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速云中 《大众科技》2007,(8):114-116
文章以昆明市的部分遥感影像为研究对象,利用SPOT5 10m的多光谱数据和2.5m全色数据,针对土地利用遥感影像分类中的影像预处理、影像融合、影像判读方法和土地利用现状信息如何更新等问题开展研究,以期获得适合利用SPOT5卫星影像来更新1∶10000土地利用现状信息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卫星遥感在全球和区域尺度土地覆盖研究与应用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土地利用/覆盖遥感研究的新方法不断出现。对国内外土地覆盖遥感图像分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阐述,初步探讨了提高土地覆盖遥感影像分类精度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昆明市的部分遥感影像为研究对象,利用SPOT510m的多光谱数据和2.5m全色数据,针对土地利用遥感影像分类中的影像预处理、影像融合、影像判读方法和土地利用现状信息如何更新等问题开展研究,以期获得适合利用SPOT5卫星影像来更新1:10000土地利用现状信息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海岸带土地利用遥感分类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邸向红  侯西勇  吴莉 《资源科学》2014,36(3):463-472
土地利用分类是土地利用数据建立和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前提。鉴于我国海岸带土地利用多样性显著而分类系统研究相对不足的现实,本文简要论述国内外海岸带土地利用分类系统的研究进展、适用的遥感数据类型和制图精度,并从陆海耦合的角度出发回顾国内滨海湿地分类系统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海岸带土地利用遥感分类系统优化方案,包含8个一级类型和24个二级类型,较全面地涵盖了全国海岸带的土地资源类型,并从海岸带区域的特征出发,强调了湿地资源的细分;应用该分类系统,基于Landsat TM影像建立解译标志,并对2010年中国海岸带区域土地利用进行遥感制图,表明该分类系统具有较强的可行性。本研究可为全国尺度海岸带土地资源遥感调查、土地利用管理与规划、海岸带综合管理等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将GoogleEarth影像引入到土地资源分析领域,基于GE影像,利用ENVI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对图像进行辐射校正、几何校正以及去噪等预处理和增强处理,然后根据武汉市矢量地图裁剪出武汉市行政边界;对处理后的图像进行非监督分类得到初步处理图像,将获取的分类结果结合具体地形图再进行后续处理,最终得到较理想的武汉市遥感图像分类结果;最后对武汉市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统计,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6.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及时、精确掌握土地利用现状是编制土地利用规划、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基础.传统的航空影像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存在周期长、费用高等问题,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出现,可以改变传统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方法.本文介绍了使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技术路线,结合具体的项目进行了实地调查及精度分析,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张北县1∶1万大比例尺土地利用遥感调查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基于SPOT-5 2.5 m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等数据资料,该文探讨了开展大比例尺土地利用遥感调查的技术路线,进行了张北县大比例尺土地利用遥感调查的试验研究.调查结果表明:2002年张北县土地总面积为424 425.36 hm2,共包括37种土地利用类型,总图斑数是57 193个.其中,旱地、天然草地和有林地分别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43.77%、26.31%和7.76%,是该县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与同期1:5万土地利用调查相比,1:1万大比例尺土地利用调查得到的结果更为精确,得到了荒草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和苇地等在1:5万土地利用调查中所不能表达的零碎图斑,说明与以往调查相比,该调查结果可以为土地管理决策和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支持,证明该文设计的应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1:1万土地利用调查的技术路线是正确的,对于今后类似的土地利用调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通过该试验研究得知,目前试行的<全国土地分类>还不甚完善,为满足大比例尺土地利用遥感调查的要求,<全国土地分类>仍须进一步修订.  相似文献   

8.
陈静 《内江科技》2010,31(8):130-130,145
利用率遥感影像更新土地利用数据,是目前土地利用数据库更新的主要方法,本文主要探讨在3s技术支持下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变更的流程,着重研究利用遥感影象逆行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发现及在GIST进行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变更技术。  相似文献   

9.
构建了中国20世纪90年代土地利用变化时空信息平台,发展并实现了利用遥感技术建设时间-空间土地利用数据库的技术方法,建立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中期和90年代末期覆盖全国的遥感卫星影像库和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库。依据全国土地利用遥感时空数据对我国20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末期的土地利用变化过程进行了全面分析,揭示了我国10年来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规律,分析了这些规律形成的主要政策、经济和自然成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土地利用规划与监测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张景华  封志明  姜鲁光 《资源科学》2011,33(6):1195-1203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是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又是研究土地覆被变化的重要前提,它既影响着分类结果的表达,也决定着分类数据的应用领域。本文简要回顾和评述了国内外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系统的研究进展。研究认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系统,1970年代之前以土地利用分类为主,着重于土地用途的差异,主要用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土地利用制图;1970年代随着遥感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土地覆被为主的分类系统迅速发展起来,它着重于土地类型的差异,主要用于土地覆被变化研究。研究指出,目前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系统一般都适用于特定研究目的和研究尺度,没有统一标准,这种土地分类系统的不兼容性,给土地覆被数据的汇总、分析与共享带来了诸多不便。但一个"万能"的土地分类系统又是不存在的。鉴于此,研究认为一个标准土地分类系统应该是多级的、开放的系统,高级别的土地覆被类型可以直接基于遥感影像进行识别,以便于实现分类数据的比较和共享;低级别的土地覆被类型可以根据特定研究目的灵活制定,以满足特定的研究需要。  相似文献   

11.
以我国山东省崂山区遥感影像数据为例,运用遥感原理对遥感影像进行判读、解译,解读出影像的资源环境特征,以及地域特征,并作为土地详查数据采集的基础.将地理信息系统和土地信息系统作为理论基础,结合MAPGIS6.7软件,掌握其基本原理和具体的操作步骤,完成矢量化过程,分别建立2个点文件、4个线文件、2个区文件,以矢量数据形式将其提取出来,完成空间数据的录入.同时结合MAPGIS土地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属性数据的编辑输入、建立土地利用详查数据库、总结建库流程与方法,为完善数据库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近年来的发展过程中,小城镇的发展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小城镇经济的不断发展,其土地利用矛盾日益突出,小城镇已经成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热点区域。本文利用1989年黄骅镇土地利用数据库与2003年的航片正射影像图,利用图像融合算法,将土地利用矢量数据与遥感影像进行融合,融合后的影像其颜色代表1989年土地利用状况,纹理代表2003年的土地利用现状,通过影像进行纹理和颜色的对比提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并且在GIS平台的支持下,将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成果用于土地利用更新,得到更新后的土地利用现状图。经过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综合研究,初步总结出黄骅镇耕地空间分布与变化的基本特点。根据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情况,建立黄骅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同时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模型,全面分析1989年~2003年黄骅镇土地利用变化数量特征与空间特征,揭示了我国小城镇土地利用变化的“热点”区域,为今后小城镇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和土地资源的宏观调控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北部湾经济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北部湾经济区1990、2000、2010年的遥感影像图进行监督分类,得出三个年份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在此基础上分析了1990-2000年和2000~2010年两个期间内的土地利用结构数量变化、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土地利用区域变化差异情况,对影响北部湾经济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进行分析,得出影响北部湾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有自然因素驱动力和社会经济因素驱动力两个方面,其中自然因素驱动力包括气候、地形地貌和土壤;社会经济因素驱动力包括经济因素、人口因素、城市化水平、政策因素。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技的发展已经在统计土地利用分类这种大数据采集有了质的跨越,从人力采集时代逐渐跨步为影像采集时代而土地分类主要有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采用2018年Landsat-8遥感影像作为基础数据对四川省游仙区采用监督分类的神经网络法和非监督分类的ISODATA进行分析对比,最终结果是监督分类与遥感影像最为贴近虽然非监督分类的效果没有监督分类好。  相似文献   

15.
周培诚 《科技通报》2021,37(8):36-39,45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以及碳循环问题是和当今人类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的热点问题,为了有效对于旱地区的碳循环进行观测,设计并提出基于GIS技术的干旱地区碳循环动态观测方法.主要通过遥感、GIS技术以及生态模拟方法进行研究,选取较为典型的干旱地区为例,分析干旱地区内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以及碳循环问题.对干旱地区不同时间段内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分类;根据对比、分析获取干旱地区内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情况,通过GIS方法分析干旱地区的植被生长情况,依据生态模型模拟干旱地区碳循环过程,以完成干旱地区碳循环动态观测.仿真实验结果全面验证了所提观测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遥感影像分类是提取遥感信息的基础步骤与重要手段,然而由于影像分辨率以及同谱异物与同物异谱现象,传统的分类方法难以实现高精度的分类。基于智能算法的非参数分类方法已开始应用于遥感分类中。本文以佛山市为研究区,对其遥感影像采用支持向量机方法进行土地利用覆盖分类研究,并对分类结果进行精度评价。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分类有较高的精度,是遥感影像分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借助遥感图像处理软件(The Environment for Visualizing Images,简称ENVI),辅以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软件进行图像的处理与分析。以新化县为例,对2001年和2011年两期校正融合后的IKONOS影像进行分类和处理,得出土地利用变化及相互转变的关系,利用动态度数学模型,揭示新化县2001年~2011年间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遥感与GIS在土地覆盖分类中的应用原理。遥感自动分类主要依赖地物的光谱特性,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基于单个像元来进行,主要有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的方法。GIS可以使分类结果更加精确,在GIS的支持下对遥感数据分类结果进行叠加分析,使分类图像与土地利用分区信息集合起来,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精确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黄河源头区作为研究区,选取2008年、2010年、2011年的美国陆地资源卫星Landsat TM影像数据作为数据源,利用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方法,经过遥感数据处理、统计、分析,获取黄河源头区2008年至2011年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现状数据。通过计算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模型,直观地反映出黄河源头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年际间的动态变化状况。从土地管理的角度出发,对黄河源头区的土地管理对策进一步进行优化,以期为同类地区的相关土地管理研究提供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20.
针对信息量丰富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面向对象的分类技术应运而生。以调查土地利用类型为目标,着重研究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在高分辨率工作底图中进行地类调查的应用,并与传统基于像元分类结果进行比较,寻求更为理想的地类调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