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不久前,云南省委宣传部组织网民代表调查团就“躲猫猫”事件展开调查,且不论结果如何,单单这样的政府行为就和“躲猫猫”事件本身一样,备受公众的关注,同时也在政府和媒体层面引发了很多探讨。不少人认为这是具有开创性的政府“宣传新思维”,称赞云南省委宣传部的此次行为是一种“舆论新政”,是一种大胆尝试,具有强烈的探索和实验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云南“躲猫猫”事件看政府与传媒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委宣传部组织网民调查团调查"躲猫猫"真相一事引起人们的热议。在这次事件中,笔者看到的不仅仅是网民的参与热情和云南省委宣传部的"开风气之先",而是政府、媒体的角色错位和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不完善。  相似文献   

3.
在应对"躲猫猫"事件引起的舆论危机中,云南省开创的"网民调查模式"受到各方好评.经济日报社原总编辑艾丰对云南省委宣传部提出的"揭盖子"思维表示赞赏,他说,"地方宣传部门往往具有'捂盖子'的思维惯性和行为冲动,这使得党的宣传部门社会形象严重受损,因此很赞同云南省委宣传部在应对'躲猫猫'事件中提出的一句口号:只有'揭盖子'思维才能释放沸腾民意.这应该成为地方宣传部门的一个新理念.  相似文献   

4.
在直对“躲猫猫”事件引起的舆论危机中,云南省开创的“网民调查模式”受到各方好评。经济日报社原总编辑艾丰对云南省委宣传部提出的“揭盖子”思维表示赞赏,他说,“地方宣传部门往往具有‘捂盖子’的思维惯性和行为冲动,这使得党的宣传部门社会形象严重受损,因此很赞同云南省委宣传部在应对‘躲猫猫’事件中提出的一句口号:只有‘揭盖子’思维才能释放沸腾民意。  相似文献   

5.
“天价烟事件”是在发生后11天政府开始介入.“躲猫猫事件”是7天.“周正龙事件”是9天.“售票员倒票视频事件”是4天。从其干预的主体来看,“天价烟事件”是南京市委书记,“躲猫猫事件”是云南省委宣传部,“周正龙事件”是陕西省林业厅,而“售票员倒票视频事件”是铁道部。干预的方式多为表态、回应说明以及解释强调等。对政府的干预行为,“天价烟事件”首先由南京电视台公布.“躲猫猫”是云南网,“周正龙事件”是新华网,  相似文献   

6.
在躲猫猫事件中,云南省委宣传部转变观念,变被动捂盖子为主动揭盖子,积极回应舆论质疑,对事件调查的深入开展起  相似文献   

7.
云南晋宁“躲猫猫”事件发生后,“躲猫猫”一词迅速在网络上流传开来。面对互联网上层出不穷的调侃、质疑、愤怒的声音,云南省委宣传部提出“网络的事让网络解决”,于2月19日在互联网上发布公告,面向社会征集网民和社会各界人士代表4名,作为“躲猫猫”舆论事件真相调查委员会成员参与调查并公布了报名电话等参与渠道。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伍皓在做客云南网回应此举时表示:今后凡有重大事件发生,都会组成网民和普通群众参与的网民调查委员会,增加重大事件的公信度。  相似文献   

8.
在“躲猫猫”事件中,云南省委宣传部转变观念。变被动“捂盖子”为主动“揭盖子”。积极回应舆论质疑,对事件调查的深入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躲猫猫"事件中,网民的巨大力量得以再次彰显.网络所承载的民意日益受到政府的关注,成为调节国家和社会关系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对"躲猫猫"事件的剖析,揭示了公共领域的网络化表现,详细阐述了我国网络公共领域建构的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网络的功能伴随着时代的跫音,不断彰显出更多的作为。不知从哪天起。它又受到了反腐机构的青睐,被列入舆论监督的一个新途径。2009年2月19日,云南省委宣传部网络发布公告,针对“躲猫猫”事件面向社会征集网民和社会各界人士代表,会同相关部门组成调查委员会,对“躲猫猫”舆论事件真相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1.
网络流行语"躲猫猫"来自于云南省晋宁县警方一次不成功的危机公关.如果换作10年前,官方拥有最终解释权、调查权和处理权,"躲猫猫"致人死亡的解释说不定就过关了.但是,在目前的舆论环境中,"躲猫猫"实在不是一个好的解释,网民认为是一个"荒谬"的理由.果然,"躲猫猫"根本不是事件的终点,而是重新调查的起点.  相似文献   

12.
截至目前,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亿多人.这意味着,平均每三四个中国人中就有1人是网民.从山西疫苗事件,瓮安事件、"躲猫猫"事件、石首事件等重大网络舆情危机看,网络媒体,草根记者对政府公信力的质疑,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公权力能否经受住网络舆情"放大器"的检验,是一个不轻松的话题.  相似文献   

13.
危机事件经媒介可以广泛传播,同时也会使危机事件更具杀伤力.政府危机公关涉及公众利益,目的是为政府树立正面形象,获得良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本文从"躲猫猫"事件入手,剖析在媒介传播危机事件处理中对于政府危机公关效益的影响,同时得到政府危机公关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4.
云南"躲猫猫"事件发生后,我联想到了新闻界的"躲猫猫". 作者将一篇稿件投到媒体,就像一个怀胎十月的胎儿等待出生--发表.编辑--媒体人,就成了操胎儿能否出生的生杀大权的人.  相似文献   

15.
2009年1月发生在云南的"躲猫猫事件",诱发了地方政府网络舆论引导模式的新变化,这种变化充分体现了从以往政府与网民的简单对抗向政府与网民的主动协商转变的新特点,这将有助于推进我国网络舆论引导体系的逐步完善,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网络流行语不断涌现,从.俯卧撑"到"打酱油",从"躲猫猫"到"70码",从"被自杀"到"被就业",从"裸油价"到"压力差"……可以说,每一个网络流行语背后都对应着一个新闻事件.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躲猫猫"事件是我国目前网络民意表达现状的一个必然结果,并将影响我国网络民意表达的发展。作为一种公民权利的表达,网络民意表达的合法性已得到确立并对政府的公共决策产生了影响;网络民意表达的参与主体范围继续扩大、方式更加多样、内容更为丰富且行为更加理性、影响更加深远。  相似文献   

18.
2009年2月8日,24岁的云南农民李荞明在晋宁县公安局看守所受伤,被民警送至当地医院救治,于2月12日凌晨医治无效死亡.事后,当地公安机关给出的解释是,李荞明在看守所的天井里和狱友玩一种叫"瞎子摸鱼"(又称"躲猫猫")的游戏时,不慎头部撞墙导致受伤并最终死亡.此事件在网络上披露之后,网友对此事件予以持续强烈关注,"躲猫猫"也很快成为网络流行语.  相似文献   

19.
2009年伊始,多事的网络媒介就事件频发,最受广大网民关注的莫过于"躲猫猫"事件.网民在这一事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各大网络媒体在这一事件中,充分发挥了其舆论干预与监督的作用.由此看到,互联网不仅是一种信息传播的工具,也是一种价值观、一种追求真理的方式.但是在其彰显了网络舆论监督优势的同时也暴露出其监督缺陷,如何正确利用网络监督,趋利避害,让其发挥最大的作用,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一些地方在发布有关群体性事件的信息时,爱用"不明真相人员""不明真相群众"等词句。云南省委宣传部要求当地媒体,"对于没有充分事实依据就给群众乱扣帽子、乱贴标签的行为,即使是一些地方和部门提供的新闻稿或召开新闻发布会的说法,新闻媒体也应该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