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图形等面积剪拼问题在不少地区的中考题中都有所涉及.这类题充分考察了学生剪、贴、拼、探、猜、思、算等探究能力,带有浓厚的数学活动意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这也是一大难点.在学完了"勾股定理"之后,学生已初步具备了有关图形简拼,尤其是正方形的剪拼问题的操作经验,但这对于解题还远远不够.从教师层面来看,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发表的相关文献,大多数都比较重视如何将矩形剪拼成等面积正方形的问题.事实上,有  相似文献   

2.
正剪拼图形问题,实际是几何学上的面积问题.但是,计算面积并不难,剪拼的技术可不简单!一般来说,解决这类剪拼图形问题没有法则可循,而要充分发挥一个人的直觉、机敏和创造力.本文从一道中考题入手,来谈谈如何将矩形剪拼成正方形的问题.例1(2011年天津中考题)如图1,有一张长为5、宽为3的矩形纸片ABCD,要通过适当的剪拼,得到一个与之面积相等的正方形.  相似文献   

3.
剪拼图形问题,是几何学上的面积问题.本文从一道中考题人手来谈谈如何将矩形剪拼成正方形.例1(2011年天津中考题)如图1,有一张长为5宽为3的矩形纸片ABCD,要通过适当的剪拼,得到一个与之面积相等的正方形.  相似文献   

4.
"剪图、拼图"这类探究性的问题,已作为初中数学的内容纳入教学大纲中,这类问题与传统的画图题相比,思路较灵活,答案不唯一.它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探索,深刻领悟剪拼后,原图形的面积等于新图形的面积,现举例如下.例1如图1,每条边长都是1,请将它剪成5块,拼成一个正方形.  相似文献   

5.
在实际问题中,有些图形不是以基本图形(如三角形、矩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的形状出现,而是由一些基本图形组合、拼凑而成的简单图形,在计算它们的面积时无法直接应用公式.但是,对这些图形进行割补、剪拼等操作,可将它们转化为基本图形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剪剪拼拼     
剪拼正方形是常见的智力趣题,其图形的变化可谓千姿百态.其解引人入胜,让人感到是一种得益的享受.本文仅举2例供大家拼玩.1.图1是由10个全等的小正方形构成的,将其剪3刀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  相似文献   

7.
进行面积总复习时,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形变积不变”的问题,可先做纸片剪拼游戏。教师给每个学生发一张七巧板正方形(边长为15厘米)硬纸片,让学生先算出正方形的面积是225平方厘米,然后让学生自己沿着线条将其剪成7片,再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这7块小纸片任意摆出各种各样的图形,必须7块小纸片都要用上,并且不得重叠覆盖。这样学生会摆出多种图案,如小房子、鸭子、小狗、长颈鹿等。此时,教师提问:“怎样把自己所摆图形的面积求出来呢?”学生可能会先求一个一个小纸片图形的面积后再相加,也可能会发现所摆图形的面积与原…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与教材简析 本节教学内容为拼组图形(教材第25页~26页),是在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基础上教学的。这节课实际是图形分解与组合的练习。让学生进行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的实际操作,加深对图形的  相似文献   

9.
[理解]   “图形的拼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本单元安排了关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能力.这节课内容主要通过折、剪、拼、摆等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一些特征.如: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边相等,三角形是由三条边围成的图形等.本节课内容既是上学期认识物体与图形的延伸,同时也为今后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与教材简析 本节教学内容为拼组图形(教材第25页~26页),是在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基础上教学的。这节课实际是图形分解与组合的练习。让学生进行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的实际操作,加深对图形的感性认识,初步认识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通过拼摆,加强对学生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剪剪拼拼     
亲爱的小朋友们,下面是两个正方形,小正方形的面积是大正方形面积的(1/4)。请你将这两个正方形拼成一个更大的正方形,该怎样剪、怎样拼呢?  相似文献   

12.
活动内容:拼组图形。 活动目的:通过“折·剪·拼”等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几何图形,初步了解其特征。培养学生对材料的想象组合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教材分析: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几何图形,学生已在数学课中初步认识。这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把这些图形与日常生活常见的实物图象联系起来,拼成一些生动有趣的图案,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  相似文献   

13.
问题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整式的运算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你能想办法计算下面点阵中多边形的面积吗?(四个相邻点围成的正方形面积是一个单位面积)你可以把多边形分成小正方形和三角形,分别计算面积后相加,这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或者你可能想到要剪一剪、拼一拼,这个想法很好.  相似文献   

14.
剪拼正方形     
小朋友们,你们能把一个长9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剪拼成一个面积不变的正方形吗?根据剪拼前后“面积不变”这个已知条件,可以求出剪拼后正方形的边长。因为长方形的面积是9×4=36(平方厘米),36=6×6,所以剪拼后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  相似文献   

15.
巧剪妙拼     
右图是一块钳子形状的铁片.有人只剪三刀,竟奇迹般地拼成了一个正方形.请你想一想,能否在ro分钟一之内确定剪法,并把它们拼成一个正方形.(答案本期内找) 责任编辑/王二喜这块铁片弯弯曲曲,与正方形的形状相差太大.将这样的图形拼成正方形,而且只剪三刀,’初看似乎不可能.但是认真分析一下,图上的曲线都是圆弧,而且半径都是相等的,这便暗示了解题思路:曲边只能放在正方形的内部.以此作为突破口,分析拼成正方形所缺部分,在铁片中找到对应部分,最后便知道该如何剪开了.瞧,图形的变化多么奇妙!巧剪妙拼@张绍锋  相似文献   

16.
智力竞赛时常碰到剪与拼的问题,这需要一点数学知识、经验和机智,单凭“猜测、尝试”不行。问题1 由8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组成的一个图形(图1),用剪刀剪两次,然后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应如何剪法?  相似文献   

17.
设计意图 :此节课可放在学习长、正方形的面积之后。通过学生剪一剪、拼一拼等活动 ,自主构建知识 ,主动发现计算一些特殊图形的面积。为学习一般三角形和其他图形的面积打基础。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品质 ;在合作学习的同时主动探索、发现规律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寻求新的方法。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 ,大胆猜想 ,并想出办法去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师 :(出示图片)森林之王老虎给牛大叔和马大伯分了两块地 ,让它们各种其中一块 ,天黑前必须耕完。于是 ,牛大叔和马大伯都想找块小一点的地 ,但又不知道…  相似文献   

18.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80~81页。【教材分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学生在理解了面积的概念,掌握了面积单位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安排的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前,已经有了"剪""拼""拉"的活动经验,但对于这种剪拼经验运用的目的性还不是很明确。基于此,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拉长"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发现数学知识的本质特征及内在联系,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和途径,感悟数学基本思想,从而获得最具数学价值的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19.
有这样一道操作题:将6×4(单位:厘米)的小方格矩形纸,沿着格线剪去一个正方形后,剩下来的新图形的周长与这张矩形纸的面积在数值上相等,而且新图形的面积与这张矩形纸的周长在数值上也相等,那么剪去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怎样剪法(试举一例)?分析与解因为矩形纸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周长是20厘米,据题意剪剩下来的新图形的周长应是24厘米,面积应是20平方厘米.所以剪去的正方形面积应是(24-20=)4平方厘米,可见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2厘米.由图1所示,剪去的正方形不可能剪在矩形纸的角上,因为剪剩下来的新图形的周长没有增加4厘米,所以剪去的2×2的…  相似文献   

20.
题1 有一块如图所示的铁板,用剪刀剪两次以后,把剪开的铁板再拼成正方形,并和原图形的面积相等,怎样剪铁板?怎样拼铁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