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媒体时代,地方广播电视传统传播受众规模日渐萎缩,品牌广告收入下降,活动营销便成为广电机构增加创收的主要来源。如何顺应全媒体运营趋势,做好活动营销,是地方广电运营者重点思考的课题。通过对商丘广播电视台活动营销案例的分析,总结出全媒体传播格局在地方广电媒体活动营销中的应用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深入开展活动营销的应用策略,以期对地方广电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全媒体环境下凤凰卫视新闻节目受众的群体特征、收视行为、跨媒体使用情况等展开实证研究。基于问卷调查及相关数据的分析处理,并结合深度访谈,对当下电视新闻受众群体进行了画像,分析了受众收视行为规律及心理诉求,并就特征差异群体进行了分层及具体分析。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对全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节目的品牌打造、节目制播、观众互动、收视体验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传统广电媒体受到的严峻挑战、地方广电媒体的艰难处境入手,指出媒体融合发展势在必行,阐述了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经历的三个阶段、如何建设广电全媒体以及建设全媒体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4.
在全媒体时代,受众接收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多元化,甚至是发生了颠覆性变革。人人都是受众,人人又都是传播者,信息膨胀乃至爆炸的媒介环境使得受众的重要地位越来越得到体现。以往的传播理论核心是注重传播者对受众的导向性,而这一模式在今天的全媒体格局中已经失效。全媒体时代对报纸、广播、电视、杂志等传统媒体带来的冲击和挤压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对区域覆盖面窄、传播影响力弱、人才储备不足、经营压力大的地市级广电媒体的挑战更加明显。地市级广电媒体只有进行有针对性的差异化传播,才能在竞争中开辟出新天地。  相似文献   

5.
把握好观众的收视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冬 《新闻爱好者》2010,(10):124-124
电视节目的成功与否,关键是能否把握观众的收视心理,适应观众的需求,适应市场的需要。节目如果不能紧紧抓住受众的收视心理,内容和形式的适应能力不强,就没有受众,也就没有了生命力和存在的价值。在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在上有各省的卫视、央视卫星覆盖,下有网络有线传输的夹缝中,地方台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就是要把握观众的收视心理,紧扣观众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洪磊 《声屏世界》2013,(8):44-45
长期以来,不少地方广电媒体在改革发展中都在踌躇难以破解"人往哪里去,钱从何处来"的问题,现在又遭遇融媒体、全媒体、自媒体甚至动媒体的挤压挑战,加上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村村通""户户通"工程的不断完善,受众能收听收看到的各类节目越来越多。在这样的生态视域下,地方广电媒体如何突出重围、寻求新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7.
顾娴 《视听界》2014,(6):110-111
全媒体时代,传统广电媒体面临着新媒体的冲击,改革势在必行,而人才是改革的关键。培养适应全媒体发展的广电人才迫在眉睫:第一,广电媒体与新媒体的接轨是大势所趋,这种接轨是全面的,从硬件到软件都在转型,人才作为广电的生存之基,必须与时俱进;第二,传统节目难以吸引新的观众,全媒体人才的培养有助于开发新的节目形态,从而扩大受众群,多样的节目形式可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适应分众传播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8.
视听率调查最终给出的是一组数据,这些数据从各个角度描绘出广电媒介的用户情况(用户指观众或听众,以下统称受众),包括用户数量,构成,收视收听的节目和时间分布等。而这些精确量化了的情况恰恰是广电媒介内容和广告经营者所非常需要的因为作为内容运营者而言,这些数据可以告知受众对内容的收视收听情况。作为广告运营者而言,则可以通过这些数据衡量所投播广告的受众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9.
王玮 《现代视听》2013,(8):57-59
近几年,在政策、渠道、技术、资源等多股力量的汇聚推动下,新媒体崛起,纸媒日渐式微……中国的广播电视媒介生态环境发生深刻变革。新环境之下,广电媒体与新媒体呈现竞合态势,新媒体分流了广电媒体的受众,;另一方面,不少传统媒体也开始将收视收听行为向新媒体平台蔓延,将新媒体的受众引入成为传统广电受众的延伸和补充,使传统媒体的版图借助新媒体得到进一步扩张。  相似文献   

10.
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出现,单一媒介平台无法具备足够的传播力和掌控全部消费者注意力的能力,于是,"全媒体传播"的概念与探索应运而生。从全媒体的传播渠道来看,运用全媒体整合传播手段,可以协同不同的传播平台,对不同时间与不同空间的受众全覆盖,最大限度到达目标受众。以富阳日报为例,它是一张覆盖63万人口的区域报纸,去年以来报社通过及时组建全媒体中心,策划推出"全媒体大餐"。  相似文献   

11.
合作背景 台网联动概念最初在2007年提出,“是指以优质的版权音视频资源为核心,整合联动广播电视频率频道和音视频网站两个播出平台,实现对目标受众的无缝隙全媒体覆盖”.①所以最初的台网联动,即台网合作,是指广电机构自身旗下的电视台和电视网络的合作,即向全媒体平台转型过程中的概念.但是后期随着视频网站的蒸蒸日上,逐渐演变成了电视台(主要是各大卫视)与商业化网站尤其是视频网站的合作.  相似文献   

12.
蒋宏宾 《视听界》2014,(3):49-53
基于新媒体的强势生长和技术支持,向其主动融合成为传统媒体的生存发展之道。广电媒体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将自身优势与新媒体有机融合,生成全新的广电系全媒体生态格局,关键在于运用互联网思维,适应互联网技术下的信息生存和传播法则,以全媒体生态为受众提供分众化服务与个性化体验。  相似文献   

13.
频道专业化与广电集团化可以说是近两三年来广电行业的最强音,特别是中央电视台于今年“五一”推出新闻频道之后,频道专业化再次成为广电行业的热点话题。 频道专业化是指电视的从业者根据特定受众群体的收视需求“量体裁衣”,制作出这一受众群体所喜闻乐见的、具有一定专业水准和内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时代电视传媒的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媒体改变了大众对信息的接收方式,其直观性、方便性使大众越来越倾向于对新媒体的使用。这势必影响到传统媒体的代表电视媒体的受众,收视份额的逐年下降是新媒体带给电视媒体最直接的冲击。电视媒体只有充分把握全媒体时代发展的特征,全面创新才能谱写其全媒体时代的辉煌。  相似文献   

15.
写在前面     
《现代传播》2012,34(4)
2011年,中国电视媒体对受众注意力资源的争夺日趋白热化,并引发广电主管部门的高度关注.陈晓洲、周欣欣的《2011年中国电视收视市场观察》基于CSM媒介研究的收视调查数据,对2011年电视频道和节目的收视市场进行分析,以期为各级电视媒体应对未来市场之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新闻记者》2008,(9):13-13
8月8日,举世瞩目的第29出奥运会如期在北京隆重开幕。以专业的电视收视和广播收听市场研究著称的CTR市场研究、CSM媒介研究8月9日凌晨就分别给出了权威的调查数据:2008北京奥运开幕式直播全媒体受众接触率高达98.1%,开幕式收视创下国内有收视调查以来电视收视率最高记录。  相似文献   

17.
邓雁京 《视听界》2012,(5):36-38
以微博、社交网站为代表的新媒体,第一时间对信息源的获取能力,强大的即时发布和传播能力,令传统广电媒体顿显“美人迟暮”。广电全媒体建设令发布和传播速度更加迅捷,传播渠道和传播形态更加多样化,获取了青睐新媒体的年轻人群的注意力,可视作传统广电媒体与新媒体的“合流”。与此同时,同城平面媒体也加入到新媒体信息发布与传播之战。地方广电在全媒体建设中如何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18.
全媒体时代,地方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相互融合,实现自身的转型,是必然选择.地方电视媒体要采取适合自身发展的全媒体转型战略,才能扩大影响力、争取话语权,拓展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坚持“内容为王”,提高节目内容质量 节目内容的品牌化一直是电视媒体追求的目标,在全媒体时代,提高节目质量更是地方电视媒体应对新媒体冲击的必由之路.只有充分重视受众的实际需要,满足受众的视听体验,提高为受众服务的意识,节目内容体现出专业化、个性化,才能很好地解决地方电视节目鱼龙混杂的问题,对广大受众产生吸引力.  相似文献   

19.
白晶 《记者摇篮》2009,(5):92-92
电视法制节目作为一种新的节目类型出现,迅速成为继新闻、娱乐节目之后的第三大电视节目门类。从中央到地方,各个电视台纷纷推出法制节目,导致同类节目竞争激烈,节目定位重复率高,导致许多法制节目遭遇收视瓶颈。面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首先从受众的角度出发,从文化层次、专业与否、收视心理对法制节目受众进行细分,分析每一类型的受众的具体收视需求,以不同类型受众的不同收视心理和收视需求为出发点,策划、制作观众喜闻乐见的电视法制节目。  相似文献   

20.
周鹏 《传媒》2014,(12)
正面对新媒体的巨大冲击,十堰日报传媒集团居安思危,及早开始着手布局转型升级之路,通过充分的论证决定建设秦巴山片区全媒体智能信息服务平台为契机,全面提升集团软硬件平台,完成传统地方纸媒的数字化转型。建设秦巴山片区全媒体智能信息服务平台十堰日报传媒集团全媒体智能信息服务平台以提高集团面向互联网的信息投送能力,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争夺媒体主导权。将品牌影响拓展到移动终端、覆盖新的受众群体。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