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科普图书选题策划十大法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直白浅显,生动活泼 科普图书,旨在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和广泛传播科学思想.表述不通俗易懂,怎能达到这个目的?北京301医院的一位权威牙医出了本牙医专著,卖不出去,出版社要他包销,致使其办公室堆满了积压的书.金盾出版社的编辑说,书滞销不是因为读者不需要防治牙病的书,而是写法不对路,过多地写了牙病产生的原因,而防治牙病的具体方法描述得过于简单.  相似文献   

2.
宋太宗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颇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期间新建官府藏书处,加强藏书建设,大力校书、编书、修史,对中国古代图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如何让学术图书的价值最大化,这也是我们做流通的责任和思考.传统的新华人可能会给自己一个问题:怎样为书找读者,怎样为读者找到书?我们在学术图书的发行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也是怎样能够找准读者,怎样能够为读者找到他真正需要的学术图书. 如何满足学术图书出版与需求的对立和结合,由此来实现我们学术图书的价值最大化,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图书植入式广告,就是在图书中植入广告,广告可以是商标、品牌、风格等,从而达到广告传播的宣传效果.图书植入式广告,主要体现在医药、理财、旅游、养生等门类图书上.在图书上做广告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比如,为旅游、民情风俗类专题做书,书中有旅游景点、地方风俗的介绍,还有在一些书中附有一些餐券打折信息等,消费者往往会觉得物有所值.总体来说,这类图书大多适合短期销售.  相似文献   

5.
这些年来,有很多出版社出了不少好书,但总的印象是在社会上宣传得太少。即使做广告也只是在出版发行报刊上刊登而已。这种广告是做给图书销售店看的,其用意似乎是只要你销货店批进他的书就行,至于读者知道、购买与否,出版社似乎不甚关心。我认为,这是一大失误。诚然,全国每年出书近10万种,每种书都要做广告也不可能,但至  相似文献   

6.
近期热播的电视剧<手机>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和反响,剧中费墨教授出书(书名<说话>)的情节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图书出版的名人效应现象.费墨教授花了十余年完成的作品<说话>,在出版时却陷入了尴尬境地.出版社认为,仅凭费墨教授的书是吸引不了读者的,要求此书的序须由著名主持人严守一来写,目的很显然:利用名人效应增加销售量.而费墨教授却不愿意严守一替他写这个序,因为他认为没有人比他自己更了解自己的书.这个让人无奈却又无法回避的问题在出版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旨在从图书出版名人效应的原因、运作形式、利弊等方面对此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工业技术类图书出版一直是我国科技类图书的重头戏.许多出版社都在默默地开发着这座金矿.在教材教辅热、生活书热、外语书热、版权贸易引进书热的喧闹中,较少有工业技术图书热的报道.但统计情况令人十分信服地表明工业技术类图书是值得人们注意的热点.  相似文献   

8.
在《书店的灯光》这本书里,作者不仅描绘了书店的氛围,回忆起自己阅读的启蒙,准确的将人与书店的关系比喻成"在人群中独处"。而且大半生与书和书店为伍的作者,还简单叙说了书与书店的历史,细数他所喜欢的位于世界各地的书店,还有许多跟书有关的动人故事。  相似文献   

9.
历史背景菲律宾的图书出版历史悠久。最早的图书是在前后达数百年的西班牙统治时期出版的。所出之书大多是词典、语法书、启示人们信仰天主教的宗教书以及传奇小说。作者没有一个是菲律宾人。第一本书是西班牙语和他加禄语的宗教手册,于一五九三年用古老的木版印刷术在马尼拉印制的。本世纪初菲律宾由美国统治,开始出版非律宾作家创作的作品。在美国统治后的二十年中,菲律宾作家首先得闯过新的语言关,他们就用英语写书。一九二六年成立了第一家菲律宾教育出版公司。  相似文献   

10.
6年前网络正热,恐怖小说作家史蒂芬·金不落人后,写了一本网络小说,免费让读者下载,结果在24小时内下载了40万本,被迫停止,这本小说在2004年拍成电影.这位世界级的作家在网上空前成功之后,又开始网上发行,书名叫,自己执笔,用连载自愿付费方式,每一段约五六千字上网,读者随意下载,但要求读者自动用Amazon(亚马逊)账户付给他一美元,如果下载的人有四分之三付费,他就写下一段,结果连续写了六段之后,宣告暂停.当时大家认为是作者自己发行的失败例子,但作者也初试了数字书本的运营型态.  相似文献   

11.
董康日本访书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康是晚清、民国年间赴日访书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访书兼涉日本图书寮、内阁文库等著名藏书处及学者私人秘籍,以 唐写宋刊珍本及戏曲小说稀本为主要搜寻目的,访书所获或购归,或著录,或影印刊行,对中日典籍文化交流作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2.
洪夷周编撰的《洪氏读书录》是朝鲜时代私家书目的代表。在分类上,洪氏采用了中国传统目录书的四部分类法。对于书籍的选择,洪氏有一定的标准,归纳起来大概有15条。在择书的同时,洪氏尊崇宋学,鄙弃汉学的学术取向展露无遗。对于所著录书籍的版本,洪氏常常笼统地以今本、旧本来区别,只对少数书籍的版本、注本优劣作了评骘。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现代的著名学者,钱穆可谓是自学成才的典范。在自学苦读的生涯中,钱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阅读观,具体表现为以古为主、中西兼通的阅读对象;虚心会疑、博通精思的阅读方法;有益于身、有用于世的阅读动机。钱穆的阅读观也为当今读者如何阅读、树立正确的阅读观提供了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周叔,名暹,字叔,以字行,晚号翁,署老。安徽至德县人,周学海之子。光绪十七年(1891)六月十三日生,1984年2月14日病逝于北京,享年94。早年就读私塾,获候补通判衔。民国8年,随四叔学熙在青岛,任华新纱厂常务董事。后历任唐山、天津华新纱...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两岸交流的日益密切,台版图书的采购已成为图书馆的一项重要业务。然而,当今台湾出版界的复杂性加剧了采访查重的难度,加之当前采访查重工作本身存在漏洞,造成台版图书的采访常见被动重复现象。我国图书馆可以选择服务质量好的书商,以减轻查重的工作压力;改变传统观念,利用编目查重环节辅助采访查重;同时对采编工作的流程进行整合、优化,以有效控制此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袁同礼的图书请援活动及历史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梅 《图书馆》2012,(1):28-32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文化教育机构遭受重创,文献资料极为匮乏。袁同礼敏锐地看到了中国学术文化事业对文献的渴求,辛劳奔走,首先取得了国际图书请援的突破。他的图书请援活动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侧重于广泛征募图书,以请援为主;后期则是请援与互助双管齐下,将图书请援扩展为更广义的文化合作与互助。袁同礼的图书请援活动,为中国的文化抗战以及中西文化的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7.
关于善本古籍书目数据库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具有5000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留下了近10万种古籍,其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是我们研究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取之不尽的宝库。而古籍书目是古籍整理工作者走进这座智慧宝库的金钥匙和领路人。历代公私藏书家和学者都把编制和阅读目录当作治学的津梁。为此,近现代不少图书...  相似文献   

18.
简要介绍了伟烈亚力的生平以及他在华创办的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图书馆,该图书馆作为当时中国境内最好的东方学图书馆在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变革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它带来了新型的管理方法,同时它是中国最早使用目录卡片的图书馆,在中国图书馆事业中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梁启超:中国古代目录学研究现代第一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的中国古代目录学研究,具有建立现代学科的开创性意义。他可谓是这一研究领域的现代第一人。其贡献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古代目录学史的现代研究体系和研究规范,二是总结了古代目录学的原则和目录的功用,三是对导读书目的研究有较大的开拓,四是其研究方法达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其研究对后来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Collection development in college and university libraries most often occurs using longstanding traditional selection methods, such as favorable book reviews or local user needs. This study uses citation analysis as a tool to select books for the social science book collection in one academic library and compares the circulation of books using traditional methods to those books using citation analysis. The journal impact factor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ose journals and authors cited the most in the disciplines of business, anthropology, education, political science, psychology, and sociology. If those authors published books, the books were purchased and circulation data on the books were tabulated and compared to books chosen using traditional methods. Findings indicate that books purchased using traditional methods of selection circulated more, except when individual disciplines were measured. In the areas of business, political science, and psychology,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irculation statistics, and together both the traditional and citation analysis methods accounted for circulation of nearly 95% of the social science collection. Since it is based on scholarly activity, citation analysis is a collection development method that could be used in all academic librar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