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不饱和聚酯树脂及不饱和聚酯树脂/粉煤灰体系的固化过程,用Kissinger法、Ozawa法、Friedman法以及Crane方程分析了其固化反应,得到了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指前因子、反应级数等动力学参数,并用T-β外推法确定了凝胶温度、固化温度和后固化温度等固化工艺温度.  相似文献   

2.
采用动态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不同含量氰酸酯/水滑石复合体系进行了固化反应动力学研究,通过Kissinger法、Ozawa法和Crane法计算了复合体系的反应活化能及反应级数等固化反应参数.结果表明,水滑石纳米粒子的加入使氰酸酯固化反应放热峰的峰值温度和反应终止温度明显降低,同时降低了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但反应级数基本不变.这说明纳米水滑石的加入对固化反应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并不改变氰酸酯的固化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3.
酚醛树脂/木粉复合体系的固化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DSC方法探讨了酚醛摩尔比(F/P)为1.3,1.5,1.8酚醛树脂的固化反应过程。运用DSC技术分析了热固性酚醛树脂/木粉复合体系在不同温度下的固化行为。运用Kissinger和Ozawa法进行了动力学研究,得到其固化反应活化能。结果表明,酚醛树脂的F/P摩尔比越高,固化反应的活化能就越低。木粉的加入加速了酚醛树脂固化反应,同时也降低了酚醛树脂固化反应活化能。  相似文献   

4.
环氧树脂/BPEA—2潜伏性固化体系固化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红外光谱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等方法研究了BPEA-2/CYD-128潜伏性固化体系在恒温和升温过程中的固化行为及固化剂的用量对固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体系的固化反应有醚键生成,其固化行为与固化温度、固化时间、升温速率及固化剂的用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和纳米压痕/划痕手段对PC表面耐磨涂层固化过程中的化学结构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以揭示固化过程中化学结构与物理性能的关系,获得最优固化工艺。根据涂层中Si—OH和环氧基团吸收峰强度的变化,发现提高固化温度和固化时间,能够促进缔合的Si—OH间脱水交联形成Si—O—Si刚性网络;同时,有机硅耐磨涂层Si—O—Si含量与表面硬度密切相关,涂层表面硬度和耐磨性随着固化温度和固化时间的提高而增加,120℃固化2 h是交联反应相对充分的固化条件。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以环氧树脂和丙烯酸为原料的酯化反应,合成了紫外光固化的环氧丙烯酸树脂.通过研究催化剂的种类、加入量、聚合方式、加料方式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转化率的影响,得到了合成环氧丙烯酸树脂的较佳工艺条件。并用IR对环氧树脂与环氧丙烯酸树酯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7.
用C36二聚酸、癸二酸与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和双酚A型环氧树脂进行扩链反应,制备柔韧性环氧树脂预聚体。考察了配方组成、反应温度和催化剂等因素对羧基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所给配方,当催化剂用量为0.1%,140℃下反应2 h,反应基本完全。另外,以柔韧性环氧树脂预聚体为基体树脂制备的固化物拉伸强度达到12.0 MPa,断裂伸长率为85%。  相似文献   

8.
运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考察了锆盐和硅烷水解液用量、固化温度及固化时间对硅锆陶化液用于镀锌钢板防腐能力的影响,优选出锆盐质量0.4 g、硅烷水解液体积3 mL、固化温度为130℃、固化时间为60 min的工艺条件,并通过验证试验证实了实验的重现性。  相似文献   

9.
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是一种路面工程新型的超高性能混凝土。影响RPC力学性能的因素很多,本文研究了固化温度和钢纤维种类对材料强度的影响。研究了固化温度和钢纤维种类对材料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RPC的强度随固化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当固化温度为90℃时可达到最大强度。在实际工程中,最佳养护温度为75℃。研究表明,掺入细钢纤维可以优化其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0.
硬脂酸锌生产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两步法生产硬脂酸锌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从皂化反应的PH值和复分解反应的温度、酸度、时间等作了探索,最终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