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所谓情感,指的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能满足自己需要时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情感和认知有密切关系,认知是情感的基础,对事物的认知不同,情感也会不同,情感还伴随着认  相似文献   

2.
人们在面对各式各样的社会现象时所体现出来的感受简称道德情感。每个人在家庭、教育、生长环境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导致对同样事物的态度与认识也存在差距,因此,表现出的亲疏、喜恶以及爱憎等方面都会有差距。随着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快速发展,媒体不断出现一些负面现象的报道,社会上逐渐出现道德下滑的现象,与"道德"有关的案例越来越多。学生是国家发展的希望,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至关重要,学校应重视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在学生思想工作的实践中,除了必须处理好原则性与灵活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理论与实践、传统与创新、思想放育与教学管理等关系外,还应该正确处理好思想工作中的情与理之间的关系。本文试就此问题谈点体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情——感情投资,情感教育情即情感,是指人们对事物的爱憎喜恶的态度。情感是人的一种心理倾向性,包括由于生理需要而引起的喜怒哀惧爱恶欲等低级情感和由于社会需要而引起的荣誉感、道德感、审美感、责任感等高级情感。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不要讲  相似文献   

4.
一、态度的定义及其与外语学习的关系 态度一般指个人对事物或人的一种评价性反应.人们认为态度包括三个组成部分:认知(cognation)、情感(emotion)和意动(conative).这里,认知指个人对事物的信念(beliefs);情感谢指对事物的褒贬反应;意动指个人对待事物或采取行动处理事物的倾向性.一些人认为,态度是可以学到的,而且可以通过学习去改变它,同时它又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  相似文献   

5.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心理和态度上的反映,不同的情感可以引发人们对事物不同的理解和判断。情感与认知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客观规律。一方面认知为情感的产生和发展提供理性基础,另一方面情感对认知活动又具有推动、强化、调节等作用。  相似文献   

6.
合理情绪疗法。当事人对事件的信念决定人的情绪。人们对相同事物的不同反应,均与其对该事物的不同态度、看法、观念和认识有关。通过调整和改变学生的观念和认知方式,可使其解除消极的情感与行为,产生积极的情感与行为。通过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而改变不合理的观念和认知方式,是缓解和消除情绪困扰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一、态度的定义及其与外语学习的关系态度一般指个人对事物或人的一种评价性反应。人们认为态度包括三个组成部分:认知(cognation)、情感(emotion)和意动(conative)。这里,认知指个人对事物的信念(beliefs);情感谢指对事物的褒贬反应;意动指个人对待事物或采取行动处理事物的倾向性。一些人认为,态度是可以学到的,而且可以通过学习去改变它,同时它又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按其抽象程度,态度有具体与一般之分。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待外语学习的态度属于前者,对待目的语社团及其人民的态度属于后者。这两种态度对外语学习成绩有影响,对它们…  相似文献   

8.
创新精神的内涵:创新精神是一个对创造性活动所具有的比较稳定的积极的心理倾向。它是创造性人格的动力因素。从心理角度分析,创新精神是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成分构成的。认知成分是指创造者对创造性活动的意义的了解和评价,情感成分是指对创造活动的喜恶等的体验,行为意向是指对创造活动的反应倾向。从具体内容上看,创新精神应包括:求新求异精神,求真求是即探求事物内在规律的精神,奋斗拼搏献身事业精神。  相似文献   

9.
一、认知与情感的相互作用  作为人的心理活动的两个方面 ,认知与情感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它们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它们也存在着多方面的相互作用。   1 认知对情感的作用。认知对情感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   (1 )认知是引起情感产生的一个主导性因素。情感是人对事物与自己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 ,而这种反映是以认知为基础的 ,人只有在通过认知反映客观事物的属性 ,揭示客观事物对人的意义的基础上 ,才能产生相应的情感。例如 ,一位母亲在河边洗衣服 ,她两岁的儿子在离河边不远的草地玩耍 ,母亲突然回头 ,发现一…  相似文献   

10.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符合人的需要"即是事物的价值特性,"态度"和"体验"皆是人对事物的价值特性的认识方式或反映方式.而情感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观念,是将情感辐射到教育活动的全领域、全方位、全过程.在个体成长的过程中,在接受教育影响的方方面面,无不渗透着情感因素,无时无地不伴随着情感的参与,情感发展与认知发展并存,情感教育与认知教育相融.  相似文献   

11.
创造力是一个人对创造性活动所具有的比较稳定的积极的心理倾向,它是创造性人格的动力因素。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创造力是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要素构成的,认知是指创造者对创造性活动意义的了解和评价;情感是指对创造性活动的喜恶等体验;行为意向是指对创造活动的反应倾向。从具体内容上看,创造力应包括:求新求异精神、求真求是精神、奋斗拼搏献身事业精神。  相似文献   

12.
一、学生逆反心理的内在机制态度是指人们对他人和其他事物的心理倾向,它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成分。逆反心理属于态度的情感成分。态度的产生是人们的内部需要和外部环境及刺激因素发生作用的结果。态度会给人们的活动以一定的规定性。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态度体系中的各种态度是互相联  相似文献   

13.
创新精神是一个人对于创造活动所具有的比较稳定的积极的心理倾向。从心理方面说,创新精神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三种成分构成的。认知成分是指创造者对创造活动的意义的了解和评价,情感是指对创造活动的喜恶等体验。行为意向是指对创造活动的反应倾向。这三种成分互相促进,互相制约,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创新精神。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14.
在中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初级阶段、启蒙阶段,作为学生学习文化的启蒙老师,在教学上,除了要讲究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还应具有情感性。教学的对象是人,人都是有情感的,人的情感与认识事物的过程是紧密联系的。任何认知事物的过程都伴随着情感,情感在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吴莺 《华章》2013,(31)
审美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主观感受,根据每个人对美的标准和认知的不同,会对事物有不同的情感。对于美术设计而言审美感也是必须具备的条件,并具有一定促进作用,本文将以分析审美感对美术设计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为重点,并通过分析达到引起人们重视审美感培养和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正方一辩开篇陈词(三分钟)正方论点:感情亲疏会导致错误的事物认知。反方论点:感情亲疏不会导致错误的事物认知。尊敬的主席、评委,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自古多情空遗恨。”人类是情感的动物,亲情、友情、爱情等各种感情都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那么,感情的亲疏是否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呢?我方认为,感情亲疏会导致错误的事物认知,理由有三:(一)何谓“感情亲疏”呢?《现代汉语词典》告诉我们,“感情”即由心理活动产生的“情绪倾向”;“亲疏”则是指在心理层面上(或感情程度上)对某一事物的亲近或疏远。它往往会使人在潜意…  相似文献   

17.
文章首先从一般意义上揭示了语言的认知分析的概念,进而通过两种语言格式意义和用法的分析。说明语言中的不对称现象总与心理上对该格式所涉及的事物的喜恶感觉有关。得出语言的认知分析的作用,在于挖掘语言现象背后的心理活动特点和社会认知基础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人是有感情的,正如古语所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故而,人们在认知事物时便不自觉地附着了浓浓的个人情感。于是有了“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缠绵,“感时花溅泪”的悲戚。  相似文献   

19.
情感是人们对外界事物能否满足自身要求的而表现出的一种态度,对人类的发展具有双重影响,积极的情感对于人的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反之则具有阻碍作用.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情感既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促进学生道德认知转化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思政课堂中开展情感教育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拟对情感因素在思政课堂中的重要作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所谓情感,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与自己的需要是否相适应而产生的情绪体验。情感是受人对事物的认识所制约,情感的性质是决定于人对事物的判断和评价。能引起我们强烈情感体验的事物,常常会促使人对这件事物进行孜孜不倦的钻研、思考、体会、追求和掌握。伟大的科学家哥白尼就说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