验的需要。若用在小学自然第五册11课“凸透镜”的教学中,可完成放大镜、凸透镜成像和作业第2题的教学,较好的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它解决了实验过程中物、透镜、光屏三者必在同一直线上,透镜和光屏保持平行的难题,使操作简单方便。由于有清晰的刻度,又大大提高了实验中不同情况成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了因估计带来的模糊不清。现将具体制作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凸透镜聚光实验的改进邱玉福(福建顺昌县教师进修学校353200)现行小学自然教材《凸透镜》一课,要让学生探究凸透镜的作用,其中凸透镜会聚光线的作用,是安排在室外的阳光下进行。但是,一遇到阴雨天,这项实验就无法完成;再者,此项实验要在室外做,其余实验又...  相似文献   

9.
新编小学自然第五册第十一课《凸透镜》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都是凸透镜的成像作用。 为了让学生掌握“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缩小倒像;物距小于2倍焦距大于焦距时,成放大倒像”的规律,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成为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多年来,我  相似文献   

10.
1背景引言《研究透镜》一课的预期学习目标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光线从一种物质进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传播的方向会在交界处发生弯折,发现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不同特点和作用,培养学生研究科学的一些兴趣。2情境描述在学生将要探究凸透镜的聚光作用时,借着秋高气爽的天气,我让学生到操场上去每四人一组,每组一个放大镜,亲自做一下实验。在开始后的巡回观察中,我发现有的小组用放大镜把光聚在了白纸上,有的小组把光聚在了枯草上,有的小组把光聚在了带来的塑料小棒上……一会儿就传来了学生兴奋的声音:“干草烧起来了”、“老师,白纸被烧成…  相似文献   

11.
在上海市六年制小学自然常识教材中有许多小实验需要老师自己动手制作教具才能完成。故设计这类教具时,应注意取材方便,制作容易,且实验现象明显。 在教材第十一册第二课《反冲运动》中,需要演示液体喷射时产生反冲力。按照课本要求,制作的教具是一只“喷水船”。我认为它有以下二点不足:  相似文献   

12.
三、透镜成像和测定凸透镜的焦距凸透镜是基本的、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光学元件。透镜成像的现象、原理和规律是物理课中几何光学的重点内容。对于透镜成像的现象 ,学生看到的不很多 ,想得也不细 ,甚至有些误解 ,因此使他们通过做实验得到正确、深刻的认识是非常必要的。课本中安排的分组实验内容看起来很简单 ,但是将它做好、使它充分起作用并不容易。再者 ,还应当补充一些能解决某些难点问题、提高设计能力和有趣味的实验。本文将对此做些介绍和讨论。1.初中分组实验——观察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个实验不一定要使用光具座 ,可以将蜡烛、凸透镜…  相似文献   

13.
在上海市六年制小学自然常识课本第九册第28课《怎样减少摩擦》中,有“气垫能减小摩擦”的实验,而在仪器配备中却无气垫实验器教具。要完成这一实验,让学生亲眼观察到气垫能减小摩擦的现象,老师必须自己动手制作。  相似文献   

14.
做为全国两个物理课程改革试验区之一的青岛市初中物理学科 ,通过近一年来的实践 ,对新教材有了初步的认识 ,尤其对实验教学有了一定的体会 ,本文就人教版初中物理课改实验教材第一册第二章《光现象》为例谈谈我们的一些具体做法。1 本章主要实验概述新《课程标准》规定 ,在《光现象》这一章 ,有 4个实验探究 ,即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以及平面镜成像时像物的关系 ,学生还要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并比较色光混合和颜色混合的不同现象 , 示实验 4个 ,“想想做做”学生实验一个 ,在S…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自然第九册教材中《热空气》一课 ,有实验 1 :“把纸剪成螺旋状 ,用线悬挂起来。下面放一枝点燃的蜡烛 ,观察发生的观象。”观察结果 :纸蛇慢慢旋转起来。若是有风 ,效果也不是很好的。在实验 2之后 ,只能用 :热空气“就像比空气轻的氢气球在空气中会上升一样 ,热空气也会上升”来说明实验现象。学生对热空气会上升的现象 ,只能凭想象。为了让学生直观明了地观察热空气上升 ,我在教学中将实验作了如下改进。1 器材酒精灯一盏 (或煤油灯 ) ,纸灯罩一个 (或玻璃灯罩更好 ) ,烧过的薄纸灰 ,小纸滑槽一个 ,火柴。2 使用及制作…  相似文献   

16.
在苏教版自然第十一册《雷电的秘密》教材中要求用起电机来做放电实验来认识雷电的秘密 ,但由于条件的限制只能做演示实验。而《科学课程标准》指出 :亲自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亲身体验放电现象 ,我在课前收集许多一次性电子打火机 ,拆下打火机上的压电陶瓷放电装置。课上 ,先用起电机通过演示实验讲解放电现象 ,让学生对放电现象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后 ,问学生 :“你们想不想亲自体验一下放电现象”。“想 !”学生的兴趣顿时被吸引起来。发给每位同学一个压电陶瓷放电装置。先把压电陶瓷放…  相似文献   

17.
在苏教版自然第十一册《雷电的秘密》教材中要求用起电机来做放电实验来认识雷电的秘密,但由于条件的限制只能做演示实验。而《科学课程标准》指出:亲自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亲身体验放电现象,我在课前收集许多一次性电子打火机,拆下打火机上的压电陶瓷放电装置。课上,先用起电机通过演示实验讲解放电现象,让学生对放电现象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后,问学生:“你们想不想亲自体验一下放电现象”。  相似文献   

18.
鉴于投影仪在教学中的日益普及,以及初中光学演示实验当中存在的缺陷,提出利用投影仪强大的光学功能,改进系列光学演示实验,如光的色散、光和颜色、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等实验,有效地破解演示实验的难点。  相似文献   

19.
观察实验启发讨论──《热对流》一课的教学设计郑奕财(江西省赣州市南外小学)在《自然》第七册中,十七课《热对流》是继热传导之后,指导学生认识热传递的第二种方式。从能力培养看,属于“实验能力”和“推理能力”的系列。根据课文的目的要求,我的教学思路是先指导...  相似文献   

20.
我校作为青岛市的初中物理课改试验学校之一 ,在近一年教学过程中 ,运用“三位一体的实验探究教学模式”进行新教材的试验教学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从实验角度谈一谈《透镜及其应用》一章的教学。1 《课程标准》对本章教学的要求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通过实验 ,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这与《教学大纲》的区别在于从根本上要求本章知识的获得应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之上。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方式 ,经历科学探究过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