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词在初级阶段和民间阶段 ,题材广泛。晚唐五代的“花间派”,把词带进了“艳科”的窄胡同里。宋人视《花间集》为词的鼻祖 ,作词多以“花间”为宗 ,论词多以“花间”为准。北宋苏轼 ,把诗文革新运动精神带到词里 ,还之以本色。南宋辛弃疾继之把苏轼建立起来的词风推到高峰。明清人受宋词和词论的影响 ,视婉约词为“正宗”,豪放词为“别格”。笔者认为婉约词有许多质量高的佳作 ,豪放词亦不乏思想性、艺术性皆高的优秀篇章 ,婉约和豪放是词的两种不同的风格  相似文献   

2.
苏轼在整个词的发展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个影响颇大,别开生面的大家,受到历代词人和词论家的赞赏、褒奖。但是,这些赞赏与褒奖,无论说苏轼词“书夹海上风涛之气”①,“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②;还是说“学士词,须关西大汉,绰铁板,唱《大江东去》,为之绝倒”③,“遂开南宋辛弃疾等一派”④,多数都是针对他那些豪放词章而发的。这固然有理。苏轼在开创豪放词派,扩展词的题材,丰富词的内  相似文献   

3.
作为苏门四学士中的一员,晁补之的词追随苏轼词风,受到苏轼词的较大影响,呈现出以诗为词的特点。具体来讲,一方面是题材内容的以诗为词,包括贬谪之苦情、归隐之幽情和伉俪之深情等,另一方面是表现手法的以诗为词,包括典故、题序的运用和化用前人诗句入词等。晁补之词的以诗为词也是革新词体的具体实践,在词学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苏轼、辛弃疾是宋代词坛颇具影响力的巨匠,他们的词打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题材广泛,词境开拓,多以豪放出之,在他们词风的影响下,形成了一个新的流派——豪放词派。  相似文献   

5.
苏轼的词作,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而且独特。其婉约词蕴藉深刻、韵味醇厚、风貌崭新。这种美学特点的获得,是基于苏轼对传统婉约词的大胆革新。苏轼对婉约词风的革新,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在美学追求上化俗为雅;二是雅、艳相济,刚柔并举;三是完成了从"类型化"到"个性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北宋词人苏轼对词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但他并没有开创豪放词派。苏轼对词的贡献在于:集前人词作之大成,在继承“言情”词作的优秀传统基础上所进行的多方面的大胆革新。豪放词的创作只是其革新词坛的一个方面。苏轼对词的革新主要是:“以诗为词”,扩大题材,提高词品,拓展词境,使词摆脱了作为音乐附庸的地位,使词成了可以和诗歌比肩的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  相似文献   

7.
苏轼以豪放词饮誉于世,本文却着意反弹琵琶,因为他的词集中婉约绮丽之作几及大半,其豪放超逸之作也每每用艳笔点染,使之不失词体“要眇宜修”之特性。苏轼体现词“要眇宜修”文体特性的方式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即沿袭从温庭筠到柳永的题材及写法;对温韦晏柳式的题材作雅化深化处理,主要是加进自己的兴感和理趣;在豪放超逸的题材和风格中加入柔婉绮丽之笔。梳理这些方面,既有利于认识苏词创作的总体风貌,也有利于认识词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的文体特性。  相似文献   

8.
空静观是苏轼自身坎坷的经历与佛禅道玄思想相互激发而孕育出来的。空静观使苏轼高远脱俗,使其文艺创作灵活多变,打破固有题材和体裁的限制,文有诗性,以文入诗,以诗为词,拓展了词的题材和境界,确立豪放词风的地位,使苏轼成为一代宗师。  相似文献   

9.
苏轼是宋代词坛大家,为词的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一般认为其贡献在于:(一)扩大了词的题材;(二)开创了豪放派并转变了词风;(三)敢于突破词律,使词朝着独立文体的方向发展等等。其实,主这种说法的著作在阐述时或多或少存在有不确切的地方。例如,说苏轼“以豪放词开一代新风”、“转变了词风”(见于非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也可参见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辞典·前言》等)等,就不准确。另外,对苏词在艺术方面的贡献若只着眼于豪放,也有些简单化。本文仅就此略陈浅见,以求正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10.
汪超  徐安琪 《天中学刊》2006,21(3):96-99
朱熹词学思想具有独特的内涵,是南宋时期的特定产物。朱熹关注词体缘起,针对词的起源问题,提出“泛声”的假说。承袭苏轼“以诗为词”,朱熹以为词应具有“奋然灭寇”的社会功能。在词的审美追求上,受词坛复雅之风的影响,朱熹确立了“雅正”的词学标准,推崇和平粹美的审美理想,成为南宋复雅之风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相似文献   

11.
苏轼词风一向以“豪放”说最为流行,本文认为只谈豪放不能尽见苏词面目,而以“疏放旷达”来论苏词,更能反映苏轼词风实质。  相似文献   

12.
中国词史上“苏辛”并称,主要是源于他们共同扩大了词的题材,深化提高了词的内蕴,尤其在追求阳刚之美的词风这一点上,他们更是一脉相承。同时,人们也常以苏“旷”辛“豪”来评论其词风及思想性格的差异。然而,细心的读者不难从二者对陶潜的认识、学习中发现,苏轼的旷达实际上是一种并不厌世的透彻的悲观,辛弃疾豪放的背后则隐藏着深刻的无聊,只不过此无聊是一种伟大的不满足,它催促人从事不断地创造。  相似文献   

13.
苏轼诗琐谈     
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苏轼,在诗、词、散文等领域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虽然他以豪迈奔放的词风誉满文坛,但他把写诗当作日常功课,多方向前代诗人李白、杜甫、韩愈等大家学习,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在他的作品里,诗占有将近一半的份量,比之散文和词,苏轼诗的题材更广阔,风格也更多样.  相似文献   

14.
苏轼的词气势豪放,有着极为广阔的题材内容,是豪放派的先河,对整个词坛产生深远的影响,由于其豪放之风盛行,使得人们忽视了苏轼在婉约词方面的成就。其实苏轼的词作中,婉约词的数量要远远多于豪放词,其中既有晚唐婉约词的抒情写作,又有新的思想内容。苏轼的婉约词表面上好似温柳,但其富有深意,词中包含着作者的情操与理想。本文就苏轼婉约词作的艺术成就进行阐述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以诗为词”可以说是因苏轼词的风格和作法而得名的,但它并非始于苏轼。从北宋初到苏轼,“以诗为词”创作倾向经历了它的酝酿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在这个发展轨迹当中,有潘阆、范仲淹、张先、晏殊、欧阳修、王安石、晏几道等一批各具特点的词人用自己的创作实践或创作理论,从题材、语言、风格、手法等方面逐步发展了“以诗为词”的创作倾向,为苏轼对其的成熟作了先期准备。  相似文献   

16.
刘克庄评辛弃疾词“大声镗鞑 ,小声铿钅訇 ,横绝六合 ,扫空万古”。他直接继承了苏轼所开创的豪放派词风。但二者仍有着风格上的细微差别 :苏词雄壮 ,辛词悲壮 ;苏词“横放杰出” ,超旷、飘逸 ,辛词“潜气内转” ,豪放中带有苍凉沉郁的色彩 ;苏轼“以诗为词” ,笔力矫健 ,辛弃疾“以文为词” ,能刚能柔。辛弃疾不仅继承了豪放词风 ,而且创造性地融会了诗歌、散文、辞赋等文学形式 ,形成独特的风格 ,开创了辛派。传其衣钵者有陈亮、刘过、刘克庄、刘辰翁等。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 :具有爱国思想 ,以词抒发感慨、发表政见 ,把词推向抚时感时、散…  相似文献   

17.
苏轼提出“以诗为词”的创作主张,这一主张有些违背作词的基本原则。从苏轼的作品看,其创作实践并未坚守其理论,有些地方甚至违背了“以诗为词”的主张。从苏轼的主张看,他主张词、诗共源,词只不过是“长短句诗”而巳。这将会使诗词出现合流的现象。苏轼“以诗为词”,不仅以诗的题材内容入词,还以诗的创作形式、创作方地广泛入词,这样就使苏轼许多词作常与其诗混淆难分。苏轼把“诗序”入词,结果使他的原有词牌往往被人遗志,反而经常取其词序和中词句当作新词牌名,这并非对词体的革新。  相似文献   

18.
<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称“诗之境阔,词之言长”,意思是说诗往往在阔处着眼、大处落笔,而词的情感较为细腻、转折较多。至宋代,词发展成为一种完全独立并与诗相抗衡的诗歌体裁,语言精练,意境深婉,风格细腻“。婉约派”代表李煜、晏殊、李清照的词作多以日常生活为主。苏轼扩大了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独创“豪放派”。苏轼、范仲淹、辛弃疾的词作题材广阔,有报国之志、黍离之悲;境界宏大,有大漠孤烟、沙场点兵;气势恢宏,有千骑出猎、弓如霹雳。“豪放派”词作令我们感受最深的是词人赤诚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9.
陈与义是“江西诗派”“三宗”之一,但他对苏轼的承袭和吸收同样明显。陈与义的诗词同调,纪事题序的运用,词中大量用典,诗词句的化用,无不显示出苏轼对其的沾溉之迹。陈与义豪放之词风,使词论家不禁发出了“逼近大苏”之感慨。陈风格之清丽,也或多或少地留下了学苏的痕迹。  相似文献   

20.
苗小利 《课外阅读》2011,(1):190-190
词,曾经被称为“诗余”,只不过是“娱宾遣兴”的伎艺,难登大雅之堂。北宋之前,词的题材脱离不了送别、男女恋情之类,于是便有了词为“艳科”的传统。苏轼的出现,在突破词的韵律束缚的同时,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将山川景物、纪游咏物、农舍风光以及感旧怀古等大量写进词里,“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熙载《艺概》)使词从“樽前”、“花间”走向较为广阔的社会人生,由娱宾遣兴的工具成为独立的抒情艺术,提高了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正因为苏轼的“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熙载《艺概》)成就了苏轼词风的多样性——豪放、婉约、清旷、充满理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