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何一部公认的音乐精品都离不开"三度创作"的精心制作。作为"三度创作"的主体——录音师要具备怎样的素质,本文从音乐鉴赏水平、知识积累、技术素质、职业道德等方面作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电视节目后期制作是对创作前期的"二度创作".作为一名电视编辑,如何发挥电视优势.搞好电视节目的"二度创作"呢?笔者认为,电视节目的"二度创作"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有创作方面的因素,它主要是编辑人员对节目内容的把握,这种能力需要以多方面的素质和长期实践为基础,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艺术修养才能逐渐具备,二是技巧方面的因素,主要是编辑人员对节目内容表现方式的把握,需要熟练掌握电视手段,了解和掌握电视语言表意方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一、"文责"的偏颇 "文责自负"是多年以来出版人、作者和读者常用于概括作品责任的一句术语.特别是在我国著作权法颁布以后,社会各界愈发重视尊重作者的创作权益,一些人便以为"文责"真的是作者"自负"了.文责,<现代汉语词典>如是说:是"作者对文章内容的正确性以及在读者中发生的作用所应负的责任.""文责自负",简而言之,是文章的作者对其内容负有责任.这一普遍的认知,其实是源于一种朴素的创作思想.作品是作者依据自己的意愿创作的,作品内容表达的是作者的创作思想、创作情感和创作意图,责任和义务当然应该由作者负责.这便是"作者主责论"的根基.  相似文献   

4.
王莉  卫武 《新闻世界》2009,(10):164-165
我国的纪录片创作与发展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实践层面阶段性的突破为我国纪录片引入新的创作思路,但理论的匮乏、创作手法的失当、市场观念的缺乏等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纪录片的创作与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国纪录片创作与发展过程中一些具有代表性问题的分析,以期为纪录片的创作与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表演与主持——浅谈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翟量 《声屏世界》2008,(6):42-43
表演与主持都是以传播为目的的艺术表现形式,两者在创作准备、创作技能及评价体系上有着共同之处。 首先,表演和节目主持都是一项创作活动,作为创作主体的演员与节目主持人在进行专业创作中都是依据一定的文本,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二度创作,其创作手法基本一致,即通过对文案的准备,运用内部技巧及外部技巧把需要表达的情感和内容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6.
在众多类型的电视剧中,"神怪剧"深受观众喜爱.本文从这一题材类型电视剧的创作历程、创作特征,以及创作误区等三个方面,结合典型的作品,对其进行了系统梳理与剖析.  相似文献   

7.
"儿童性"是儿童文学创作和出版的核心内驱力.在中国儿童文学的自觉化进程中,对"儿童性"的认知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儿童文学创作和出版的关系密不可分,彼此推动,彼此促进.创作与出版的实践表明:创作与出版在"儿童性"上的深度融合,是确保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产出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有声语言创作的实现离不开创作主体"主观感受",作为一种特殊的言语审美感受,其"感之于外,受之于心"的专业特质有效推动了有声语言创作主体顺利实现作品二度创作。作为有声语言创作实践过程的重要阶段,深入分析创作主体主观感受的构成要素与模式,将为作品具有艺术性找到充分的依据,并打下坚实的审美基础。  相似文献   

9.
种洁 《现代传播》2008,(2):167-168
戏仿自诞生以来,与文学、电影、网络都有过接触,但反传统、去内涵的特征使其一直带有边缘化色彩,直到戏仿的积极因素被充分发掘,与文艺经典和民间特色文化结合后,才似乎找到了发展的正途.电视创作正是在跨媒体互渗的大环境下为增加综艺娱乐节目的新质而尝试引入戏仿手段的.几年来,由于对戏仿运用的"度"把握得当,这一创作方式逐渐获得了认同,为电视综艺娱乐节目注入了强劲的另类创新力.  相似文献   

10.
数字虚拟创作为当代艺术创作和审美体验提供了全新的方式,其本质是运用数字技术对现实和幻想世界进行再现和虚拟,审美特征包括创作方式的非物质化、创作手法的"以小见大"、创作主体的相互协作.数字虚拟创作可以将复制、模仿结合起来,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创作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