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李光地《音韵阐微》对反切改良的背景、方法、结果三个层面展开,历时、共时相结合地简述其对反切方法的改良。  相似文献   

2.
《西儒耳目资》是明代一部用西文符号为汉语标音的韵书,通过对其反切特点进行详细探讨,发现反切上、下字用字高度统一,下字零声母化程度较高,反切特点突出,在反切改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集韵》改动《广韵》反切上字的反切有2287个,透视和分析这些改动反切上字的语音信息,讨论六个问题:1.《集韵》改良反切的类型及其特点;2.改类隔切为音和切的语音信息;3.反切上字所体现的开合对立;4.反切上字所反映的洪细特征;5.反切上字所反映的声调状况;6.《集韵》改良反切说明了什么?  相似文献   

4.
《集韵》改动《广韵》反切上字的反切有2287个,透视和分析这睦改动的反切上字的语音信息,讨论六个问题:1.《集韵》改良反切的类型及其特点;2.改类隔切为音和切的语音信息;反切上字所体现的开合对立;4.反切上字所反映的兴细特征;5.反切上字所反映的声调关况;6.《集韵》改良反切说明了什么?  相似文献   

5.
本文重点介绍反切的起源、拼读规则及改良,并涉及其概念、作用等诸方面内容。反切是东汉末年出现的一种汉字注音方法,拼读时要注意其一般规则与变例;其局限性已经被《汉语拼音方案》彻底解决。  相似文献   

6.
《集韵》改动《广韵》反切上字的反切有2287个,透视和分析这些改动的反切上的语音信息,讨论六个问题:1.《集韵》改良反切的类型及其特点;2.改类隔切为音和切的语音信息;3.反切上字所体现的开合对立;4.反切上字所反映的洪细特征;5.反切上字所反映的声调状况;6.《集韵》发育反切说明了什么?  相似文献   

7.
北宋陈景元《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音取《广韵》,求正存雅,合于宋代注家风气。反切用字讲求等呼、洪细的协洽,是继《集韵》之后反切改良的又一次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8.
反切浅论     
反切,是我国传统的汉字注音方法。从东汉中叶到本世纪初,这种注音方法一直延续了两千年左右。其间产生的各种字书、韵书乃至有关语言文字的研讨专书、文章,无一不用到反切。因此,认真探究反切的原理、方法,对于人们读懂古代典籍、翻检旧的宇书、韵书,研究和发展汉语音韵学,了解和掌握古今音变规律,实现古音的准确折合,无疑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况且对那些音韵学知识甚少的人说来,破除神秘感和畏难情绪,初步掌握反切折合成现在普通话读音的方法,也将有着普及的意义。下面,拟就什么是反切,反切的改进,反切的折合等问题作以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反切浅谈     
反切,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建的一种传统的注音方法。它的出现,对我国的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因此,反切注音法,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对这笔文化遗产,今天我们仍有学习、研究、继承的必要,其目的,当然不是提倡反切,而是为了掌握反切的原理、方法,以便更好地查阅用反切注音的旧字典辞书,研究汉语音韵,了解古今音变等等,使之为发展我国的科学文化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10.
反切是一种汉字注音方法,用两个字相拼,切上字取声母,切下字取韵母和声调,两相拼合即是被切字的读音。反切字是为交际需要而产生的特殊文字,它采用反切的方法创造而成,形体上用两个整字、整字与偏旁或偏旁与偏旁拼合而成,字音是组成它的字的音的拼合。拼合造形、反切造音是其基本特点。反切字与合文、合形字、合音字有联系也有区别。反切字存在于汉字型文字中,体现出反切不仅仅只是一种注音方法。  相似文献   

11.
反切是我国古代最科学的注音方法。掌握这种方法,对我们研究古代文化,特别是考察古今语音的变化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具体的实例,主要从声、韵、调三个方面来讲授正确拼读反切的方法,使古反切真正能够古为今用,并达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反切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切”是古人在“直音”,“读若”之后所创制的一种比较先进的注音方法,在长达一千六百多年的时间内,反切一直起着对汉字标音的重要作用,反切作为一种重要的注间方法虽已成为历史,但历史掌握一些反切方法对于阅读古籍和从事汉语史的研究工作来说仍然是有必要的,由于语音的发展变化,要想通过古切语切出今音,必须根据音变规律对反切上下字作一定的调整。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人们都知道反切是一种为汉字注音的方法,却没有人论及它与汉字的产生有什么直接的联系。其实,反切从来就是一种造字法。文章采用历时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反切造字法的起源、操作方法和发展概况。论证了反切造字法至今还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4.
反切是我国古代使用时间最长.用得最为普遍的一种传统注音方法。掌握一定的反切知识对于阅读古籍和从事汉语史的研究来说很有必要.本文从声调、声母、韵母三个方面探讨反切的一些基本拼读条例。使反切能够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15.
反切浅说     
壹、反切是怎么回事反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注音方法。这种方法是用两个汉字给另一个汉字注音,例如“东,德红切”就是用“德”和“红”这两个字给“东”字注音。这种方法有点象是拼音,但又不同于我们现代的拼音。用来注音的两个字,前一个叫它做反切上字,后一个叫它做反切下字,而被注音的那个字叫它做“被切字”或“所切字”。反切注音的方法是把反切上字的声母同反切下字的韵母拼合起来,构成一个新的音节,便是“被切字”的念音。“反切”本来是指这种注音方法;由于这种方法最初是称“××”,唐代以后一般均称为“××切”,后人因而把用这种方法所表示的音值也叫做“反切”了。如有人问:“东的反切是什么?”回答说:“是德红切。”其实“德红切”是反切这种方法在“东”字上的具体运用,说确切一些,它是“东”字的反切读音。  相似文献   

16.
李海英 《学语文》2008,(1):45-45
反切是一种注音方法,即取反切上字的声母作为被切字的声母,取反切下字的韵母及声调作为被切字的韵及调,切出被切字的读音。如“海”。用反切注音是“呼改切”,其中 “海”是被切字,“呼”是反切上字,“改”是反切下字。目然,这个反切所注的音与今音hai仍然相合。然而由于语音的历史演变.本来依据反切下字可以得到被切字正确读音的一些反切。现在却难以拼出与被切字相同的读音,因此一些老师在利用反切注音字典的时候常常会感到不好把握。  相似文献   

17.
《音韵阐微》是清代的官修韵书,是汉语近代音系研究的重要资料。有关这部韵书的音系、反切改良、成书背景等都有学者做过专门研究。对这些研究加以综述和评议,是进一步深入研究《音韵阐微》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8.
反切是古代的一种注音方法。反切的方法是用两个字给一个字注音。这个方法大约兴起于汉末,开始的时候叫做“反”,又叫做“翻”。唐人忌讳“反”字,所以改为“切”字。“反”和“切”只是称名的不同,其实同义。在制定国语注音字母和汉语拼音方案以前,我国使用反切注音有一千七百多年历史,许多古书传往和旧辞书都用反切注音,因此对于反切有必要作一番探讨。反切注音有个根本原则:“上字定声,下字定韵”。也就是,反切上字要用跟被反  相似文献   

19.
反切与反语     
反切,是汉语传统的为汉字注音的方法。它用两个汉字来替另一个汉字注明读音。反切上字表明被切字的声母,反切下字表明被切字的韵母和声调,即被切字与反切上字有双声关系,与反切下字有叠韵  相似文献   

20.
反切是我国古代韵书中一种重要的注音方法。随着语音的发展变化,中古时期所制定的反切已经不能准确地切拼出所切字的普通话读音了。普通话语音可分为声韵调三个系统,在每一个系统中,反切与其有着清晰的对应规律。只有全面总结反切今读的音变规律,综合运用相关成果,才能准确掌握反切的拼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