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雨 《新闻战线》2020,(1):89-90
题材、主题或许类似,但看结构逻辑、情节逻辑、语言逻辑,报道水平自然高下立见。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使其更具说服力、传播力?如何发挥故事结构、情节、语言的逻辑力量,需用心揣摩。  相似文献   

2.
2013年,中日甲午战争田庄台遗址群被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盘锦广播电视台为此拍摄了电视纪录片《古镇悲歌》,同时,这也是为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8周年而制作的重大题材。利用纪录片的形式来表达甲午末战,这对于地方电视台来说,的确有一定的难度,纪录片与电视剧不同,电视剧以故事取胜,以故事化的虚拟的情景,情节的悬念感,或者是情绪的冲突、矛盾,人物关系的纠葛来表达,所以从这点上来讲,纪录片尤其是文献纪录片跟电视剧  相似文献   

3.
熊禄中 《新闻窗》2013,(3):42-43
戏剧化的情节冲突,极富视觉冲击力的震撼画面,充满悬念和冲突的故事,这就是近年来电视纪录片的发展趋势。电影大师罗伯特·雷德福认为,纪录片的崛起是因为他们本身变得更具可看性。在纪录片的崛起当中,充满悬念和冲突的叙事情节应该说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当代一些著名纪录片悬念与冲突的具体表现形式,探讨在电视纪录片中如何对悬念与冲突进行意识建构。  相似文献   

4.
徐明 《东南传播》2010,(8):125-127
纪录片是一种供人们观赏的艺术品,有故事是纪录片创作的核心。影像叙事中有故事的纪录片,总会令人有无尽的回味。纪录片怎样用影像讲好故事,并非是画面优美、解说精练、结构严谨、叙事顺畅,更重要是选好题材、设好悬念和情节、用好细节等,这才是讲好故事基础,是能让观众愿意看你讲故事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杨天庆 《新闻三昧》2008,(12):52-53
某报《新闻故事》专栏是比较受读者欢迎的。不只因为它要求用故事形式写新闻,具有新闻性。它的魅力尤其在于故事鲜活,情节完整,有人物、有细节、有起伏、有动感,贴近性强,可读性也强。  相似文献   

6.
新闻故事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有利于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和感染力,有利于吸引受众;另一方面,如果记者片面追求故事的情节和戏剧性,不惜主观捏造,会损害新闻真实。本文提出了在保证新闻真实性的前提下,利用冲突框架构建新闻事实,在新闻中突出“人”的主体地位,采用细节展现的手法进行新闻写作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陈雅新 《文化遗产》2016,(4):96-103
《聊斋》名篇《胭脂》情节精彩、富于戏剧性,以此为故事蓝本改为戏曲作品有其自身优势。但由于时代精神、作家身份和观众群体的不同,旧的题材总会有不合时宜之处,戏曲改编应以当下的道德观念、审美意识为准绳,寄托当代人的所思所虑。此处,为发挥剧种的艺术优长,毫不吝惜地修改故事蓝本的情节和格调,以达到"质"与"形"的统一,否则难以产生基于剧种特性的审美愉悦。戏曲的审美精神以"主观表现"和"抒情写意"见长,对情节合理性的追求要适度控制。本文以"胭脂"故事的戏曲改编为个案,探讨相关的艺术问题  相似文献   

8.
刘捷 《新闻爱好者》2008,(10):114-114
当今在电视界,电视专题节目以讲故事的形式来表现新闻事件、表现节目主题已经成为众多从业者的共识,如《经济与法》、《今日说法》、《走进科学》等,《新闻调查》明确地要求选题要“有故事、有情节、有冲突”。  相似文献   

9.
图片专题稿可以说是一篇摄影故事。它由有内在情节联系的一组图片和一篇简短的文章构成。既是故事,就得有动人趣味性强的情节,才能抓住读者。 在抓取有动人情节的典型瞬间方面,许多摄影记者和编辑都做得十分充分。如1998年抗洪救灾专题照片展现的解放军与洪水搏斗的惊心动魄和催人泪下的场面,就是一例。 然而,这些照片在趣味性情节方面,则略显欠缺。什么是趣味性情节呢?趣味性是使人愉快、使人感到有  相似文献   

10.
这里所说的“戏”,指戏剧中戏剧冲突和情节所具有的尖锐、激烈或曲折的特性。冲突越尖锐、激烈,情节越曲折、戏剧性就越强。幕前戏一般指通过人物的行动把故事、矛盾、情节等表现出来,展示给观众,让观众通过视觉感受去体味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幕后戏一般是通过剧中人物的对话或讲述把一些故事、矛盾、情节表达出来,观众通过听觉感受对剧中人讲述的内容产生联想,从而推动剧情的发展。幕前戏给人直观的视觉冲击,幕后戏给人以心理的思维空间。幕前戏经常靠幕后戏助其“一臂之力”,幕后戏往往给幕前戏“推波助澜”。如果把幕…  相似文献   

11.
“陌生化”是使事物奇特化的艺术手法。它的奇特之处在于不断给予受众持续的新鲜感,延长或改变他们对人物和情节的自动感知,在细细地咀嚼和品味中,形成渐进的审美效应。将“陌生化”艺术手法运用到以神话为题材的国产电视动画中,把握住动画叙事中的奇特程度与理解范畴,便会与讲好中国故事的价值理念同频共振。本文通过“陌生化叙事”与“讲好中国故事”两个角度对我国神话题材电视动画的叙事策略进行探寻,以便为形成以抒写家国情怀、讴歌精神力量、提升审美价值为方向的神话题材叙事的新业态和叙事新亮点提供理论支持,从而使神话叙事进入更高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2.
陆柱国的电影剧作故事性强、情节生动、细节感人,他保留了小说叙事的习惯,即十分重视发挥故事情节的艺术魅力,注重使之曲折生动、波澜起伏,并由此揭示出剧作的主旨内涵。同时,他重视在故事叙述和情节推进中塑造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并注重在战争环境中凸显英雄人物人格精神中的闪光点。他的电影剧作成活率较高,大部分剧作被拍摄成了影片,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不仅是因为他有强烈的创作责任感,其剧作的题材内容突出了主旋律,符合时代和社会的需要;而且也与他创作时能充分尊重电影艺术规律,注重运用蒙太奇技巧来叙述故事、安排情节和塑造人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在此背景下,抗战题材电视剧在各个电视台热播。在内容上,出现了丰富多样的叙事视角,增加了故事的新鲜感;在叙事方面,情节更为合理,大部分作品剧情更为严肃、科学。本文分析了2014-2015年抗战题材电视剧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4.
被救赎还是自救在现实主义题材影视作品创作中是一个追问。两者不是对立的,而是在剧作人物成长的过程中统一起来的。不少成长题材的影视作品都以励志的情节讲述了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下普通人被救赎或自救的故事,而自律、自觉的自救往往是人物性格得以发展升华的终极方式。  相似文献   

15.
游仙是道教对于仙境传说的一个传统叙述题材。段成式《酉阳杂俎》中,亦包含了不少此类题材的故事。由于是成书于佛道已渐有合流现象时期,加上作者精通佛道的优势,使其游仙故事出现了佛光僧影,在传承前人的叙述模式中,又出现了自己创造性的情节设计。本文通过游入方式与仙境时空描写的变异,兼看仙境与佛教渗入,论述其世俗化的趋势与兼容并蓄的杂性,看出其创作艺术才华,突出《杂俎》文学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新闻故事化,其实就是将生硬的、条理性的事实报道,变成为故事的形式,使新闻更多戏剧化、情节化的成分。把新闻用讲故事的形式表现出来,更容易被观众接受、理解。也就是说,要让新闻具备讲故事的特征,有故事发生的起因、故事情节要留有悬念、还可以有人物的冲突,有故事发生、发展的细节。就电视这一大众媒体来说,以讲故事的形式来表现新闻事实,已经成为电视新闻报道,特别是深度报道节目制作播发的一个方向。中央电视台《新闻联  相似文献   

17.
有比较才有鉴别。我们拿小小说情节与短篇小说的情节加以比较。这样就看出了它们的差别.其一,在短篇中,情节可能只是一个零件;而在小小说中,情节就差不多成了作品的骨架,成了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赖以生存的土壤.小小说的情节,其实不过是从完整故事中脱胎出来的一个环节,一个阶段.其二,短篇小说中可能有几个情节甚或十几个情节,而小小说中的情节多则两三个少则只有一个.其三,情节在小小说中的地位比在一般短篇中更突出,设计更要精心,娶把它当独生子女对待。  相似文献   

18.
甘霖 《声屏世界》2008,(11):25-26
故事是一种小中见大的情节艺术。在文学、艺术等领域故事类题材历经多年繁荣,不论以何种方式演绎故事情节,其不断创新发展的生命力恰恰在于一直跟随着社会现实,表达着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当电视在演绎故事类题材时,依然保有最初那种生命力,而更体现出时代气息和现实意义。江西卫视的《传奇故事》、湖南卫视的《真情》、江苏卫视的《人间》、央视二套的《财富故事》、各地方台的《情动八点》《寻情记》《东方在线》《临刑会见》等节目迅速崛起,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电视剧面前.为什么电视纪录片的收视率总是上不去?因为电视剧是以故事情节抓人,一步一步将故事展开,一环扣一环去将情节展示。而纪录片多缺乏故事性。从观众的需求角度上看,故事具有与生俱来的优势。电视剧里充满了不可预知的故事情节,人物的冲突、事件的冲突.随时随地都在发生。这种发生必然导致欣赏受众的心理变化.迫切地想知道变化的过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   

20.
王继田  谷子 《记者摇篮》2009,(7):102-102
广播和电视不同,电视有“声”有“画”,便于用故事化和情节化的手法表现新闻事件。其实,广播同样可以“声画并茂,细节达人”,通过生动的音响、故事化和细节化的写作手法来刺激听众想像,把听众带到新闻现场。这种广播新闻的故事化与情节化的处理,可以令听众在脑海里有情节、有视象、有画面,仿佛身临其境一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