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亚 《文教资料》2010,(7):55-56
如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引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本文认为,教师首先要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架设一座心灵的桥梁。其次,教师要掌握每个学生的基本情况,以便因材施教,在课堂上教师要主动由台前退到幕后,让课堂成为学生整个学习活动的“中继站”和“加油站”。  相似文献   

2.
张艳平 《文教资料》2010,(16):127-128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随着学习环境的改变,面临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和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的社会环境变化,以及将要直接面对社会和专业的选择,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就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甚至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因此,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必然要求。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陆兰芳 《成才之路》2014,(13):96-96
当前,职业学校有一些问题学生。面对问题学生,要让学生说,说出他们的真实感受,说出他们的不同想法。这样,老师在了解的基础上,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处理生活中的矛盾,提高学习成绩,促进学生成才。  相似文献   

4.
中职学生处于青春期往往有逆反心理,如果强迫他们去改效果甚微,如能成功地与学生进行心灵碰撞则收效甚巨,这种心灵的碰撞能使学生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会使学生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会对老师指出自身问题的行为心存感激,进而能说服学生下定决心去改。心灵碰撞直接决定德育工作的成败,笔者认为做到以下两个方面就能达到心灵碰撞的目的:情感激励;耐心引导。  相似文献   

5.
心灵的答案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的言行以耳濡目染的方式影响着学生.教师的态度以强烈的情绪色彩感染着学生。教师的正确引导可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教师的教学艺术可以缓解学生学习上的压力。因此教师掌握心理学知识,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用敏锐的目光察觉学生的变化。用教育的睿智解决突发的问题。这些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正"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现在的学生根本就是不学无术。""现在的学生脑子里都不知道在想些什么。"每每听到这些话,我都有无限的感慨:学生难教吗?学生不学无术吗?到底是学生的问题还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我觉得关键在于"学生的脑子里到底在想些什么"。作为一名教师,你必须知道学生的脑子里在想些什么。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  相似文献   

7.
调查表明,我国的职业技术学校中,约1/5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外显型和内隐型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焦虑、抑郁等。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影响着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臣大的困扰。学校加强心理辅导,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对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增强其抵抗不良诱因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教师试图改变的,不是学生的身体,而是学生的心灵.因此,做学生工作,只可智取,不能硬攻;攻城为下,攻心为上.下面,我就一些具体做法与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素质教育的热潮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却未受到应有的注意。实际上,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水平,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前提。据上海市对百余所小学300多名教师的心...  相似文献   

10.
正每天漫步在校园各个角落,总会看到泔水桶、垃圾桶里倒了许多剩饭剩菜。而每次跟学生聊食堂问题,学生抱怨最多的就是饭菜不合口味,宁愿吃零食也不想吃饭。学校大会小会喋喋不休地强调节约,学生早已腻  相似文献   

11.
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为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任。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职业院校的学生生源质量逐年下降,学生的学业问题、心理问题以及就业问题困扰着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及学生管理工作。我们尝试从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实际状况分析出发,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培育心灵的应对策略,旨在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优化他们的心理素质,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2.
笔者始终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作为一个老师,要时时处处注意学生的差异,尽可能地发展学生的特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碰到部分问题学生,对这些学生如何进行管教,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提出几点方法和策略,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13.
现代学生观认为 :“学生是复杂的群体。”学生总是在一定的矛盾中生活和学习的 ,他们之间间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 ,有的属于一般矛盾的反映 ,有的却属于特殊的情况。作为教育工作者 ,如果发现了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矛盾 ,不了解来龙去脉 ,急于判明事非 ,往往造成判断失误 ,有时只看到局部现象 ,不了解事情的全部原因 ,处理上往往出现片面性 ,使学生产生不良的反应 ,思想上留下一个个难以解开的心结 ,结果导致教育的失败。所以 ,全面了解学生 ,帮助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 ,向他们讲明道理 ,对学生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有一句…  相似文献   

14.
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真正实现教书育人 ,教师就要走进学生心灵 ,多拿时间关心学生的成长。有人说 ,二十一世纪教育的成功在于师生关系。新教材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和赞赏。有时我们却不自觉的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 ,对学生的个性尊重不够。例如 ,有一个学生 ,平时成绩不错 ,反应也较快 ,就是有点满不在乎的样子。于是 ,有的老师就开始动脑筋了 :扫你一回面子。上课时故意提问他 ,该生第一、二个问题都轻松地应对了 ,第三个问题怎么也答不上来。老师便说 :“我看你还能不能 ?”如此这般 ,也许是老师心态问题 ;也许是对的 ,为了警告学生。但无…  相似文献   

15.
学生为什么上课发呆?学生为什么不肯完成作业?学生为什么上自习乱说话?学生为什么厌学、逃学?学生为什么不肯讲真话?学生为什么总是和教师作对?学生为什么打架?学生为什么痴迷网络?学生为什么小小年纪就谈恋爱……新的问题、老的问题、意识到的问题、没有意识到的问题交织在一起,曾经让许多教师和家长感觉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16.
刘娟 《湖南教育》2002,(5):34-34
遇上学生不愿意发言,就好像面对没有突破口的大宝藏,最尴尬的是上课的老师。如何开启学生沉睡的才智宝藏,这是一个颇费心思的问题。我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办法。1.设计问题难度适中。太容易的问题让学生觉得不过如此,不如干点别的,尝不到跳起来摘苹果的滋味,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太难的问题让学生煞费苦心,过多地尝到挫折,容易丧失对学习的信心;只有难度适中的问题,才会让学生思维顿时活跃起来,表现欲增强,注意力也相应集中,更能尝到思索后成功的快乐,树立继续学习的信心。2.认真倾听,适时解围。在学生说话答题时,老师…  相似文献   

17.
与心灵相约     
当今时代,学生们经常想什么、喜欢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烦恼?这是现代教育工作者应该了解的问题.为此,我们在师生之间开辟了一条彼此坦诚信任的心理航线--与心灵相约.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尤其是在低年级里,学生们经常向老师告状,俗称“打小报告”。一般观点认为: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和价值观尚未形成,评价问题的尺度没有一个规范的标准。而“小报告”现象正是上述问题的反应,同时更是儿童心理的外在表现,教师应根据学生“小报告”的不同情况,掌握学生心理变化规律,进行恰当的引导和调整。  相似文献   

19.
管理心灵     
教育管理理念是讲求以尊重、信任、理解、激励、引导、沟通、交流和促进等人性化为标志的管理方式,创造具有亲和力的人文教育环境。教师要分析学生的个性,分析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内部因素,激发学生广泛参与的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使学生不断进步,不断体验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20.
1让每一位教师都有关注心灵的能力 针对有些教师对于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束手无策、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时抓不住学生心理,教育方法缺乏艺术性、教育手段单一等问题,学校每年都组织实施青年教师拜师学教的“青蓝行动”,对青年教师进行全方位的指导与帮助,同时通过诸如“百家争鸣——心灵导师讲坛”、每周一次的读书会、工作经验交流会、专家讲座、外出学习、举办心理活动课等多种手段为教师搭建德育反思、交流平台。目的就是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胜任心灵导师的任务。让所有的任课教师都成为学生心灵的导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