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裁判亮分     
写人物很难,写一个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更难。但从所选的三篇作文来看,作者们都把握住了命题,也把“小丑”写得极具个性。王新由的作文,“小丑”性格鲜明,读来栩栩如生。沈瑞欣的作文虽有一定雕凿痕迹,但立意新奇,手法独到。丁施尹善于开掘人物内心世界,所显示出的文字功底深度。综合起来打分,我给王新打96分,丁施尹打95分,沈瑞欣打92分。裁判亮分@樊星  相似文献   

2.
今年高考,湖北省一位考生写了一篇《出得厅堂入得厨房之王国维可以休矣》的考场作,这篇作被阅卷老师判为“0”分。“0”分卷一出,引来了争议。有人同意该卷打“0”分,理由是作基调灰色,格调不高;也有人认为,该作不该打“0”分,理由是作虽然基调灰色,格调不高,但写的是真情。对这些争议,笔不敢妄加评论,但却引发了自己对作如何表达真情的一些思考:作应有怎样的真情?  相似文献   

3.
谈到学生作文的“最佳境界” ,教师们常常说必要追求“四新”———标题新、材料新、立意新、语言新 ,并且这四个方面是平等的 ,无主次、从属之分。粗略地这样说也是可以的 ,但是作为学理的探讨就显得的不够严密。我们首先从“材料新”说起。从记叙文的角度看 ,要写一个人 ,根据“材料新”这样的原则 ,学生就会去挖空心思地寻找自己所要写的人物的不寻常的事迹 ,这往往很困难。从根本上说 ,人们面对着相似的生存条件 ,也面对着相似的所要解决的生存问题 ,因此也都做着大致相同的事情。人之间的差别也往往是性格上的差别。人们说性格使人与人…  相似文献   

4.
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六年级的学生在写一篇作文时,只写了二百多个字,且字迹潦草,错别字连篇,但是文章的构思较为新颖。按惯例,这样的作文打60分已经够多了。可是,老师却给他打了这样一个分数:“95-20-15”,并在每一个分数下面分别作了解释:95分——构思新颖,  相似文献   

5.
性格     
开头点题定位:运用一组排比句对“我”性格的多样性定位。 中间承上详写:以不同人物的评价作引导对,我的多重性格进行分层次细致描写。结尾照应深化。 总评:全文写法“总——分——总”式,层次清楚,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相似文献   

6.
记叙文,是初中作文教学中经常训练的一种文类。写人记叙文,是指以真人为写作对象,以表现真实人物的性格、特点为目的的文章。写人记叙文该用什么教和如何教呢?笔者以为,可采用“析出来一用进去”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以往的作教学中,我们总是强调学生作一定要“自己动手”,但为了适应应试教育的要求,“一编二抄三套”的“灰色作”照样层出不穷。与此同时,作评改也总是一个模式。即学生写、老师改。老师辛辛苦苦地旁批、眉注,结尾写评语、划成绩,而学生觉得自己写作、老师改作已经是天经地义,作本发下来只看看分数,别的一概不管就塞进书包。  相似文献   

8.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已成为学生写不出作的经典解释了。缺乏素材,缺乏阅历,缺乏写作知识,学生当然写不出作或写不好作了。这话有道理,但不是真理。小学生写不出作的原因可以如此解释.但是中学生呢?尤其是高中生中仍有一大部分学生一提写作就头疼,每次都随便应付一下,这就难以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得通了。缺乏素材在过去或许可以说是重要原因,可现今的社会信息如此发达,且不说各大书店里多如繁星的作辅导书,单说互联网上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名人轶事、新闻报道足以让他们有内容可谈。缺乏阅历的言论也站不住脚。十七八岁的孩子,虽说缺少工作经历。但绝不少社会经验,一个个都是古灵精怪,上知天地理,下知鸡毛蒜皮,深请人情世故,知道的未必比成人少。而写作知识更不缺乏,这块内容从小就被老师“唠叨”大。而我们又不需要他们有历史学家的深邃、评论家的老到、作家的敏锐,只是一些习作,他们完全有能力写。所以。学生写不出作的根本原因是他们打心眼里拒写作。  相似文献   

9.
一想起作,不少学生眉头紧锁,“写不好”。“没得写”。怎样写好作呢?我认为几种“意识”是必备的。  相似文献   

10.
斯丹达尔立足于复杂多样、变化异常的社会现实,以现实主义文艺观为指导,突破古典主义清规戒律,在人物描写方面开辟了新路,成功塑造了德·瑞那夫人等几个内涵丰富而性格各异的贵族妇女形象。其中对桑塞维利纳公爵夫人那种种复杂矛盾心理写得尤为细腻感人。斯丹达尔笔下的人物,虽性格复杂矛盾,但每个人物都贯串一个性格核心,主体性格和各性格因素关系和谐,是“杂多”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1.
从教材中寻找灵感 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文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住,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意义重大。但目前学生作文时又普遍存在着“无东西写”“不知道怎样写”的问题。语文教材里可以进行写作借鉴的好文章很多,只要学生“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大胆借鉴教材,勇于从教材中“拿来”,作文一定会写得芝麻开花——节节高。  相似文献   

12.
在话题作训练中“给材料作“是常见形式之一,如何正确把握“材料”与“作”之间的关系是写好“给材料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老凹 《学语文》2005,(3):23-24
作者大胆想像,叙写李白、阮籍的遭际,神仙赐酒,多了几分迷幻色彩,对人物的肖像描写惟妙惟肖,绘景物、写言谈举止饶有趣味,卒章显志:“乐观则幸福快乐,悲观则无所事成”。这是人生面对挫折的金钥匙,人人皆要常挂勿失。  相似文献   

14.
裁判亮分     
这是三篇风格各异的作。在听说和亲历之间,唐昌绵同学让我们重新认识了普通班同学较之重点班同学并不普通的一面,有感受也有思考,朴素的叙述中显出了个性。吕铖同学则另辟蹊径,以学不能脱离现实来阐释人生中的“闻”和“见”,乍看像有跑题之嫌,细读却觉别有趣旨。李梦菲同学则虚构了一个和蔼可亲的鲁迅来反证自已及他人对先生的传统看法。虽是想象但充满了真挚的情感。从章立意和语言表达两方面来看,我给唐昌绵同学打95分,李梦菲同学打93分,吕铖同学打90分。  相似文献   

15.
裁判亮分     
此题易上手,但较难出彩。三篇习作都准确把握了题旨,在立意构思和语言表达方面均有亮点。王轩同学的作文立意较为传统,但在构思上颇具匠心,巧妙地通过描写一系列的案物来表现自己的心灵轨迹是作文的一大亮点。姜冲同学作文的亮点在于作者将自己化作“心”“体”分开的两个“人”,通过描写“心”“体”之间的矛盾来表现个人的成长,新人耳目。秦艺同学则更具创新意识。艺术而又生动地再现了项羽和虞姬的生离死别,语言较有感染力,将项羽对虞姬的歉疚演绎得感人至深。综合以上分析,我给秦艺同学打96分,给王轩同学打95分,给姜冲同学打94分。  相似文献   

16.
唐惠忠 《新作文》2004,(11):47-48
考生大都以为话题作“好写”,但落笔后又出现了种种问题。据笔了解,2002—2004年高考全国卷考生作的弊病主要有。  相似文献   

17.
小学生写记叙文,一般说来比较简单,无非是这么两种:一种是叙事,另一种是写人。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把写作的重点放在刻画人物性格上面,这是不言而喻的.但如何具体地刻画好所写人物的性格,即如何把人物写“活”,使自己笔下的人物具有独特的个性,这是很有讲究的。有些学生尽管也很“卖力”,写时也很专注,但写出来的人物脱离现实生活,没有鲜明的个性,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作文中的人物”;而如果掌握了一些描写、刻画人物的好方法,那么即使花费较少的气力和笔墨,也能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让人看了会产生如见其人的感觉。要把人物写“活”,最…  相似文献   

18.
“擦边球”是乒乓球术语,就是球的落点打在了球台子的边上,或是球在下落的时候碰到了球的台案,这种球因接球运动员最难处理,击球方往往会意外赢球得分。在平时新材料作文写作中,有不少学生审题立意就属于打“擦边球”,偏离了材料的主旨,将立意点打在了材料的“边案”上,虽然幸免于“走题”这样的严重后果,但绝对是得不了高分的。因此,我们在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时要坚决不打“擦边球”。那么在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时是什么原因导致“擦边球”的发生呢?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避免“擦边球”的发生呢?下面我就结合一些新材料作文审题实例来和大家作一些探讨。【材料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一群企业高管前往青海攀登岗什卡雪峰,有人问他们想去干什么,回答是“逃离城市”。他们来到雪峰下向上攀登,一路攀登一路用微博直播。最终登上山顶,置身雪域绝美风景之中,有人发了一条微博:“山顶风光真美,极目远望,莽莽苍苍……周围坐着十来个男人,每人都在低头看自己的手机,偶尔抬头,大家都会心一笑。”  相似文献   

19.
胡玉兰 《新作文》2004,(2):29-29
新课标对学生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对照新课标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我设计了一份“个性化”作实施方案,用以指导学生作训练.收效颇大。具体操作如下。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2004年高考作话题及要求:水有水的性格——灵动,山有山的性情——沉稳。水的灵动给人以聪慧.山的沉稳给人以敦厚。然而,灵动的海水却常年保持着一色的蔚蓝,沉稳的大山却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请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