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透视一次石油外交之伤--评"安大线"出局的深刻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俄罗斯远东输油管线之争已经落下帷幕,中方提出的"安大线"方案出局。对于2004年我国这次石油外交的失利,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其一,中日能源之争的深刻背景是什么;其二,俄罗斯的能源战略及中日能源之争对东北亚石油地缘经济的影响;其三,中俄能源合作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2.
一个国家的外交风格包含领导人外交风格、外交团队风格和国家整体外交风格。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服务于国家总体目标和对外战略的需要,中国外交逐渐形成尚和但独立、大度而敢为、诚信又理性、谨慎且勇决、务实而坚定的显著风格,体现出刚柔相济、张弛有度、攻守兼备、外圆内方的鲜明特点。中国外交风格为保障中国外交战略的实施,营造稳定的周边和国际环境发挥了突出功效,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它又面临着新的巨大挑战,需要在国家外交战略调整的前提下,进行适度修正。  相似文献   

3.
学人书屋     
《留学生》2010,(7):61-61
《世界大变化——吴建民的看法与思考》 简介:作为外交家的昊建民,涉猎之广,非常人所及。本书以“世界大变化”为总主题,广泛涉及国际形势、国际关系、经济外交、气候外交、能源外交、人权外交、中美关系、中欧关系、中日关系、金融危机、现代化等重要的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4.
周恩来对中国新时期“大外交”格局的形成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一是在外交主体上的突破,既重视首脑外交,又积极开展政党外交、民间外交;二是在外交对象上的超越,既重视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又超越意识形态的差异,积极开展与第三世界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三是在外交内容上的拓展,既有政治外交,又有经济外交、文化外交。  相似文献   

5.
徐文林 《留学生》2012,(3):20-21
当今世界影响国际能源合作的因素错综复杂,既有资源因素,又有商业技术因素,既有国际能源经济因素,也有国际能源政策因素。能源资源,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资源,而且是一种战略资源。在能源日益短缺的21世纪,能源资源的战略属性更加突出,能源资源的获取越来越依托国家的外交运筹,能源关系的开拓,也越来越多的服从于国家的政治和安全利益。  相似文献   

6.
公共外交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强同世界各国人民对话交流,促进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相互了解、信任、友谊与合作,进而服务于国家的整体外交与国家利益是公共外交的终极目的。公共外交的基础是文化,庐山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样式,具有开展公共外交的得天独厚的资源。以白鹿洞为代表的儒家文化的国际传播与推广、以东林寺为代表的宗教交流、以庐山别墅为代表的文化研究与交流、以庐山景观为中心,展开个体为主的公民旅游交流构成了以庐山文化为基础的公共外交模式。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石油外交经历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由于国际形势、外交战略以及石油地位的差异而选择不同的石油外交路径,实现了不同的目标。我国对外石油关系深嵌于国家外交战略议事日程中,两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石油外交是中国外交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中国石油外交模式分析得出的研究结论具有一般解释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毛泽东外交战略的形成及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的外交战略大体分为三个时期: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其战略思想可以概述为“一边倒理论时期,两个中间地带理论时期,一条线、一大片理论时期”。毛泽东外交战略的三个基本特征是:(1)制定外交战略的前提或对时代特征的总的判断是:战争与革命是时代的主题;(2)制定外交战略的原则和支撑点是独立自主;(3)贯穿于毛泽东整个外交战略中的主题是:维护国家的安全,捍卫民族的尊严。毛泽东的外交战略为新中国赢得了安全和独立,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但是也有不足之处:过于注重国家安全问题,而忽略了国家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9.
顾维钧是现代中国名的外交家,他主张自主外交、超党派外交和和平外交。分析顾维钧与中国现代外交,探讨个人、外交与国家命运的关系。外交官的事业,并不是建立在个人奋斗的基础上,而是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只有国家的强盛,才能根本改变外交状况。  相似文献   

10.
日本通过强化日美同盟,推行重点外交,放弃自主外交,把自己又一次绑在美国的战车之上,在保护国家安全的同时,还欲“借鸡生蛋”、“借船出海”,由于日美同盟把矛头指向中国等,损害了中日关系,在外交战略上日本推着独轮车走上了独木桥。日本加快了脱欧返亚的步伐,推行回归外交,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谋求地区霸权。日本还以军事实力为后盾,推行军事外交,不断派自卫队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扩大同周边国家的军事交流,以军事手段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日本外交战略的变化,与其向政治军事大国迈进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能源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方面,石油安全是能源安全的核心。目前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日益明显,能否获得稳定的石油供应,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将直接影响到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前景。从地缘政治视角看,中国的能源外交战略重点应着眼于周边地区;解决中国石油安全保障的思路,须从周边环境着手;中国应通过外交努力,积极推动与周边国家的石油合作,在东南亚和中亚地区寻求稳定的油源和开发新的运输通道。  相似文献   

12.
现实主义外交将国家利益置于核心地位,中国建国初期的外交就是现实主义外交。"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和抗美援朝等外交实践表明,中国外交的战略选择是倒向社会主义阵营。这一战略选择有效地维护了中国国家安全,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实质上也维护了东亚乃至世界的和平。  相似文献   

13.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呼唤中国的教育外交.谋划布局教育外交,符合国家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教育外交是以教育活动为载体谋求国家利益的一种相对独立的外交形式,具有联通性、柔韧性、民生性、长效性等特点和优势,与公共外交形成良好的互补作用.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应坚持精准施策、育人惠民、适度中立、品牌运作、战略定力等策略,统筹推进中国的教育外交.  相似文献   

14.
中国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及参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多边外交是一种与双边外交相互补充的外交战略。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很早就参加了多边外交活动 ,但在很长时期内由于对多边外交的认识的局限 ,对多边外交的参与是有限的。改革开放后 ,特别是冷战结束后 ,中国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积极参与多种形式的多边外交活动 ,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多边外交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在其32年的外交实践中既有一以贯之的统一性和一致性,也时刻出现矛盾性。矛盾性的根源在于宪法条款、决策者心理认同、外交理论与实践、国家利益界定、外交决策机制和领导体制,其一致性的根源在于地缘政治和国家利益。伊朗外交的矛盾性形成相互牵制的格局,彼此消耗外交资源,体现了伊朗外交中的探索性,而统一性又正好体现了伊朗外交的本质属性。没有矛盾性,外交政策就缺乏活力和动力,没有稳定性,外交政策就缺乏恒久的影响和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的越南战争期阃,中美苏三国的关系随着国际形势和国际利益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中国抗美援越是继抗美援朝后的又一次与美国进行非直接的军事较量.但在这场战争中.中国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以更加务实的态度处理外交事务.维护国家安全利益.本文拟以越战为背景来审视中国外交走向。  相似文献   

17.
公共外交作为新形势下的一种外交形式,正越来越受到我们国家的重视。所谓公共外交,"指的是‘政府外交’以外的各种对外交流方式,包括了官方与民间的各种双向交流。这些交流的目的是直接促进外国公众对本国的了解,提升本国在其心目中的形象,进而促成外国政府对本国政策的改善"。孔子学院的宗旨与使命决定了它与我国的公共外交有着天然的联系,甚至可以说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孔子学院和国际汉语教育是中国文化走出去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开展公共外交的有力平台。作为推广与传播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使者,作为开展公共外交的"民间外交官",我们应该在新视角下重新审视国际汉语教育人才的培养,要在夯实语言知识与语言教学技能的基础上,更加重视文化传播能力与开展公共外交能力的培养。把孔子学院建设和国际汉语教育的人才培养放在公共外交的国家战略平台上看,是教育单位和教师应具有的大局观。  相似文献   

18.
日本政府认识到软权力的重要作用后,积极推行文化外交战略,在外交实践中充分运用软权力资源,效果非常显著。对于中国来说,文化外交的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应该积极学习其先进经验,更加重视并不断加强文化外交,以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政党外交演进的历史逻辑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外交经历了正常化、成熟和深化3个时期;从政党外交的创新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外交无论在指导思想、外交原则、外交格局方面,还是在外交方式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发展的启示是:政党外交对实现国家外交战略目标、提升政党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对时代主题的科学把握,是政党外交创新发展的重要依据;服务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是政党外交的根本出发点。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政党外交的发展始终服从国内国际形势变化和需要,服务于中国现代化建设、国家统一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