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知识梳理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测量就是将待测量与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这个公认的标准量称为单位.A.长度的单位及测量(1)单位及其换算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此外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它们的换算关系可用下图表示:(2)测量①工具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常用的工具:卷尺、游标卡尺、千分尺(螺旋测微器)等.②正确使用刻度尺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分度值和量程,并估计待测长度,再结合测量  相似文献   

2.
黄亮新 《中学理科》2004,(9):2-3,47
长度、质量和时间是力学中的基本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m),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时间的单位是秒(s),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钟表,测量质量的基本工具是天平。  相似文献   

3.
一、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1.长度单位的定义:测量长度,首先要确定一个标准长度,用标准长度去量被测长度,才能得出被测长度的数值,这个被确定的标准长度叫做长度的单位.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为:1km=103m1dm=10-1m1cm=10-2m1mm=10-3m1μm=10-6m二、正确使用刻度尺正确使用刻度尺要做到“五会”.1.会观察使用刻度尺之前,要对它认真观察:(1)它的零刻线在哪里?是否磨损?(2)它的量程;(3)它…  相似文献   

4.
1.内容提要(1)经典物理学认为: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测量空间两点的距离、测量两个事件之间的时间间隔所得结果都是相同的,与空间是否存在物质以及物质做什么样的运动无关.也就是说,经典物理学认为空间和时间是脱离物质而独立存在的,是绝对的,时间和空间之间也没有联系.  相似文献   

5.
一、酶促反应的速度和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1.酶促反应速度的测量和一般化学反应相同,测定酶促反应速度有两种方法(1)测量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2)测量单位时间内产物的生成量。  相似文献   

6.
一、物理能力测量的概念和方法 (一)物理能力测量的概念 物理能力测量是对学生个体已具有的物理能力水平进行的定量测试和评价.它是一种评价学生物理能力水平的方法,也是检查和判断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能力培养是否有效的方法,又是一种培养学生物理能力的辅助手段. (二)测量物理能力的方法 物理能力难于直接测量,其主要原因是物理能力发展必须以物理知识为载体.由于这一特点,很难找到不通过任何知识内容来直接(单纯)判断能力的方法.这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成为对能力水平测量的一种必然干扰.力培养,实施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7.
1、传感器及其重要性 传感器一词业已频频出现,国外通常叫传感器为Sensor,亦称它为Transducer(换能器)、 Detector(探测器)和Accepter(接收器)等. 所谓传感器,它来自于“感觉”一词,类似于人的“五官”.它是一个包括敏感元件在内的完整的测量装置(或系统),能“感觉”外界的“刺激”并产生可供传输的信号.如物理量传感器,它能把被测量的物理量转换为与之有确定对应关系的有用电量输出信号,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记录、显示和控制等要求.  相似文献   

8.
邓革周 《初中生》2011,(3):24-29
测量问题一般要涉及到仰角、俯角、方位角、坡度(坡比)等概念.它是解直角三角形应用的重点,也是中考的热点.本文以基本测量图为母图,通过几何变换(平移、旋转、对称),将测量问题(测高、测宽、航测)以及水利建筑问题串起来,能让你深刻体会各种测量一问、题基的本内图在形联系.  相似文献   

9.
李岚 《初中生》2015,(33):22-25
测量问题一般要涉及到仰角、俯角、方位角、坡度(坡比)等概念.它是解直角三角形的重点,也是中考的热点.本文以经典测量图为母图,通过几何变换(平移、旋转、对称),将测量问题以及水利建筑问题串起来,揭示各种问题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0.
多用表(即万用表)是常用的电气电子测量 仪器,它集电压、电流、电阻测量于一体,高档一 点的还可直接测量晶体二极管、三极管及电容等 电子元件的基本特性参数,它在日常生活及电技 术中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基本测量工具。因此,它 也是电学实验中学生(无论是高中生还是大学 生)学习并必须学会使用的重要仪器。在学生分 组实验中,每一次实验之后,由于少数同学不按 操作规章练习使用,总要损坏一些多用表。而实 验指导老师也总抱怨,课堂实验时间紧,一节课 分组实验,既要测量电压,又要组装简单电路,测  相似文献   

11.
当前,电信号的测量技术已经成熟,现代化电子仪器、仪表快速准确的测量,其精度已能满足工程上的需要.例如:采用原子频标和原子秒作为基准,可以使测量频率和时间的准确度达到10~(-13)量级,这是目前人类在测量精度方面达到的最高指标.电子测量不仅准确度高,而且频率范围宽,量程范围广,测量速度快,易于实现遥测和测量过程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12.
一、选择题(单项选择)(每小题3分,共30分) 1.关于温度、热量和热能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越高的物体热量越多 (B)温度越高的物体放出的热量越多 (c)物体吸收热量,它的温度一定升高 (I))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它的热能一定增加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计能测量物体的温度,是由于温度计的 液体能变得与所测物体的温度相同 (B)一切物体都是热胀冷缩的 (c)1卡就是1克水在1℃时所吸收的热量 (D)一杯开水比一杯冰水含有的热量多 3.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铁球和铜球,放在开水中煮很长时间后,它们将( ). (A)吸收相等的热量,升高相同的…  相似文献   

13.
天平是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它的使用原则是: (1)不超出测量范围; (2)测量前使游码调零,调节横梁平衡; (3)测量时“左物右码”,天平平衡时,左盘中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的质量与游码示数之和. 在实际测量中,常常会因操作不当或天平  相似文献   

14.
多选题(M.C.Q)考试法(简称多选法)是近四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考试方法,美国首先应用。和其他考试方法相比,具有较多优点,因而目前被世界许多国家采用。一、信度和效度评价评价任何一种考试方法的好坏,首先要看它信度(可靠性)和效度(有效性)如何?我们对多选法的信度和效度作如下分析和评价。1.信度:所谓信度即指多次测量结果相符合的程度。用尺多次测量一块布的长度,所测得的结果可基本一致,这说明了“尺”这一测量工具的信度很高,它测得的结果可靠稳定。  相似文献   

15.
电阻测量方法多种多样,但其核心仍然是欧姆定律,即R=U/I.也就是求某一电阻的阻值,只要知道它两端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即可.如果按电阻测量的常用原理来分有:伏安法(也叫欧姆定律法)、半偏法和替代法;如果按使用的测量仪表来分有:伏安法、电压表测电阻法、电流表测电阻法.不同的测量原理、不同的测量仪表,设计测量电路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8年级《物理》(上科版)第二章第二节。1 教材分析“运动的世界”一章共分为4节,本节是介绍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它既是物理实验的基础知识,又是为学习后两节测量速度及速度变化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17.
1.用电能表测用电器消耗电能的方法.电能表俗称电度表,它是测量电路上用电器消耗电能的仪表,它表盘上的单位是度,用电器在电路上某段时间的用电量(电功或电能)等于电能表上计数器先后两次的读数之差. 例1 有一家用电能表,月初计数器上的示数是2435.7,月底计数器上的示数是2476.5,若按1度电的费用是0.265元计算,那么这个家庭本月用电量是多少度?电费是多少元?  相似文献   

18.
1.语言测试是什么   简单地说,就是一种测量工具.众所周知,测量工作是大家很熟悉的活动.如: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秤,是测量重量的工作;钟表,是测量时间的工具,而我们讲的语言测验则与那些工作同样,也是一种测量工作,它有自己专门的作用,就是测验人的语言能力.   ……  相似文献   

19.
英国科学家A·H·库克(cook)说:“测量是技术生命的神经系统.我们通过测量认识周围的物质世界,通过测量把这些知识变成数字语言,然后用数学方法把它整理成合乎逻辑的系统;通过测量,可使这种系统性知识借助于工程技术用来改造物质;世界精密的测量是精确的知识和经济的设计所必需,方便的测量是敏捷的通讯和有效的组织所必需.”这一段话深刻地揭示出了测量对于我们人类社会的重要性.人类社会从远古时代发展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高度发达的今天,没有测量技术的作用是不可想象的.  相似文献   

20.
陈宏 《物理教师》2002,23(1):29-30
某些非电磁学量的直接测量是困难的 ,但是可以通过一些相应的装置把它转化为电磁量来测量 .根据这些转化装置而编制的物理试题 ,既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又能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态度和精神 ,因而这类试题倍受命题专家的青睐 .“非电磁学量的电磁测量题”的基本构成是 :( 1 )给出测量装置 ;( 2 )给出电磁量测量方法 ;( 3)要求推导待测非电磁学量的表达式 .基于此类题的结构特点 ,笔者总结了其解法和步骤 ,分述如下 .( 1 )看懂装置 ,弄清原理 .( 2 )建立模型 ,运用规律 .( 3)推理计算 ,得出结论 .下面通过实例具体地说明 .1 利用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