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微信小程序和Bomb云端数据库开发了面向高校大学生的移动学习与评测系统。通过微信小程序,实现无需安装即开即用、支持多种终端设备的移动学习与测评方式,为学生使用平台带来便捷性,使学生学习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的制约,同时解决课堂上遗留的各种问题,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微信小程序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移动学习创造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2.
微信公共平台依靠微信应用成熟的用户群体和独特的消息发布以及关注方式,迅速地被各类媒体和组织所接受。该平台具有信息可信度高、媒体展现丰富、互动方式多样等特点,加之微信可以兼容多种网络环境和智能移动终端系统,能广泛应用,具备作为移动语言学习平台的基础。简单地将微信公共平台应用于教学活动中,在功能性、私密性等会受到诸多限制,利用微信公共平台提供的开放数据接口,将本地搭建的微网站与微信公共平台相结合,即可实现基于混合云模式的移动学习环境,克服公有云模式下移动学习环境的不足。为了验证这种移动学习环境的可行性,本研究选择阿拉伯语课程为案例,以微信公共平台作为移动学习环境运行的基础,以本地微网站作为阿拉伯语课程的资源中心开展研究。研究提出了一种移动学习效果的评价模型,以期从可靠性、时效性、满意度等方面对移动学习环境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移动学习的内涵及理论基础,分析了基于微信的移动学习模式的特点及优点并其应用于成人教育的适切性。最后根据成人学习者的特点,具体设计了一个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学习系统,旨在促进成人学习者的有效学习,提高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当前,微信是最流行的交流平台,其不仅支持移动短信平台,微信的发展特点也促进自助学习,可以为学生们解决学习上的问题,促进学生们交流学习,是非常优良的平台。通过微信,特别是微信中的小程序,对高校英语教学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本文就微信小程序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希望微信小程序可以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提高学生们的英语水平。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了提高学生家长与学校教师之间的良性互动,设计了一个学生家校信息系统。使用微信客户端作为载体,可跨越不同移动终端操作系统,利用微信小程序建立一个操作简单、便捷的平台。经过两个班级学生家长和教师使用测试,系统基本能满足需求,可供学生家长与学校进行高效沟通,并且使用方便,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教育信息化与网络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微信拥有广泛的用户基础。实现微信公众平台与语文学科的融合,是新的理念和新的思路,使教师的教授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改变,真正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探索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应用程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师生共同丰富教学资源的途径。并以高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为案例,探索微信公众平台与高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相结合,实现学生进行作文互评的新的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7.
随着3G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移动终端技术性能的提升,成人学习者在移动终端上开展自主学习成为了可能。基于Android平台的移动虚拟学习社区的设计与研究从学习活动设计、学习内容及学习资源设计、学习平台设计、移动终端与无线网络以及系统实现等方面入手,较好地满足了广大成人的学习需求,同时也为移动学习系统在开放教育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
以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课程为载体,依托新技术,在智能手机上建设移动辅助教学一体化平台,激发新一代年轻时尚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建设了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微信公众平台,用微信推送讲课课件、教学视频及要点难点内容,更加方便快捷;设计并实现了移动端实验箱配套虚拟仿真系统,学生课下亦可模拟实践;搭建移动预习、测验及考核系统,并实现自动化评分,更加准确地评定学生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王键  曹伟 《教育技术导刊》2015,14(10):196-198
探讨目前移动学习特点及微信公众平台服务模式,分析微信公众平台对移动学习的支持以及在移动学习领域应用的可能性和现实性,提出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课程移动学习框架,并在此框架基础上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和课程微网站相结合的方式,构建课程移动学习环境,实现课程移动学习。  相似文献   

10.
随着近年来移动技术和网络环境的不断优化,新型的移动终端将成为未来微型学习的有效支撑。然而,如何将移动终端应用于实际的微型学习,仍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为了探索移动终端上的有效学习模式,本研究依托微信公众平台,创建了“数据结构”课程学习公众号,面向598名关注用户,采用内容分析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分别从学习者的基本特征、学习内容、学习行为、学习效果四个方面进行统计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微信公众平台在吸引学习者、传播微内容、推进个性化学习与实时效果评估等方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发现微信用户的地域分布、网络环境、知识结构和学习需求存在显著差异,学习资源转换率偏低,学习者之间交流不畅,学习行为可控性较弱等。为此本研究建议:以专业知识的社会化普及为目标,注重以“微信用户”为核心的教学设计;加强推送频率与媒介形式并重的资源建设;创建微信技术多元支持下的学习情境;以及融入情感与认知因素的学习支持服务以使微信用户获得更佳的学习效果,提升移动微型学习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由山东大学等十院校编写的《中国古代史》系经国家教育部批准颁行的高等院校文科教材,是被我国学术界公认的代表当今高校最高水平的古代史教材。该书发行30年来,虽屡经修订,但仍存在着不少错误与不妥之处,对此本文逐一进行分析辨正,希望今后再版时能够予以更正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开放大学是通过广播电视及适合高等教育的技术手段,向学生提供符合大学与专业标准的教育的一种大学。我国的广播电视大学正是这样的学校。要办好开放大学,必须得办好广播电视大学。要办好广播电视大学首当其冲的就是赋予广播电视大学本科以上独立的办学自主权。当然,办好广播电视大学不等于就办好了开放大学,因为我国还有其他形式的开放大学,但是,如果广播电视大学没有办好,办好开放大学肯定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高校图书馆修史的历程进行概述,并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部分高校图书馆的馆史进行述评,指出高校图书馆修史的优越性在于高校学术氛围浓厚,高校学术性人才辈出,以及便于参考和借鉴校史编研的成果。继而总结了高校图书馆在修史上所暴露的问题:馆史编修的成果与高校图书馆的数量不成比例;馆史编修的成果与高校图书馆的办馆水平不成比例;馆史编纂的质量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4.
大学章程是保证大学权力规范运行、实现大学有效治理的重要载体,制定章程成为我国大学的一项基础性难题。目前,有关大学章程的研究尚属于起步阶段,忽视了大学权力运行与大学章程、大学治理与大学章程之间的关系。随着《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的颁布实施,我国大学已进入"立宪时代",有关大学章程的研究重点应从重视大学治理结构转向如何提高大学治理的有效性上来。  相似文献   

15.
依托电视大学建设开放大学是符合我国国情和电视大学特色与地位的现实选择,也是新形势下深入推进电大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在厘清开放大学和电大实质性差异的基础上,提出教学建设、学术研究和社会支持作为开放大学必须具备的发展要素。以无锡开放大学建设为例,提出实现“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转型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大向开放大学转型成为未来电大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阐述转型期电大文化的本质属性并以电大文化和传统校园文化的区别比较为前提,研究电大的"文化传承——文化构建——文化辐射"这一过程的意义,最后分析转型期电大文化构建面临的困境,旨在为现阶段电大向开放大学转型的文化建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句话在教育界已基本达成共识。竺可桢在浙江大学担任校长历时13年(1936—1949),在这13年中,竺可桢通过艰苦卓绝地经营学校、不拘一格地网罗人才、以身示范地树立校训、廉洁自律地匡正校风、唯是以从地精研学术,终于把浙江大学从一所地方性的大学变成了当时国内四所著名的大学之一(北大、清华、南开、浙大),并获得“东方剑桥”的美誉。浙江大学之所以在当时能跻身于全国著名大学行列,是因为她拥有竺可桢这样一位好校长。  相似文献   

18.
开放大学是山西教育转型跨越发展的主要支撑,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论证创建山西开放大学的可行性,从国家和地方政策层面探讨建设山西开放大学的方向和任务;从国内外开放大学的办学实践层面研究建设开放大学的思路和经验;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和山西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层面研究建设山西开放大学的条件。事实证明,山西广播电视大学30多年的办学经验积累为创建山西开放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在最近召开的“2013学习科学研讨会”上,来自香港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和机构中的学习科学研究领域的学者以及实践领域的专家,共同商谈如何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推进我国学习科学的深入研究和学科发展。与会代表普遍认为,学习是一个复杂现象,因此,需要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与教育实践者紧密合作,从不同层次出发研究学习。在推进学习理论发展的同时,从学习科学角度思考教育变革面临的挑战,从而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创新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以“5+l”开放大学的正式挂牌为标志,中国开放大学建设进入了快车道,这些开放大学试点学校经过2—3年多的实践探索,形成了各自的建设模式与办学特色,为其他省级开放大学的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与参考。根据山西开放大学建设的实践,梳理“5+1”开放大学建设模式,在此基础上探究适合山西开放大学的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