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为什么教师言之谆谆,学生却听之藐藐?教师苦口婆心,学生却无动于衷?这是因为师生之间没有产生积极有效的“心理效应”。教师只有合理运用“心理效应”这根调控杠杆,才能激励学生学习,才能促使学生积极地思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以《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的教学为例,领略一下徐斌老师合理运用“心理效应”的高超技艺。一、海潮效应——增强引力,激活思维海水因天体的引力而涌起,引力大则潮大,引力小则潮小,引力过弱则潮无,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海潮效应”。课堂教学要达到的理想效果应当是“课未始,兴已浓;课正行,兴愈浓;课已毕,兴犹浓…  相似文献   

2.
“海潮效应” 海水因天体的引力而涌起,引力大则出现大潮,引力小则出现小潮,引力过弱则无潮。此乃“海潮效应”。学校与优秀教师的关系也是这样。学校管理者要在“感情留人、政策留人、事业留人”的前提下,深化教师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人事分配制度,坚持“以能定级,  相似文献   

3.
章立早 《师道》2002,(11):53-54
一、海潮效应海水因天体的吸引力而涌起,吸引力大则出现大潮,吸引力小则出现小潮,吸引力过弱则无潮,人们将此自然现象称之为“海潮效应”。众所周知,办好学校的关键之一是要有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随着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证制度和各学校实行教师聘任制度,将促使教师的流动。依据海潮效应,学校吸引力大,就容易吸引德才兼备的教师加盟;学校吸引力小,则难以吸引德才兼备的教师加盟。现在,许多学校领导通过“待遇”、“感情”和“事业”三个方面来吸引德才兼备的教师。但有必要提醒的是,在这三个方面中最具吸引力的是“事业”。毫…  相似文献   

4.
章立早 《教书育人》2002,(12):32-33
一、“海潮效应”。海水因天体的吸引力而涌起,吸引力大则出现大潮,吸引力小则出现小潮,吸引力过弱则无潮,人们将此自然现象称之为“海潮效应”。众所周知,办好学校的关键之一是要有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随着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证制度和各学校实行教师聘任制度,将促使教师的流动。依据海潮效应,学校吸引力大,就容易吸引德才兼备的教师加盟;学校吸引力小,则难以吸引德才兼备的教师加盟。现在,许多学校领导通过“待遇”、“感情”和“事业”三个方面来吸引德才兼备的教师。但有必要提醒的是,在这三个方面中最具吸引力的是“事业…  相似文献   

5.
小学数学条形统计图的教学内容如按传统的方法教学,就显得特别枯燥、呆板。教师因画图而手忙脚乱,学生却看得眼花缭乱,等教师示范完了已下课,学生的作业只好布置到课外去做。对此,我应用探究教学模式,遵循“观察———思维———迁移”,亦即“探索———研究———运用”的教学层次设计教学,注重“情境———情意”、“反馈———同化”两个要素,放手让学生讨论,收效甚佳。一、出示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兴趣一上课,我问:“我们班有多少学生?”“四十人。”“我校一、二、三、四、五年级各有多少人?”学生搔头摸耳,张口结舌,为…  相似文献   

6.
李勇平 《现代语文》2007,(4):120-120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师教学的重头戏。然而,目前作文教学实践中,却普遍存在教师只注重技巧方面的指导,而忽视兴趣热情等非智力因素的研究的问题。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迅速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关键在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呢?  相似文献   

7.
郑荣亮 《考试周刊》2010,(44):119-120
什么是兴趣?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兴趣是开发学生的原动力和催化剂,是学好语言的关键。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英语有了兴趣,才会“想学、乐学、会学”,形成良性循环,产生良好效应。当然兴趣不是先天就具有的,  相似文献   

8.
多媒体教学中的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曾听了一节小学英语课,教师运用了先进的教育设施———多媒体语音实验室。原本怀着三分敬佩与七分新奇之情去学习先进教学经验,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运用的CAI课件拖沓而粗糙;学生不能完全掌握所学内容,整节课教师都没有走下讲台……教学效果平平。可见,在如火如荼地大搞多媒体教学的今天,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仍存在着误区,那就是———“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许多教师认为只要在课堂上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就是多媒体教学。这就出现了教师单纯为了提高所谓的“教学档次”而将外界的教育软件生搬硬套的牵入课堂,而自己却不…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发展。这是总体培养目标,那么怎样检验目标的实现程度呢,即怎样对学生、对教师、对我们整个的教育进行评价呢?请看这么几个实例:例一:处在学习过程中的学生就像一杯没有倒满的水,在中国老师这里,通常看到“一半是空的”,而在美国老师那里,却总是看到“一半是满的”。前者否定,后者肯定。哪一种会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呢?当然是后者。这早已被心理上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所证明。仅仅是因为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和评价不同,一部分学生就会比另外…  相似文献   

10.
在日常教学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口若悬河,提问不断。而学生却无动于衷,一脸茫然。老师提出问题后,教室里鸦雀无声,好长时间都没有同学发言。教师自以为趣味正浓的教学在学生心中却荡不起“涟漪”。这是怎么回事?这就是课堂中的“冷场”现象。  相似文献   

11.
教育专家魏书生说:“兴趣象柴,可以点燃,也可以捣毁。兴趣的柴在每个学生的脑子里存在着,区别不在于学生有没有兴趣,而在于有的老师能点燃兴趣,有的老师却只能捣毁兴趣。”作为学科理论性很强的政治科教师怎样才能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呢?我根据多年的高中政治课教学实践,来谈一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做法。  相似文献   

12.
“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会源源不断地培养出心理不健康的学生。”您如何来看待这个问题?还有人说:“决定教师教育人生是否幸福的关键因素并非是收入的高低,而在于教师是否热爱教育。”您认同吗?心理健康跟热不热爱教育事业有关系吗?  相似文献   

13.
激发兴趣,让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汉斌 《中学文科》2005,(12):22-22
爱冈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帅:”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才会想学、爱学,才能主动学习、掌握知识:杨振宁博士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荇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瞢。”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前苏联教育学家斯卡特金认为,教育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认为,兴趣是认识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可以使人们积极地观察和认识事物。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敛果。那么,作为中学政治教师应该怎样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14.
钱直树 《今日教育》2006,(6S):40-40
著名教育专家商友敬先生给“教师”下了一个别样的定义,细细品味还真有道理。他说:“教师就是一个具有人文精神和科学态度的读书人。”还说,教师的读书当成为兴趣,兴趣当成为性格。我们都是学生时代读书的过来人.回忆过去孩提时代的读书,凭什么读?凭兴趣读。教室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横幅是教师做给成年人看的。对中小学生的学习不起作用。同样。作为教师还须明白:学生凭兴趣而学习,学生真正学习的动力是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佳法宝,激趣是教师教学的最佳法宝。  相似文献   

15.
陈泽英 《课外阅读》2011,(10):160-161
心理学研究认为,富有兴趣的事情,特别能引起人们的思维。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也说:“教学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兴趣。”教育家第斯多更是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怎样才能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那么,语文教师如何培养激发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兴趣?尤其是怎样激发一大部分认为语文课不重要,只要学好数理化就行的学生的兴趣呢?从教近二十年,当自以为到会教了的时候却愈发感到“培养兴趣”难,“培养浓厚的兴趣”更难。所以时有尝试,偶有所得。  相似文献   

16.
一、魏书生对教育民主思想的认识 许多教师问魏书生:“你的课为什么讲得这么顺手?”魏书生回答:“就是和学生一起商量,商量就顺手了。”商量的效应是什么?魏书生上完一堂课常常让学生总结这堂课哪里上得成功,哪里上得不成功,学生们说:“我们最满意的是老师上课跟我们商量,我们感到很高兴、很感兴趣,所以学习的积极性就上来了,思维也就跟着转起来。”可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调动非智力因素,这就是商量的效应!商量的实质是什么?魏书生说:“和学生商量,就是实行教育民主。”对于教育民主的理解,魏书生不仅仅把教…  相似文献   

17.
《小抄写员》是六年制九年义务教材第十一册新入选的课文,篇幅较长。课文围绕着“父子之爱”这条感情主线,把父亲爱子之深、责子之严和叙利奥敬父之深、帮父之勤作了交叉对比,语言平直朴素,感情真挚动人。根据这一特点,本课可运用“自主参与式教学法”,激励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探究、亲身体验,获得新知,从而达到长文短教、重点突出的目的。一、激发兴趣,自主读文为了能激起学生的自主读文的兴趣,教学伊始,教师导语: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小抄写员(板书揭题)。同学们想不想认识这位新朋友呢?请打开26课,用你…  相似文献   

18.
下课后,许多教师总爱这样问自己:“这节课中,学生学会了什么?掌握了什么?这节课我上得成功吗?”却鲜有教师这样自省:“这节课上,我的学生快乐吗?他们在课中享受到了什么?我自己得到了享受吗?”两种不同的反思角度.折射出的是两种不同的教学观、学生观。赞可夫说过:“我们的时代不仅要求一个人具备广泛而深刻的知识,而且要求发展他的智慧、情感、意志、才能和禀赋。”然而,当我们走进小学音乐课堂,却分明看到了以下令人深思的镜头。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高中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如何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作为英语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激活英语教学,让教师愉快地教,学生轻松地学。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之”就是指对事物的兴趣。每一门科目的学习,都必须培养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学习英语,亦不例外。兴趣是推动人们成材的起点,也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只有使学…  相似文献   

20.
不少学生认为数学枯燥乏味,其实数学源于生活,可用于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这需要的就是兴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而每学年的第一堂课是能否吸引学生;是能否激起学生对自己所教课程产生兴趣的前提。因为学生对第一堂课往往具有好奇心和期待的心理,如果教师能抓住学生这一特殊心理,精心设计导入课、使学生觉得教师讲课“有味”,学科内容“有意思”。便会激发起强烈求知欲。以下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建议:[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