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Fe(OH)3胶体电泳实验现行高中化学课本中的Fe(OH)3胶体电泳实验是采用把电极直接插入溶胶内,使溶胶被破坏而凝聚析出胶粒,聚集成的颗粒使电极附近的溶胶变成红褐色浑浊,即形成电泳,但现象不明显。特做如下改进。在洗净的U形管内,注入渗析过的Fe(OH)3溶胶(约U形管容积的23),分别在U形管两端加入高度约为1cm苯或CCl4,再用胶头滴定管沿管壁慢慢滴入0.01mol/L的KNO3溶液做电解质溶液(相当于厚电池中的盐桥作用),高度为3cm,将铂电极分别插入两端KNO3溶液中,使电板距离溶胶液面2cm,如图1所示。这时U形管两端的液体分成三层,上层是苯…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移液管一般为单球式(如图所示的BC段)。移取试液时,首先需要把洗耳球置于BC管的B口处。挤压洗耳球,排出球内的适量空气,把下端C口伸入待吸液面下1~2cm,然后慢慢地放松挤压洗耳球的手指,试液就进入BC管内。当试液的液面上升至超过管的刻度线时,迅速移去洗耳球,同时立刻用右手食指堵住B口,再小心地转动移液管,依靠从B口渗入的微量空气使管内液面慢慢下降。当管内液面降到刻度线时,再用力堵住B  相似文献   

3.
一、仪器装置图及设计原理本装置如图1所示,利用通电线圈6一边在磁场中受到的安培力与弹簧8的拉力产生一对力矩平衡原理,将安培力进行放大,并将弹簧微小的直线伸长量通过圆轮(在力显示板2背面)转换为指针的角度变化量,将力再次加以放大显示在刻度板上。图1 1.底座 2.力显示板 3.角度显示板4.磁体 5.平衡指针 6.线圈 7.平衡板8.弹簧 9.形支架 10.开关 11.接线柱图2二、特点和用途1、特点:本教具具有结构明了,操作简便,灵活可变,现象明显,直观可靠,可见度大,准确度高,重复性好,一器多用等特点。能很好地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内容,具有较…  相似文献   

4.
1实验装置(图1)图12制作材料4使用方法(1)将1号底座套在镜筒上使小孔正对着燃烧的蜡烛,观察大小不同的孔的成像情况(见图3)。(2)将2号底座套在镜筒上,观察不同形状的小孔的成像情况(见图4)。(3)将3号底座套在镜筒上,同时观察大孔、小孔的成像情况。再在大孔上安上凸透镜,观察小孔成像与凸透镜成像有什么区别(见图5),并且可以了解傻瓜相机的工作原理。(4)将4号底座套在镜筒上观察多个小孔的放易拉罐的支架一个,易拉罐(装八宝粥的罐)若干,凸透镜两个,废圆珠笔芯(尺寸见图2)。3制作方法如图2所示,将易拉罐底部去掉,内部涂黑作镜筒,半透明的塑料…  相似文献   

5.
初中物理安全用电部分,因教学仪器缺乏,给教学和学习带来一定困难.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研制了跨步电压演示器.通过教学实践,觉得这一教具不仅效果显明,有利于解决教学中的难点,而且易于取材和制做.特介绍于下,以供参考.如图1,2所示.用木板或其他材料制成底座.用铁片或自行车条焊成高压线铁塔模型并固定在底座上.由落地线与底座的相接处引出导线接电池与开关.根据底座的大小,制一金属环(直径以30cm为宜).以落地线处为圆心,将金属环固定在底座上并由金属环引出导线也与电池组(6V—9V)、开关相接(为美观起见、电池组可装在底座的下面).探测器可用万用表表笔代替,也可用两根金属棒外套绝缘皮制成.探测器的  相似文献   

6.
1 仪器示意图 (图 1)图 12 用途及特点( 1)用途①演示摆球在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的机械能守恒问题。②研究摆球在竖直平面内完成圆周运动的临界条件。( 2 )特点①演示方法简单 ,操作方便 ,现象明显。②成本低 ,功能多。3 制作材料方木板 ( 6 4cm×50cm)、中间有孔的小球 (直径约 2cm)、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线 (约 4 0cm)、一根钉子 (约 2cm)、螺母与螺杆、即时贴(红色 )。4 制作方法( 1)将厚度约 15mm的一块木板制成长为6 4cm ,宽为 50cm的矩形木板 ,刨平后涂上白漆 ,最后给木板装上一个底座使之竖直放置。( 2 )在木板正中且距离上边缘 10cm…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自然第 5册《空气占据空间》中的实验 2—3,贵刊 98年第 1期刊登过两种改进方法 ,使该实验更加完善。我受到启发 ,也设计了一个实验 ,使学生能更直观地感知“空气占据空间”的动态流程 ,并试图增加该实验的趣味性。[实验材料 ] ( 1)气囊 1只 ;( 2 )乳胶管 1段 ;( 3)直径 7m m L型玻璃管 1根 ;( 4)直径 7m m ,15cm长玻璃管 (带尖嘴 ) 1根 ;( 5)双孔橡胶塞 1个 ;( 6 ) 10 0 m L 广口瓶 1只。[装置连接 ]如图 1所示。提示 :L形管伸入瓶中部分要短 ;尖嘴管下端要伸近瓶底。[实验步骤和现象 ]将广口瓶中注入适量自来水(液面稍低于 L形管…  相似文献   

8.
一、制取二氧化碳的简易装置(一)制作取一根细玻璃管5,用喷灯将一端封闭.将距这端约30毫米处放在喷灯上加热,待玻璃红软后两手向中间推压,堆起一圈凸形部分,直径与具支U形管2的内径接近,间隙控制在既掉不下碳酸钙固体3又能透过稀盐酸1为适宜.然后按图1组装好.或者选一个管壁较厚的具支U形管2,在U形管一侧距离底部约40毫米处,放在喷  相似文献   

9.
按高一课本介绍的方法做铜与稀硝酸的反应 ,试管内含有的空气将产生的一氧化氮迅速氧化为红棕色的二氧化氮 ,看不到有无色气体生成这一现象 ,且有毒气体大量从试管中逸出而污染环境 ,令师生难以忍受。为克服上述缺点 ,现做如下改进 :  一、装置  (如图 1所示 )图 1  二、操作方法1.在单孔塞上固定一段狭长的铜片。塞紧单孔塞 ,打开止水夹 ,向 U形管中注入稀硝酸至水平面 B处 ,使酸液充满 U形管整个短管。2 .关闭止水夹。在 U形管 A处用酒精灯加热使反应进行 ,等有大量气泡产生时撤去酒精灯。产生的一氧化氮气体将酸液压入 U形管长管…  相似文献   

10.
[原题]一个质量可不计的活塞将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封闭在上端开口的直立圆筒形气缸内,活塞上堆放着铁砂,如图1所示.最初活塞搁置在气缸内壁的固定卡环上,气体柱的高度为H_0,压强等于大气压强P_0.现对气体缓慢加热,当气体温度升高了△T=60K时,活塞(及铁砂)开始离开卡环而上升.继续加热直到气柱高度为H=1.5H_0.此后,在维持温度不变的条件下逐渐取走铁砂,直到铁砂全部取走时,气柱高度变为H_2=1.8H_0,求此时气体的温度.(不计活塞与气缸间的摩擦)该题是1995年全国物理高考题中的一道计算题,分数为8分.在众多的考生中能够得到这8分的人不是很多.笔者参加了1995年该地区的高中中专评卷工作,发现大多数考生能够稍微动笔做一至两步,后面则是乱写一通,不得要领.其实解该类题目只要抓住问题的关键,解法是很多的.这道考题共有十六组方程可以求解.为叙述方便,我们以Z(P,V,T)表示选定研究的状态点,应选Z_0(P_0,H_0,T_0);Z_1(P_1,H_0,T_0+△T);Z_1(P_1,H_0+△T);Z_2(P_1,H_1,T_2);Z_2(P_0,H_2,T_2)四个参考点,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_1V_1/T_1=P_2V_2/T_2可开列C_4~2=6个方程;我们设:a=P_0H_0/T_0 b=P_1H_0/T_0+△T C=P_1H_1/T_2 d=P_0H_2/T_2=P_0H_0 b=P_1H_0?T_0+△T C=P_1H_1/T_2 d=P_0H_2/T_2=P_TH_0T/T_o b=P_1H_  相似文献   

11.
高中物理实验《多用电表的使用》中,学生用多用电表表盘上的交流电压0~2.5V的刻度线不均匀(见图1)。在使用时学生常会产生一些困惑:测交流电压大于2.5伏的刻度线是均匀的,而0~2.5V的刻度线不均匀?能不能用250V的刻度线上的读数除100得2.5V以下交流电压值?直流电压的测量怎么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教材上没有相关的论述,许多教师对多用电表的内部电路原理  相似文献   

12.
初二物理课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往玻璃管注水银容易外溢,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不仅不安全,而且玻璃管易损,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利用细透明胶管代替玻璃管,操作简单,方便易行,效果良好。一、实验器材制作(如图1)1.底座:25cm×15cm(木板)2.立杆(木标尺)110cm×4cm×2cm3.木斜杆(附铁片夹)110cm×4cm×2cm4.转轴(带螺母的螺丝固定)5.指针(30cm×0.7cm铁片)在竖杆上下可移动6.250ml葡萄糖瓶7.透明细胶管110cm8.废油笔芯9.注射器(10ml)图110.细胶管11.排气阀二、水银瓶制作1.向瓶内注入适量水银,将细玻璃管、油笔芯插入胶塞,然后塞好瓶口。2.在胶…  相似文献   

13.
1 仪器装置图 (图 1 )图 11 气压表  2 三通塑柱  3 气门阀  4 玻璃管 (管面上有表示气体体积量的刻度线 )  5 活塞  6 杯盖  7 玻璃杯  8 橡皮囊  9 液门阀  10 套筒  11 旋钮装置 12 温度计  13 电热丝  14 接线柱 (两个 )  15 底座2 仪器特点及用途该仪器的关键技术是用一短活塞与其下部管中的气体 (少量 )与液体来共同密闭活塞上部的气体 (研究的对象 ) ,这既确保了研究的气体质量一定 ,又确保了研究的气体不会变成饱和气体 ,从而可视其为理想气体。该仪器对研究气体的压强和体积的控制是利用液压传动原理 ,通过控…  相似文献   

14.
讲玻意耳-马略特定律一节无演示实验时,发现不少学生对该定律难以想象和理解。为此,我们采用医用一次性输液管(即打吊针用的)制作一个简易的玻-马定律演示器,于课前演示该实验,学生一看即明白,具体做法如下。1.往医用输液管中滴灌水银(左右两管中水银柱长共约60厘米),将B管上下移动些许,让学生观看水银柱变化及最后液面相平情形。2.上提B管,使A管水银面上升到粗管腔C底部(如图1)。3.用手指或胶帽封住粗管腔C上部的二个引出塑胶管口,封闭一定质量的空气于C中。4.再将B管上提,可见C中被封闭空气的体积缩小,这时B管水银面比A管中高。继续升…  相似文献   

15.
将削碎的蜡烛填满U型管底部,然后将U型管垂直于桌面,固定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对管底加热至蜡烛全部熔化,冷却后,蜡烛油凝固使U管底部堵塞.向U型管内两侧分别注入3—4毫升3%过氧化氢溶液,并使两侧液面保持同一水平.用橡皮塞塞住管口,如图所示,轻轻  相似文献   

16.
1教具装置图(见图1)由底座、支架、转体、主动带电体滑座、带距离刻度的滑轨、角度刻度盘等构成。2仪器特点及用途(1)特点:适合课堂直接演示,操作方便、说理明了、清晰可见。(2)用途:本教具可定量说明库仑定律。①演示库仑力正比于所带电量;  相似文献   

17.
一、教具的作用能解决使用千分尺进行课堂教学时不直观、可见度小、靠画图进行讲、练等困扰教师的难题 ,大大缩短学生掌握千分尺读数方法的时间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二、教具的结构参见图 1。图 11.固定刻度板。板上标有固定刻度和 6对限位孔。2 .可动刻度板。板上标有可动刻度并开有斜窄缝 ,板的两端各打有一孔。3.限位杆。螺丝两个 ,垫圈两个 ,带旋纽的螺帽两个。三、原理参见图 1中 a和 b。螺旋是斜面的变形。开挖斜缝形成的斜面与千分尺上的螺旋对应 ;有效斜面的高与千分尺上的螺距对应。将螺旋的转动转化为斜面的直线移动 ;将圆周上显…  相似文献   

18.
1 仪器装置图 (见图 1 )图 11 车轮 (刹车鼓 ) 2 圆形有机玻璃板 3 刹车液缸 (气缸 ) 4 刹车蹄 5 螺旋弹簧 6 三通管 7 塑料管 8 活塞9 液缸 (气缸 ) 10 支架底座 11 从动轮 12 6V直流电机 13 皮带 14 电源开关 15 1号 4节电池盒2 仪器特点及用途(1 )特点 :本教具采用剖视的方法 ,模拟演示液压或气压刹车 ,使其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2 )用途①演示液压刹车原理 ;②演示气压刹车原理。3 制作材料内径 2 60mm的铝锅底 1个。厚度 5mm有机玻璃板若干 ,6V直流电机 1只 ,5 0mL注射器 1支 ,5mL的…  相似文献   

19.
一、快速制取纯净氢气的方法 1.如图1所示,用一支10×100mm和一根长20cm的尖嘴玻管。将废锌皮1(宽度以能塞进尖嘴管内为度)插入尖嘴管底部,在小试管中加入2ml 1:1的盐酸2。  相似文献   

20.
1 铜与浓硝酸的反应图 1   (1 )仪器装置图 (图 1 )(2 )制作材料 :1 5 0mL集气瓶、2 0mm×2 0 0mm的试管、粗铜丝 1根、单孔塞 2个。(3 )实验步骤 :①取一试管 ,在其中部用酒精灯加工成一小孔。将一束细铜丝绕成螺旋环状 ,挂在粗铜丝的小钩上 ,将粗铜丝穿过单孔胶塞。②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 40mL浓度为 2 0 %NaOH溶液 (用量根据平行班级的多少来定 ) ,在试管内加入适量浓硝酸 ,将带粗铜丝的塞子塞紧试管 (粗铜丝上挂有螺旋状的铜丝环 )向上移动粗铜丝 ,使铜不与硝酸接触 ,再将带试管的塞子塞紧集气瓶。③向下移动粗铜丝 ,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