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消除学生逆反心理方法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逆反心理是学生对教育者的“反抗”心理,它是学生心理不健康的一种表现。逆反心理会影响学生接受正确的教育,影响他们世界观的形成,是教育工作的一大障碍。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怎样产生的呢? 1.教师对学生缺乏感情,态度生硬,方法不对,学生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2.教师的批评不符合实际,或把学生说的一无是处,也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3.教师在不以身作则时批评学生,学生就会不服气,因而产生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2.
牟东芳 《广西教育》2014,(29):65-65
正逆反心理是指行为主体按照特定的标准或社会规范对人们进行引导和控制时,行为客体产生的反向心理活动。学生一旦出现逆反心理,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进而影响到身心健康的发展。因此,教师要重视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以期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一、欣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犹如缺乏浇灌的娇嫩花朵,需要教师时刻关注和真诚呵护。因此,教师要主动接近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并且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建立自  相似文献   

3.
王健 《文教资料》2008,(31):94-95
在现代教育中,我们一直以来过多地关注的是优秀的学生,有时候漠视了班级里的后进生.但对于这些后进生们而言,他们更多的是感到自卑,轻则郁郁寡欢,重则产生逆反的心理,有的甚至离校出走,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我们必须正视后进生的逆反心理,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他们的逆反心理,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健康的心态.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后进生逆反心理成因,探讨后进生逆反心理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4.
正确对待学生的逆反心理会泽县教研室周怀云常常听到一些老师感叹:“唉!现在的学生邪门!对待老师的批评教育他们是油盐不进,真拿他们没办法。”其实,有这种态度的学生是逆反心理在作怪。逆反心理是在一定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厌恶情绪,做出与该事物皮层的...  相似文献   

5.
一、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1.成长期的必然规律 学生与成人相比,他们对于新事物具有更强烈的兴趣和学习的愿望,接受能力更强.当我们只习惯于用老一套去教育他们,用我们认为好的东西去吸引他们,是无法对他们保持长久的吸引力的.  相似文献   

6.
在技巧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学生与教师对着干的情况,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逆反心理”。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后,作为教师应该如何应对呢? 1.了解学生心理。作为教师应认识到,不同的学生尽管其表现形式和表现程度有差异,但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是正常现象,这是个体社会化的必然过程。教师应认真观察,分析他们的心理行为变化,积极思考,帮助学生真正走向成熟。 2.因才施教。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如不当众批评有逆反心理的学生,而是采取个别交换意见的办法,并就小事不过份追究,不使学生的逆  相似文献   

7.
一、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1.成长期的必然规律学生与成人相比,他们对于新事物具有更强烈的兴趣和学习的愿望,接受能力更强。当我们只习惯于用老一套去教育他们,用我们认为好的东西去吸引他们,是无法对他们保持长久的吸引力的。  相似文献   

8.
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要正确对待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逆反心理是教育的大敌,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不但老师的教育难奏效,而且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极为不利.逆反心理主要有超限逆反心理、自主性逆反心理、情境性逆反心理、公平性逆反心理等几种类型.作为教育工作者,应通过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等措施,做好教育工作,培养青少年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0.
逆反心理在心理学中指的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对客观事物表现出与一般人对立或相反的情绪体验或行为倾向.逆反心理大都具有危害性,如果不能得到正确的引导,逆反心理过重或自己不善于处理和自我调节,容易导致学习退步,以及与老师、同学关系紧张,与家长感情疏远甚至对立,学生听不进正确的教育和劝导,可能造成大错.因此,教师有必要深入了解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从而采取科学有效的对策引导学生在产生逆反心理时,学会自我控制和调节,塑造健全人格,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一、学生方面(内因)1.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是复杂的首先与学生的年龄特征有关。在儿童时期似乎把家长、教师视为绝对权威、惟命是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发展起来的独立的批判性思维的意向与他们实际掌握的知识和积累的社会经验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矛盾以至他们的思想、行为、言语往往是偏激的过头的、缺乏辩证的眼光,实事求是的态度,因此容易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2.缺乏学习动机缺乏学习动机、学习目的不明确、势必引起对体育课的厌倦情绪、冷漠态度,主要表现为注意力分散、情绪抑郁怠惰、勉强应付练习、不愿努力思考掌握动作要领等。在体…  相似文献   

12.
吴青  王喜勃 《成才之路》2013,(11):21-21
到了一定年龄,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听不进老师和家长的话,甚至和老师家长对着干。我们通常觉得孩子一般要到初中进入青春期才开始有逆反心理,可事实证明,从三年级开始有的学生就产生逆反心理了,只是程度比较轻,不会出现激烈的反应,怎样引导早期出现逆反心理的学生,关乎到他们未来能否成才,这也是摆在我们班主  相似文献   

13.
周胜华 《湖南教育》2004,(19):47-47
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人们对某类事物产生反感情绪,故意做出与该事件发展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青少年中的确存在这样一些学生,他们采取一种消极、冷漠甚至敌对的态度对待生活和学习。这就是逆反心理的表现。逆反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因此,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对存在逆反心理的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使之科学转化。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指中学生与教师的主观愿望相反的心理 ,是一种抵制正确、维护错误、违背常理、背离社会规范的反常的心理状态。逆反心理不仅严重地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而且加大学校德育工作的难度 ,使学生听不进教师正确的意见 ,甚至误入歧途 ,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一、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   1 来自学生自身的因素。中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 ,是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内在原因。学生进入青春期后 ,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 ,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增强 ,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是“大人” ,希望别人把自己当作大人…  相似文献   

15.
逆反心理是青少年心理障碍的表现之一,特别是大、中专学生,这种表现较为突出,也较为强烈.从心理健康角度来讲,青少年逆反心理的产生是多方面的,有遗传的先天因素,也有后天的家庭、社会、环境等因素.但不论是哪种因素,都要正确面对,以平等、民主、真诚、关爱的方式去接纳他们.  相似文献   

16.
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工作者往往面临着学生的"逆反心理"问题.这种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思想教育的效果,而且还会造成部分学生与思想教育者的对立情绪.因此分析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做好学生逆反心理的疏导工作,研究克服逆反心理的途径和方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学校道德教育中的逆反心理成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道德教育实效性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学生对学校道德教育所产生的逆反心理.而之所以产生对道德教育的逆反心理既有学生自身的内在原因,更重要的是学校道德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因此,改进学校道德教育是预防逆反心理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当代青年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个特殊群体的学生由于主客观原因的影响,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本文在分析当代青年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特点、形成原因等几个方面的基础上,指出教育工作者在做思想工作时,要注意教育方式、方法,灵活地运用禁与导,尽量避免与青年学生产生对立情绪.  相似文献   

19.
逆反心理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品质,对学生的学习是非常有害的,对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需要教育工作者分析、研究,探讨对策,教育引导学生健康全面发展。那么,学生为什么会产生逆反心理呢?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当他们的主体需要与客观环境不相符合时,主体就会产生的一种抗拒的心理活动和对抗行为.这就是逆反心理。这种心理会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阻碍,所以教师必须了解逆反心理的表现,分析逆反心理的成因,采取相应的方法,有效地防范和消除这种逆反心理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