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据估算,全国每年约有数万新闻实习生在各地各类媒体里实习。因此新闻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实习生如何发扬长处、克服不足?怎样开展实习才能取得较好效果?媒体、学校、实习生各自应注意什么?这些问题值得深思。作为一名老记者,我先后带过30多名大专院校新闻实习生,思考了一些与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全媒体时代获取新闻手段的发达和媒体之间竞争的加剧,媒体通联工作不再像以前那样红红火火,这主要体现在媒体主动培养通讯员的重要方式——实习环节的缺失。有的媒体甚至还直接关上了大门,明文规定,不再接收实习生。一、实习生写的新闻会降低媒体品位有一家媒体,曾经因为一名实习生发了一篇失实的报道而遭到非议。从此之后,这家媒体就不再接受实习生,有些托关系来到这家媒体的实习生,领导和记者也不会让他们"亲自动手",最多是记者写好稿子把实习生的名字给带上,可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相似文献   

3.
李韧 《新闻记者》2006,(11):73-75
一、实习难凸现制度建设缺失 有媒体报道说:“实习时间难保、实习单位难寻、实习效果难体现,已经成为摆在众多高校毕业生面前的三座大山。”在这种大环境下,高校新闻专业的学生同样面临实习难。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的统计,我国新闻学类专业点已达660多个,全国高校新闻专业在校生有12-13万人。不少人认为,高校扩招带来“僧多粥少”的局面③,实习岗位自然也就成了稀缺资源。然而,高校扩招的同时,中国媒体的数量也在高速增长。目前我国有各类期刊9000多种、报纸2119种、广播电台273座、电视台302座、教育台50个。如果加上接近70万个网站,应该说,我们具备满足国内新闻专业学生实习需求的硬件基础。有评论尖锐地指出,“‘实习难’的背后显示的是各有关方面的冷漠。这种冷漠症。不仅表现在超过70%不愿接收实习生的企业身上,还表现在只管收钱。却不替学生‘消灾’(联系实习单位)的部分大学身上,更表现在缺乏基本的大学生实习保障制度的社会身上。”  相似文献   

4.
上海《东方早报》是全国最早成立视觉中心的都市类媒体,在新闻摄影报道、图片编辑以及视觉设计等方面有过很多探索和尝试,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新闻摄影报道流程和方法,近年来在国内外的新闻摄影评比中多次取得好成绩.因此,每年有不少国内各高校的新闻专业或者新闻摄影专业的实习生来早报摄影部实习.经过多年带教,笔者发现,目前国内高校新闻摄影教育与实际新闻摄影采访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理论与实际相互脱节问题,这不仅让实习生感到困惑,也让带教的摄影记者感到无奈.  相似文献   

5.
每年寒暑假期间,新闻单位都进来一批大学实习生,有的还是通过“关系”进来的。在实习过程中,有些人实习很有收获,渐渐找到了做记者的感觉;也有些人则失望而归,感觉没学到什么东西。究其主要原因,笔者认为:客观上,这些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学风较为浮躁;主观上,实习盲用,没有明确的计划。新闻,实习什么?这在大学生实习中普遍存在而又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实际问题。笔者撰写此文,谈点自己的看法,仅供新闻实习的大学生们参考。  相似文献   

6.
王艳 《青年记者》2006,(10):58-59
众所周知,新闻传播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除了大学课堂里的理论教学之外,实践教学也是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我们看到,每逢寒、暑假,众多参与实习的大学生已经成为各家媒体单位里的一道“独特风景”。据笔者考察,目前中国内地新闻传播院系实践教学的模式相对比较简单,大部分院校仍主要采取“假期集中实习”的方式,并且有的学校沿用这种模式已经多年。当实习成为新闻传播专业老师和学生们的一种假期“惯性活动”的时候,我们确实应该反思一下目前的实践模式和组织方式。作为一名多次参与指导学生实践活动的新闻传播专业教师,在实…  相似文献   

7.
刘轶  王昊  刘洪杰 《军事记者》2004,(11):68-68
素有“军事记摇篮”之称的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传播系是我军院校中唯一的一个新闻系。该系十二队学员毕业后主要从事军事报道工作,是我军新闻方阵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毕业学员有的连获“军区军兵种好新闻奖”,有的成为解放军报或军区军兵种报纸的主力编辑、记,有的成为了新闻教学岗位上的优秀教员。在校学员,有的获得了《解放军报》奖学金,有的被军区军兵种报纸评为优秀通讯员,有的撰写的论多次获奖,并有多名学员在校期间在省部级以上媒体发表100余篇稿件……  相似文献   

8.
郧西县委宣传部新闻科长李启东自2000年起,连续3年被评为湖北日报“十佳通讯员”,年年有佳作获湖北日报通讯员好新闻一等奖。2003年,他仅在湖北日报就见报70多篇,其中各版头条10多篇。 1996年,李启东由一名中学教师变成了县委宣传部的专职新闻干部。“没有汗流成河,哪有作品飘香”。他深知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通讯员所要承担的责任和付出的艰辛。他刻苦钻研新闻理论知识,虚心向“老新闻”请教,坚持“沉下去”,一篇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稿件,频频亮相于各级新闻媒体,在当地名声鹊起。  相似文献   

9.
今年上半年,笔者作为一名新闻传播专业的交换生在台湾呆了半年。在这半年期间,笔者进入台湾媒体实习,了解了台湾媒体现状以及台湾新闻学子的实习情况。  相似文献   

10.
作为对口单位,各级不同性质的媒体自然是许多新闻学子的就业首选。新闻学作为一门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学科,理论学习更需要与实践的对接,这就需要学生应到媒体实习,以便熟悉新闻的生产流程,初步接触新闻业务,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为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新闻从业者做准备。  相似文献   

11.
编辑部里常会有一些年轻的、陌生的面孔出现。他们或是刚分来的大学生,或是还在读书的新闻系实习生。这些年轻人往往对记者工作有过憧憬和幻想。然而,当身临其境,才知记者生活远非想的那么浪漫。就象演戏一样,看戏容易,入戏难。没从事记者职业的人,不知记者生活的酸甜苦麻辣。每个刚进编辑部的新人,都有个进入角色的过程。笔者最近有机会接触了一批新闻单位的实习生。他们在实习中感触良多,听听他们的体会,或许对刚入新闻之门的同志还有帮助。掌握政策不是一句空话他,已过而立之年。与其他实习生不同的是:上大学前曾当过近十年基层通讯员,为报纸写过不少稿,这为他进入记者角色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新闻民工"现象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资料介绍,中国目前约有近百万新闻工作或媒体从业人员,其中约43%的人没有与所服务的媒体签订劳动合同,当然也就没有“三保一金”。许多人甚至没有工作证、记证,有的人为媒体干了半年甚至更长时间,正常的工资待遇等合法权益却得不到保障。由于这个群体人数比较多,且一些人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进而造成在工作中缺乏忠诚感和自豪感,成为颇受争议的一个社会群体。  相似文献   

13.
岳改玲 《东南传播》2012,(12):120-121
本研究聚焦于新闻专业学生校外媒体实习相关议题。文章针对在校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实习日志进行分析,并辅之深度访谈,探讨实习生在校外媒体实习过程中所遭遇的问题。研究发现,学生认为自己在校外媒体实习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有:实践经验不足,难以融入实践社群,经常遭受批评等。文章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给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4.
记者是社会的触角,肩负公众的期望与社会的责任,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记者有多敏感,社会的感知器官就有多灵敏.从本科接受新闻教育至今已有6个年头,一直以新闻人自居,虽然最近因为实习、求职忙得焦头烂额,但始终坚信自己将走上新闻职业岗位,践行新闻理想.  相似文献   

15.
实习,对新闻专业学生整个学习阶段来说,至关重要.这个环节是他们从理论走向实践的第一步,把知识转化能力的第一关;更可贵的是,可以帮助他们学会思考、调整思维,激发兴趣、产生激情,甚至培养意志、塑造人格.对待初试身手的实习生,就像对待咿呀学步的小孩,态度不同,观念不同,方式不同,他们将来"出落"得也会迥然不同.江苏一省级媒体的一名部门副主任,曾向笔者谈及他的实习往事,特别感念扬州某报带教老师对他的精心点拨.他说,他正式从事新闻工作后的很多套路就是在实习期间学来的,和一道参加工作的同事相比,业务上他很快胜出了.  相似文献   

16.
刘旻 《中国记者》2012,(5):91-92
2011年,湖北省作为全国加强和改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试点,开始了一种新颖尝试和探索。当年9月,湖北省委宣传部启动首届媒体记者与高校教师双向挂职活动(简称"双挂")。按照"送出去、请进来"的基本思路,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等五所新闻院系分别与《湖北日报》等五家媒体结对,五名青年教师走进媒体参与新闻实践,以改善教学;五名媒体记者走上高校课堂,以丰盈理论讲堂。试点效果如何?又带给我们怎样的启发?  相似文献   

17.
笔者从事新闻工作20多年来,接触和指导了不少大专院校新闻专业的实习生,在与其近距离的交往之中,不仅看到了新闻后来人的希望,也察觉到了他们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想通过此文对未来将要到新闻单位实习的大学生提些建议,同时也对新闻专业的教育改革提出些看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18.
金蔚 《记者摇篮》2012,(3):29-30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新闻专业大学生,我在辽宁报业传媒集团的《时代商报》进行了为期5个多月的实习。在新闻采写实践中,我学到了许多在书本当中没有学到的东西,发现了自己的不足,真是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实习生,回顾总结这一段工作经历,我对新闻工作者应该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不论是电视、广播,还是报纸,民生新闻栏目大有上升趋势,有的栏目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名栏目。反映社情民意的民生新闻栏目深受读者欢迎,民生新闻正在成为媒体的主导力量之一。如何做好报纸民生新闻是媒体眼下尤为关切的问题,有必要从媒体责任的高度把握方向,掌控原则。  相似文献   

20.
假如我是实习生,我得好好选择,究竟到哪个单位实习?到底要达到什么目的?<人民日报>当然好,去不了能到海外版也行呀.但一开晨会我就被雷倒了,好家伙,密密麻麻竟然坐了五六十个实习生呢!这么多人都是来实习的吗?有这么多机会给各位吗?有那么多稿子可以写吗?写出来能够登得出去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