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传统广播新闻编播模式在当前全新闻时代下存在及暴露出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广播新闻编播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逐步推进,人们对广播新闻的整体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它不仅要满足人们对新闻获取的最基本的要求,还要给人以良好的精神享受。传统的广播新闻模式是"编播分离"的,由于技术不断创新,全新闻时代的广播新闻一定要走"编播一体化"道路,从而提高新闻给人的视听感受。本文就结合目前广播新闻的编播模式,简单阐述一下新时代下的新要求,从而对全新闻时代的广播新闻编播模式进行有效分析,保证其传播质量,实现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3.
王武 《传媒》2014,(24)
正当前,广播新闻评论节目的形式融合趋势也越来越明显,一档节目往往要采用多种评论方式,这样不仅能够加强节目的可听性,而且能够提高新闻评论的深广度,进一步提高节目传播效果。回顾广播新闻评论节目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它已经从最开始的单一播报形式转变为多重方式为一体的立体播报形式。本质上来讲,广播新闻评论是广播新闻的灵魂,随着全媒体传播时代的到来,各媒体的竞争焦点也从内容转向了思想,这也催生了一大批评论类广播节目。广播新闻评论节目要想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比传统的广播新闻编辑模式,阐述传统文稿系统的不足,来突显全媒体新闻系统的优越之处,进而让更多人的了解全新闻、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广播新闻编辑模式新的特点,浅要分析广播新闻编辑模式今后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5.
谭汪洋 《青年记者》2017,(21):65-67
全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呈现出三大趋势,即全球化趋势、全民化趋势、全媒化趋势.传统的新闻生产和传播机制是以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形式来分别展开,现在媒体融合已成为新闻生产和传播的常态模式.全媒体的新闻生产既包括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传播媒介的综合运用,也包括各种类型媒体机构属性和职能的融合,彻底颠覆了原有的媒体品类和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6.
全媒体传播是目前媒体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方向。广播媒体为应对全媒体环境下的挑战和竞争,纷纷打造可视化广播节目,抢滩全媒体平台,实现广播内容的全媒体传播。广播全媒体传播的基本特征就是"可视化广播",其传播的基本属性依然是"广播——收听"。本文结合分析我国可视化广播节目的发展状况,着重探讨广播节目主持人如何适应广播节目可视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李春红 《新闻前哨》2008,(12):89-89
广播节目最主要的表达形式是语言。就广播新闻的有声语言传播而言,在以传统的新闻播音为主的同时.广播新闻主持化的出现和探索.使得广播新闻节目的播出形式日益活跃.听众朋友们喜闻乐见。  相似文献   

8.
新闻作为广播节目中的一项主要内容,要想吸引听众,培养听众对广播节目的信任,必须注重新闻的编排。随着人们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的不断提高,从内容和形式上都对广播新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广播新闻节目编排要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有意识地抛开头脑中以往思考类似问题所形成的思维程序和模式,达到对新闻节目编排创新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全新改版的“陕广新闻”,颠覆了传统广播新闻的生产、播出方式,以大编辑、大策划的理念,全面创新、再造流程,建立起开放、渐进、伴随、互动、轮盘滚动的编播模式,实现了广播新闻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0.
全媒体时代融合了报纸、杂志、期刊、广播、音像、电视等各类传播工具。受众在全媒体时代通过电视、广播、手机、互联网等各种方式获取信息。以前,人们观看新闻图片都是一种由点到面的传播方式,媒体决定了人们看什么内容,什么时候看,以及如何播放新闻画面。而现在全媒体时代,人们观看新闻的方式多种多样,实现了面到面的,交互传播的模式。党报摄影记者必须要认识到自身作为新闻提供者的职责所在,这就意味着党报摄影记者必须应对挑战,成为多面手,来更好地适应媒介环境的变迁。  相似文献   

11.
在媒介融合持续深入的背景下,媒体传播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新媒体形式运作和应用群体的大范围拓展,对传统广播事业造成了巨大冲击,尤其是在全媒体环境下,传统播音行业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广播节目主持人,需要对现实环境变化有更客观、更清醒的认识,以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专业实力迎接新的挑战。本文首先分析了全媒体环境下广播主持人需要面对的具体挑战因素,进而结合当前实际情况提出广播主持人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陈喆 《青年记者》2012,(18):113-114
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给传媒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使报纸、电视、广播、出版以及广告等行业呈现出全媒体的发展态势,对新闻从业者的素质与能力也要求更高.在现实背景下,积极探索适应全媒体时代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全媒体时代对新闻传播人才的实践需求 全媒体时代的新型新闻传播人才,不仅要满足报刊、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网络化对人才的需求,而且要满足网络和手机等新兴媒体对人才的需求,能够在各种媒体融合、信息爆炸的环境下,成为具有创新发展意识的核心人才.  相似文献   

13.
目前,武汉地区广播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不仅在武汉上空可收听到18套广播节目,而且主要集中在新闻、交通、音乐、经济等类型,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与此同时,以网络、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快速发展,全媒体时代已经来临。它不仅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给广播带来了较大冲击。研究显示,武汉人听广播时间逐渐减少,现在基本维持在每天54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们的生活进入全媒体时代,发展广播节目的市场化和品牌化已是不可逆转的客观规律,是现代传媒市场的发展趋势。打造和运营广播节目品牌,已经成为广播频率的生存之道。城市台广播节目品牌的可持续发展,已然成为媒体竞争,频道生存、栏目品牌发展的重要战略。  相似文献   

15.
笔者通过近年的节目编播实践,初步探讨在文化类节目的编播过程中,如何提高广播节目的附加值,让听众通过收听广播文化类节目,既获得了文化类新闻信息,又能够多角度、多方位地获得与文化类新闻信息内容相关的文化知识。  相似文献   

16.
在传媒市场风云变化的今天,传统报业及广播电视媒体面对网络新媒体的挑战,媒介融合已是大势所趋,在此背景下,报纸、广播、电视及网络媒体如何进行融合和互补,是摆在传统媒体的新课题。本文结合郑州报业集团与郑州广播电台、郑州电视台强强联合,在全国两会期间组建全媒体新闻中心,除利用传统媒体形式的报纸、广播、电视、新闻网站之外,还利用各媒体的官方微博、微信、微视等新媒体形式多种途径、创新模式、全方位报道"全国两会",探索出了一条地方传统媒体全媒体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17.
邓红超 《报刊之友》2014,(11):43-44
在传媒市场风云变化的今天,传统报业及广播电视媒体面对网络新媒体的挑战,媒介融合已是大势所趋,在此背景下,报纸、广播、电视及网络媒体如何进行融合和互补,是摆在传统媒体的新课题。本文结合郑州报业集团与郑州广播电台、郑州电视台强强联合,在全国两会期间组建全媒体新闻中心,除利用传统媒体形式的报纸、广播、电视、新闻网站之外,还利用各媒体的官方微博、微信、微视等新媒体形式多种途径、创新模式、全方位报道"全国两会",探索出了一条地方传统媒体全媒体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18.
张俊 《视听》2018,(6):116-116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来临,广播节目听评工作需建立一套科学、客观、严谨的听评体系,并不断调整自身结构,持续发展和完善,实现对广播节目质量的监管,促进节目质量的提升,推动广播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传播的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广播媒体也正处于一个创新改革的关键阶段,而广播编辑作为新闻的生产者和组织者,面对外界环境的变化,要善于寻求突破,不断创造精品内容,进而有效提升新闻广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洪匀  王祥麟 《东南传播》2016,(11):49-51
上海广播的全媒体综合改造有一个昵称,叫做"球体"项目,为了实现传统节目生产部门向具有活力和影响力的广播全媒体广播产品提供商的转变,在上海广播大厦的球体空间内,完成了空间布局和技术系统的整体建设,对现有广播节目技术标准、制播系统、生产流程、组织机制、资源使用、空间布局进行重新构建,广播新闻中心在这个平台上实现了全媒体制作中心的建设,以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媒体发展要求。在这个背景下,分布式视频系统实现的信息资源的采集、展示以及多屏调用,成为全媒体制作中心的核心组成部分。以网络分布式技术为核心进行资源整合,为节目部门打造高效可靠的可视化信息互联、调度、显示平台,同时通过开发ipad端控制软件,真正实现随时随地的资源管理、调用、预设等,使得信息的整合以及共享利用更为高效、更有价值,有效地提高指挥调度及节目直播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