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读BBS     
嗨:《时代教育》的大朋友你们好!读了你们的第38期杂志,好感动喔!唉!你们真是太了解我们了!登出的内容我们都好喜欢,你们一定付出了很多心血吧!当你们辛苦的时候,想  相似文献   

2.
说到中国的古典诗歌,人们想起的第一个概念就是——唐诗。再仔细想一下,也许还会想起在上次“故典今读”中说到的《诗经》,对于其他时代的诗歌,似乎就不太有印象了。那是不是在从《诗经》时代到唐朝这么长的时间内,中国就没有诗歌或者说没有好的诗歌了呢?当然不是,在这么长的一段时间内,也出现过不少大家熟悉的好诗,比如《孔雀东南飞》,比如《木兰辞》,比如我们今天接下去要讲的《古诗十九首》。虽然有这么多好诗,但这段时间对中国诗歌最具意义的还在于这些诗歌本身。大家如果读过一些诗歌,就会知道《诗经》里的诗歌都是四言诗,而我们看到的中国诗歌的主流——唐诗却是五言或七言的《诗经》  相似文献   

3.
佳佳读小学4年级。在短短不到两个月的暑假里,除了写作业,他还要读完妈妈给他买的10本中外名著:《三国演义》《红楼梦》《诗经》《基督山伯爵》《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沙恭达罗》……和佳佳的妈妈一样,在暑假给孩子列出名著书单的家长还有很多。然而孩子们却并不喜欢读这样的书佳佳说他最喜欢的书是《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我一看童话,妈妈就说我在看闲书。”佳佳一肚子委屈。长期关注儿童文学的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谭旭东说:“许多家长都不太知道如何去指导孩子课外阅读,他们都以为读大部头的名著,读西方文学经典就对孩子好。对小学生…  相似文献   

4.
编读往来     
★来信选登《中学生时代》的编辑老师们: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的辛勤工作!我看过几期《中学生时代》,想给你们提些建议。首先,封面可以用比较清爽的风景画,再设计一下《中学生时代》的广告词,这样一定很吸引人。然后,《中学生时代》里要是有更多哲理性的小文章就好了。最后,祝《中学生时代》越办越好!洪梅婷2006年1月19日编辑回音梅婷同学:你好!首先,感谢你对我们杂志的支持与关注,向我们提供了这么多宝贵意见。关于封面设计的问题,我们将在九月份做出相应调整,这之前还希望有更多读者能来信谈谈你们对于封面的意见和建议。另外,关于广告词设…  相似文献   

5.
正一、高中生名著阅读现状分析上网一搜就会发现,近十年来,人们不断地在调查中学生阅读名著的情况,但结果几乎一致:大部分学生没有读名著。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真正喜欢阅读名著的人较少,他们往往是阅读积累丰富的学生,其中不乏语文尖子生。也有些学生想读点名著,但不知道读什么好。尽管不读名著的孩子一样能长大,但是可以肯定,读名著的孩子和不读名著的孩子长大了会有所不同,读名著是一种需要,读名著是一种提升,读名著是一种超越。要想解决大多数中学生不读名著的问题,首先要知道中学生不读名著根源。  相似文献   

6.
同学们,你们已经踏上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的甲板,开始了你们实践梦想的新航行!作为校长,我提出三个问题让大家来共同思考。一、如何读大学?如何读大学?作为当代青年的佼佼者,你们首先要看清国内外社会的发展趋势,这将有助于同学们更好地把握自己未来的追求。你们平均年龄约18.4岁,生长在一个充满机遇和希望的时代,30年改革开放让世人瞩目,造就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奇迹,我们正处于新世纪发展  相似文献   

7.
《水浒传》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部名著,从一定意义上讲,它是我们党的干部尤其是从事人才工作者应当一读的好书。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它对于我们今天如何用好人才具有颇多启示。  相似文献   

8.
一承蒙王斯德教授约请 ,要我给《历史教学问题》“名著与经典解读”专栏撰文。考虑再三 ,觉得还是选一篇论文来解读为好。现在我们处于市场经济之下 ,如尼采所说 ,繁忙、匆忙成为一种生存方式。加之知识爆炸、信息爆炸 ,静下心来细细地读完一本本经典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各式各样的快餐文化流行于世 ,多少反映了时代的特点。但是作为一个人文科学工作者又不能不读经典。不同历史上第一流的思想家对话 ,我们就会变得十分浅薄 ,缺乏文化的底蕴 ,也无法承担文化传承的使命。所以选好阅读的文献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名著经典无非两类 ,一类是…  相似文献   

9.
嘻嘻信箱     
编辑部的叔叔阿姨: 你们好!这学期我订阅了《时代教育·伙伴》, 我觉得你们的杂志办得 very good。虽然我一直没 有勇气向你们投稿,可我好想对你们说,我好喜欢 看《时代教育·伙伴》!真心祝愿《时代教育》越办越 好看,也祝编辑部的叔叔阿姨工作顺利。 最忠实的小读者 杨敏  相似文献   

10.
《诗经》是我国最古的一部诗集。很多刚上初中的同学大概还没有读过《诗经》,可是也许听说过《诗经》。读了这简短的一篇,就可以知道《诗经》是怎么来的了。朱自清先生“《诗经》的源起”,从上古论起探求任何事物的来历是很有趣的,探求到了家,就是一种真知识。探求须有凭证——书本上的凭证,再加上合理的想像。  相似文献   

11.
一、导入 师:我们年级每学期都开展“亲近文学,走进经典”阅读活动.现在,老师特别想知道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读过哪些名著.请同学们分享一下. (生分享交流.)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喜欢阅读哦!大家在阅读名著时有没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呢? (生分享交流.) 师:同学们真有妙招.今天,我们就一起上一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著导读课,学习由读节选到读整本名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亲爱的同学们,感谢你们过去一年对《时代教育》的支持,在新年到来之际,我们报刊社的所有叔叔阿姨,祝你们新年快乐,学习更上一层楼!这期,我们刊登一篇同学的读后感,希望所有的同学都可以像他一样,喜欢和支持《时代教育》。  相似文献   

13.
读书与写作     
我在高校教授写作三十多年,创作时间逾四十年,这里就读书与写作问题谈点体会。我从小就欢喜读书,找到什么书就读什么书,也无什么目的与要求。后来长大成人,读书养成了一种习惯。但大部时间用于读中外名著,同时也读一些杂书。有些青年同志问我:“你用什么形式读名著?”采取集中与分散两种形式,以集中为主。我在一个时间,比方说一年或半年,集中时间与精力研读某名家名作。如鲁迅全集,莎士比亚戏剧全集,巴尔扎克小说全集和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水浒》、《西游记》、《三国演义》等。一年或半年业余时间读完一部名著。这样读.比无目的无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典文学传统,是由《诗经》所开创的,而《诗经》流淌的又是周文化的精神血液。《诗经》大体上反映了周代社会面貌和人民的思想感情,读它就好像读了一部周族从后祖到春秋的发展史。因此。《诗经》就成为了研究西周以及春秋社会与文化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15.
读书,应该给我们的精神领域带来自在自得感。可如今,这种感觉正在逐步丧失在竞争激烈的今天,读书已经成了一种手段,被套上了沉重的枷索,成为学生们的一种负担。我们现在一谈到读书,有人就会给你开出一大堆的书目表,又是什么名著,又是什么经典,开给学生们读,要他们去读《史记》读《汉书》读四大名著,读托尔斯泰,读莫泊桑,好像只有读了这些名著,看了这些经典,我们的学生才是合格的,才是优秀的至于他们是否喜欢这些名著经典,是否愿意去读,开书目的人是不怎么关心的。而实际上也正是如此,他们每每是带着一种无可奈何与极其功利的念头在读书。一…  相似文献   

16.
读者来信     
陈艳滨(山东):老编们,还记得以前小读者向你抗议说,文章太忧伤了,建议你们发表一些积极向上的文章吗?现在,我很高兴地对你们说:你们进步了!现在看《中学生博览》,内心会得到一种透明的净化。每月读两本《中学生博览》,每每都有新感觉,真是一种精神享受啊!还有,前些天我们福建刮台风,那风力大得惊人,所到之处,断枝残花,不堪入目...  相似文献   

17.
读编往来     
编辑部的故事夏日的榕城,艳阳高照。白日热闹的街景似乎冷清了不少,晨晚公园散步的人变得越来越多了。偶有清风吹拂,心情顿时清爽很多!平日的你经常到附近的公园遛遛吗?也算是亲近一下自然,感受另一片新的生机吧!漫长的暑假已经过去,假期的自由、快乐一定令你回味不已吧!且把心收回,校园的生活依旧精彩。9月的《中学生时代》仍将有丰富多彩的内容等着你们的归来。飞龙是《中学生时代》新来的编辑,在这里向大家问声好了,希望和大家交个朋友。你们对栏目或内容有什么好的提议,或者想投稿专栏,就发到我的邮箱吧。届时,我们将认真商议、酌情采纳。飞龙的邮箱地址是:daixiao5255@163.com,也可以加我的QQ (33603785)。当然,亦可以写信给《中学生时代》,期待你们的来信和参与啊!  相似文献   

18.
我们每个人都遇到过这样的事:读老师指定的书。老师指定读《白鲸》,我不喜欢它,我没有读,我以为我赢了。可实际上,我输了。我失去了阅读名著本应得到的有益的东西。后来,我还是读了它,渐渐喜欢起《白鲸》来,而且每读一遍,我都发现一种新的乐趣。  相似文献   

19.
《少年读者》2009,(4):45-48
小朋友,你们好!与《学语文》结成好伙伴以来,你们从中了解到哪些趣事,认识了哪些人物,获得了哪些知识……现在,我们来进行一次“读《学语文》擂台赛”,看看谁能登上冠军的宝座。  相似文献   

20.
课前谈话唤醒阅读记忆师:最近中国有一件大喜事,有个人获得了一个很重要的奖。你知道是哪件事吗?生: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师:好!那么,你们平时喜欢读小说吗?读过哪些?(生交流)师:你们读小说的时候,一般会关注什么?(生先后回答:内容、人物、小说带给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