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以无意识为基础的人格理论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事理论的核心。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内容主要包括人格结构、人格发展动力、人格适应及人格发展阶段。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是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它包含着许多合理的成分,也包含许多谬误。  相似文献   

2.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人格理论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主要包括人格结构、人格动力、人格适应及人格发展四个部分,他的人格理论包含有很多合理的成分,也有不少谬误。  相似文献   

3.
广义自身心理学是对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发展。它以自身这个统摄性的概念为核心,对个体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新的解释。本文从人格动力观、人格结构观、人格发展理论和人格病理观几方面探讨广义自身心理学对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新发展及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自弗洛伊德创立第一个科学形态的人格理论以来,西方人格心理学已走过了百年的历程。百年来,西方人格心理学学派林立,理论如云,当代西方人格心理学理论表面看来,似乎各自独立、互不相干,但实质上它们之闻存在着逻辑发展规律。本文从人格理论的形成和研究对象两个方面着手,力求探讨西方人格理论的逻辑发展规律,并对西方人格理论进行初步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在如何研究人格构成的问题上,弗洛伊德一反过去那种把人格视为单维结构、无冲突的平面的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本文评述了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贡献和缺陷,阐述了社会因素对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作用以及人格是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通过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对小说《光明天使》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解析,指出小说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分别是弗洛伊德人格理论中"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代表,揭示人格三结构之间的激烈冲突与斗争,体现了小说的主题,展现作者欧茨对人性的深刻挖掘与反思。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心理学家们更多地以“后弗洛伊德派“来称谓艾里克森并认为他的人格心理观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但是随着对其理论的逐步认识与分析,却发现他的理论与弗洛伊德的理论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本文试图从对构成艾里克森人格理论的几个核心问题(自我心理学,心理社会的发展,心理治疗的目的与手段)的阐述与分析来谈谈艾里克森人格理论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8.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本文试从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角度对田纳西.威廉斯的著名剧作《欲望号街车》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布兰奇和其妹妹斯黛拉以及妹夫斯坦利的人格结构进行分析,揭示出他们的人格与其行为的密切关系;同时指出这种批评方法对于解读这部作品不失为一个全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9.
美国作家奥德丽·尼芬格的小说《时间旅行者的妻子》描述了男女主人公在时间与爱的复杂交错中勇敢探索,发现自己的成长过程。基于此,从弗洛伊德人格理论视域探讨这部小说中男女主人公从本我到自我再到超我的人格发展历程。在梳理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小说主人公的三种人格结构:本我、自我和超我,分析了他们人格发展的过程,最终在本我和自我之间保持平衡,达到超我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运用奥地利精神学家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分析格拉斯小说《猫与鼠》中主人公马尔克的人格发展在人格理论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西方人格心理学,以弗洛伊德精神人格理论的创立为标志。其产生、发展和成熟,历经二千余年。本文始自柏拉图的个别差异研究,终于当代的人格综合研究,系统探讨了西方人格心理学的胚胎期、成雏期、脱壳期、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  相似文献   

12.
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出发分析小说《贵妇人画像》中伊莎贝尔的心理历程,可以看出伊莎贝尔的人格心理随着小说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低到高的过程。一开始伊莎贝尔的人格受"本我"支配,在这一阶段,伊莎贝尔遵循"快乐原则",先后被不同的"力比多"能量驱使而逐渐走向悲剧。之后伊莎贝尔的人格发展为由"自我"掌控,遵循"现实原则",开始认清并接受现实。在小说最后,伊莎贝尔的人格蜕变为由"超我"主导,遵循"道德原则",从而实现了人格上的升华。亨利·詹姆斯作为心理描写大师,从弗洛伊德人格理论洞悉詹姆斯笔下的女主人公更能展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凸显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13.
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是所有人格理论中内容最复杂、影响最大、争议颇多的理论,弗洛伊德与荣格在人格理论本质上的分歧,突出表现在"性欲论"和"力比多性质"等问题上。文章对弗洛伊德与荣格的人格理论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4.
该论文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从生活环境、人格以及爱情三个方面分析了小说《呼啸山庄》的女主人公凯瑟琳和《红楼梦》的女主人公林黛玉两位在以上几个方面的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人格理论,从三重人格结构和死亡本能两方面剖析了埃德加.爱伦.坡《泄密的心》主人公的心理变态和人格扭曲的成因,并揭示了其结局的合理性及作品的社会启示。  相似文献   

16.
论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洛伊德认为完整的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大系统组成,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既取决于内部的能量宣泄与反能量宣泄之间的关系,又取决于人对外部环境的求同、移置和升华等。毋庸置疑,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对后人研究人具有重大的启发意义,尤其对于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小说《局外人》中的莫尔索是一个社会病人,他患有严重的人格缺失症。利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和荣格的人格面具理论,对莫尔索的人格缺失进行分析,关注机器奴隶们的现实生活和精神生活世界,也许能完全展示现代人精神处境的无所适从与尴尬境地,并把这种缺失指向异化和荒诞。  相似文献   

18.
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人格理论,从生活环境和三重人格结构两方面,全面、深入剖析埃德加·爱伦·坡《厄舍府的倒塌》主人公罗德里克·厄舍心理变态和人格扭曲的成因,揭示其悲剧必然性及作品的社会启示。  相似文献   

19.
对娜拉形象的评价历来多从社会政治角度强调其客观社会意义。因此试以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分析娜拉形象 ,对娜拉人格系统的本我、自我、超我予以剖析 ,并探索其悲剧性和出走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人格理论,从三重人格结构方面,全面、深入剖析艾米莉·勃朗特的代表作《呼啸山庄》男主人公希刺克厉夫心理变态和人格扭曲的成因,揭示其悲剧必然性及作品的社会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