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理性与人类史是不可分割的.西方的哲学史就是各种理性时而和谐共存、时而相互冲突的历史.在与宗教理性对抗时.人文理性阵营本身就是人本主义者、科学主义者和资本主义者的世俗联盟;然而,从"文艺复兴"开始的人文主义运动使得哲学成为了科学主义者所鄙夷的"小人",人文主义者沦落为科学主义者的"奴隶".当代人文理性与科学理性冲突的消解,根本在于各种文化理性之间的理解与沟通,从而达成多元文化和谐共存的局面.哲学就应当在基于文化形态多样性的基础上,承认文化系统在具体存在形态上的复杂性,在人类文化系统整体理念上来重新建构.  相似文献   

2.
<正>一、说教材二、说学生三、说教学目标四、说教学过程五、说板书教材简要分析:《来自大自然的信息》是青岛版小学科学教科书六年级下册"信息与生活"单元的第一课。本课指导学生课前对来自大自然信息资料的搜集和课上的交流、讨论,认识大自然带来的各种信息,了解这些信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教材以"大自然呈现出各种各样的现象,我们可以从中获取哪些信息"为引领,分两个教学活动展开教学。并拓展活动,让学生  相似文献   

3.
《能源》和《节约能源与开发新能源》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神奇的能量"单元的第三课和第四课,这两课的教学主要有以下四个部分的内容,作者通过精心设计信息交流、实地考察、分析报告、提建议等三个活动,使学生达到科学知识、科学探究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一、说教材本课是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三第2课。本课上承《太平天国运动》、下启《新民主主义革命》,三节课共同诠释了第三专题—《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从教材内容和地位上来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二千年来的君主专制政体,创建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本课在中国近代民主化进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作者就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珍爱生命"第一框教学内容,让学生认识到每一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生命需要相互关爱。  相似文献   

6.
陆丽利 《科学大众》2013,(2):81+170
《有趣的食物链》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共同的家园》单元中的第三课,本课是在研究了植物生存与环境,动物生存与环境的关系后,重点研究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这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前两课的延伸与拓展,又是下一课《生态平衡》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郑振捷 《科教文汇》2008,(24):224-225
文艺复兴运动是近代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过程中发生的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人文主义思想在这场运动中产生并成为指导思想。人文主义思想打破了当时以“神”为中心的神学世界观,无疑具有进步意义。但早期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却也明显带有“神”的印记,具有两面性,这在早期人文主义者身上得到了体现。本文将重点以《神曲》为例来分析这种两面性,以探讨近代西欧社会转型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轨迹及特性。  相似文献   

8.
陈僖 《今日科苑》2009,(14):221-221
使用教材:中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新课程系列教材第三辑《数学》第一册第一章第3.1节内容前言本文设计了一次说课的内容,说课的题目是"集合的交集"。从六个方面加以阐  相似文献   

9.
<正>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的主要方式之一。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第三课《登上月球》中设计了一个模拟实验:探究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教材中的实验操作如图1所示,让大小不同的石子从相同的高度落到沙子上,观察石子撞出的“环形山”的不同,再让大小相同的玻璃球从不同的高度落下,观察玻璃球撞出的“环形山”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简单电路》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电和磁》的第一课,是本单元学习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应尽量创设条件,激发学生动起手来,这样可以使学生对电路的认识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西方近代科学诞生于文艺复兴后的16世纪,发源地是意大利,奠基者是哥白尼、达·芬奇、培根、伽利略等人。西方近代科学的诞生及其在此后的迅猛发展有其文化方面的必然性,这些文化因素主要包括:古希腊深厚的自然哲学思想,文艺复兴运动中被弘扬的人文主义精神,西方哲学中的“主客二分”思想所导致的实验方法的诞生及其普遍运用,基督教鼓励信徒探索自然界奥秘的传统。  相似文献   

12.
本课是苏教版三年级科学《我眼里的生命世界》单元的一部分,本单元以生物的基本需求和共同特征为主线,为学生提供了探索动植物之间不同与相同的机会。本课引导学生采用观察比较的方法,用多种形式记录、表达、描述交流结果。  相似文献   

13.
自文艺复兴后,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迅速发展,两者共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虽然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一直处于分裂与对立局面,但趋势正朝协调、融合方向发展。美国新一代科学哲学家劳斯的科学知识/权力理论,将科学知识与权力融为一体,在关于知识、权力关系上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相结合的典范,具有重要的认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现代科学对人类带来巨大冲击,推动全球政治—经济—社会变革,其引发的深远蜕变,迄今方兴未艾。该文旨在探讨,于此巨变过程中,若干人文领域所受影响,以及由是而出现的转型。全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追寻数学自牛顿以迄哥德尔的追求严格基础之运动,特别是其意想不到的结果;第二部分讨论艺术在文艺复兴时代与科学的密切关系,此关系之逐步破灭,以迄二十世纪抽象艺术的出现,及其失去与社会之内在联系;第三部分讨论自启蒙运动以来,“科学史学”和“心灵史学”之间的张力,以及“后现代史学”之意义;第四部分讨论自波普及库恩以来“异端思潮”在科学哲学的发展,其背后的社会根源,以及其与“后现代主义”之关系。整体而言,现代科学在出现早期与人文世界关系密切,相互激发、感染,令多个领域并生异彩;但发展至二十世纪,则转而有压缩人文空间,或者令其边缘化之趋向。这令人感到,科学背后以逻辑为基础的理性,可能在来临中的二十一世纪发生基本蜕变,即转向经验性和综合性。  相似文献   

15.
20 0 4年 7月 9日 - 12日 ,当代美国著名哲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理查得·罗蒂 (RichardRorty)先生对山西大学进行了学术访问 ,正式聘任罗蒂教授为山西大学荣誉教授。 7月 10日上午罗蒂教授做了题为《救赎真理的衰落与文学文化的兴起》的专题演讲。罗蒂教授在演讲中重新阐明了自己一贯坚持的理论主张 ,即反对传统基础主义、表征主义的真理观、哲学观 ,崇尚一种非本质主义的文学文化。他指出 ,文艺复兴以来西方知识分子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过程 ,第一阶段是宗教阶段 ,希望从上帝那里得到救赎 ;第二阶段是哲学、科学阶段 ,希望通过理性获得救…  相似文献   

16.
陈僖 《金秋科苑》2009,(14):221-221
使用教材:中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新课程系列教材第三辑《数学》第一册第一章第3.1节内容 前言 本文设计了一次说课的内容,说课的题目是“集合的交集”。从六个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7.
马国云 《科教文汇》2008,(36):91-91
高中语文第二模块“珍爱生命”单元选了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美国作家欧·亨利的经典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其实,原先的老教材也选过此文,很多教师对此篇的教学方式也了然于胸。但是,面对轰轰烈烈的新课程改革的形势,我们仍然停留在原先的教法上显然是不合时宜,甚至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18.
《说"屏"》位于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五课,是一篇事物说明文。面对一篇课文,不同的老师会提出不同的教学思路,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千秋。笔者有幸观看了余映潮老师《说"屏"》的教学实录,受益匪浅。本篇小论文旨在谈谈笔者从余映潮老师《说"屏"》教学实录中得到的体会,并对余映潮老师的教学进行简单评析。  相似文献   

19.
关于热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小学科学课程中非常重要也很典型的内容。南京市新编小学《做中学探究手册》三年级上册中再次将"冷和热"这章纳入所学范围。其中第二节《热是怎样传递的》一课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总结的一课。  相似文献   

20.
郑璐 《知识窗》2015,(4):75
《长颈鹿与小鸟》是北京师范大学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九单元的第一课,这堂课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在已知多个条件的情况下,如何选择与问题有关的条件。笔者做了如下尝试:一、课堂实录片段一:理解数学信息,感悟内在逻辑教师问:“冬天到了,小鸟要飞去南方过冬,好朋友长颈鹿正忙着给小鸟建房子。你们从中找到了哪些数学条件?”学生回答:“造一间房子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