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论新课程背景下高师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实施要求中小学教师必须具备信息素养,因此,非常有,必要对高师学生进行职前的信息素养培养,培养的策略主要有:制订高师专业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具体标准、加大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力度、提供各种各样的实践与锻炼机会、注意情感与伦理道德的教育和引导.  相似文献   

2.
教育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质量。师范院校的教育专业是我国教师教育的主体力量,对职前教师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职前教师的汉字文化素养直接关系到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汉字素养。通过师范生汉字素养情况,分析目前师范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师范专业的课程改革可提供一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职前教师融合教育素养调查量表和职前教师融合教育态度调查量表,对海南省某师范大学673名大一至大三教育大类师范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其职前教师融合教育素养与融合教育态度均处于中等水平,并在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以及是否接触过特殊教育课程、是否接触过残疾人士等变量上表现出一定差异;职前教师融合教育素养与其融合教育态度的相关关系显著,且职前教师融合教育素养可以显著预测其融合教育态度。据此,基于融合教育发展迫切需要,师范院校亟需探索、改革师范生的课程教学以促进其融合教育素养与态度的发展,为其进入融合教育课堂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4.
面对信息化的教育形势,职前教师作为未来基础教育的主力军,要适应当地形势,提高自身素质,作符合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民教师.在分析网络对培养职前教师信息素养所起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问卷调查表,充分了解我院学生网络应用的实际情况,提出培养职前教师网络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发布,标志着核心素养已成为我国课程改革的关键概念.为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必然要具有相应的核心素养.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对基础教育师资专业化培养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实践教学在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培养职前教师"核心素养"的重要渠道之一.本文着眼于教师教育专业实...  相似文献   

6.
对175名中小学校长、管理人员和教师的调查表明,他们对高师院校培养的新教师的专业素养满意度不高,凸显了高师课程体系在中小学职前教师培养中的缺陷。高师课程迫切需要改革,高师课程改革必须以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具体而言,高师课程改革必须着力涵养职前教师的师范素质,锤炼职前教师的实践智慧,强化职前教师的研究意识与研究能力,提升职前教师的专业自觉。  相似文献   

7.
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四个方面。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是教学改革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教师信息素养主要有职前培养与在职培养两大途径。职前培养主要包括在校学习和岗前培训两种方式,在职培养主要有短期培训、专业进修、校本培训和自主研修四种方式。  相似文献   

8.
PISA和TIMSS等国际大型比较项目不仅引起了世界各国对学生数学、科学和阅读上的学科素养的关注,随之也引起了与培养学生学科素养密切相关的教师专业素养的关注。为了了解目前职前和在职数学教师的教师知识状况能否满足教学的需要,本研究通过测验调查了三个城市的150名初中数学教师和8所高等师范院校427名数学专业职前教师的教师知识状况。主要调查他们的教育理论知识、数学课程知识、数学学科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调查结果显示:中学数学教师的教师知识整体状况良好,但不同类型学校间教师知识水平不均衡,学校越好,教师的知识水平越高。另外,研究还发现:在职教师与职前教师在教师知识上具有阶段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教育的信息化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浙江省某高校师范类高年级学生(职前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现状的调查发现,职前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方式和效果不容乐观,而且职前教师对视频案例教学持肯定态度,对视频案例资源设计需求迫切,大多数学生希望通过网络进行协作交流。由此,高等师范院校要加强课程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提高职前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师要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构建基于案例教学的视频教学资源库;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构建职前教师协作交流学习的新平台。  相似文献   

10.
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是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教育指导能力的提高。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各国都充分认识到了教师在其中所扮演角色的重要作用,采取多种措施对教师进行职前和职后培训,不遗余力地加强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教育和培训,使他们适应多媒体网络化的教学。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背景下职前教师教育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新课程对教师教育素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愈发突出,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因此,必须提高基础教育的师资质量,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改的目标,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师资队伍的质量,首先要确保职前教师教育的质量。我们要根据基础教育新课程的目标与内容,重新调整职前教师教育的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对师范生进行有关新课程的专题教育,把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作为教师职前培养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教师教育的理想状态是实现职前培养、职后培训和基础教育实践的"三位一体",形成和谐发展的运行体系,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支持。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培养模式改革要从课程改革入手,通过课程模块的实施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高校与中小学应建立合作共同体,提高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另外,强化师范生的专业精神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  相似文献   

13.
职前教师教育教学质量评估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对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意义重大。职前教师教育教学质量评估是指对职前教师教育教学的过程环节和要素主体满足职前教师培养和教师教育发展需求优劣程度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开展职前教师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可以有效服务职前教师教育机构教学和管理活动,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质量,推动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同时带动教育评估系统改革。职前教师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可以从六个维度展开,具体包括:明确评估目的,把握职前教师教育教学质量评估方向;多样化评估主体,扩大职前教师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主体参与;科学多维评估标准,树立职前教师教育教学质量评估行动纲领;交叉验证评估方式,丰富职前教师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信息来源;聚焦评估内容,服务职前教师教育教学质量评估要素主体;尊重评估结果,确保评估结果的科学解读和合理使用。通过对职前教师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内涵、价值和实施路径的全方位梳理,构建职前教师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理论框架,可以有效推动教师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理论发展并为职前教师教育实践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职前教师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新职前教师教育,提高入职教师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本文介绍了教育叙事和叙事研究在国外的缘起以及在教师教育与发展中的运用,并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探讨了将这一新的方法运用于我国职前教师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信息技术职前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前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终身专业发展的基础阶段,为了促进信息技术职前教师专业发展,探究信息技术职前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提出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不适应的课程设置,培养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意识,改革和拓展信息技术教学论教学,加强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从而加速职前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职前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终身专业发展的基础阶段,为了促进信息技术职前教师专业发展,探究信息技术职前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提出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不适应的课程设置,培养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意识,改革和拓展信息技术教学论教学,加强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从而加速职前教师的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教师专业素养的形成一方面取决于教师入职后的专业化培训和自身的实践与思考,另一方面取决于其职前所受的教育及感知方式。在新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下,如何把握和实施课程,建构有效的课程教学体系,拓展专业发展途径,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专业素养,成为教师教育工作者重点关注的课题。职前教师可以在激活专业课程、拓展实践类课程、强化科研类课程的体验中,积淀思想素养、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优化自身作为未来教师的学习方式和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18.
教师专业素养的形成一方面取决于教师入职后的专业化培训和自身的实践与思考,另一方面取决于其职前所受的教育及感知方式。在新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下,如何把握和实施课程,建构有效的课程教学体系,拓展专业发展途径,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专业素养,成为教师教育工作者重点关注的课题。职前教师可以在激活专业课程、拓展实践类课程、强化科研类课程的体验中,积淀思想素养、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优化自身作为未来教师的学习方式和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围绕国际教师教育论坛的召开,对教师教育现状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由此发现,在教师教育中,存在三个根本性的问题:关注职后发展,忽视职前研究;职前改革内部割裂,忽视整体性;职前与职后缺乏互动.因此,从关注职前教育的整体改革,加强职前与职后的互动这两大主题入手,提出具体地改革对策.  相似文献   

20.
数字技术赋能教育发展,驱动教育变革。教师数字素养攸关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进程。我国教师数字素养经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素养、数字素养三个发展阶段,虽然取得较大成绩,但仍然存在培养体系缺少系统性、培训缺乏针对性、资源服务欠缺联动性与数字安全意识薄弱等问题,无法满足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根本要求。为全面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构建数字教育新生态,须将数字素养课程纳入职前职后培养体系,融通校企社数字学习资源,构建教师数字素养测评机制,提高教师数字素养培训精准度,强化数字道德和安全,提升教师数字责任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