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多样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多模态教学成为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新趋势。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教师多模态教学和学生多模态学习两个方面。在大学英语多模态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依托,通过设计多模态教学话语,刺激学生多种感官,达成教与学的目的。为了提高大学英语多模态教学质量,教师应注重提升综合素养和自身多元能力,积极建构学生外语拓展学习体系。  相似文献   

2.
根据多模态和多模态教学理论,对可利用的多种促进学生记忆词汇的渠道和方法进行分析,探讨多模态手段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综合和得体应用,以期在提高学生词汇记忆质量方面,对广大英语教师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商务英语交际具有明显的多模态特征。多模态教学模式能给学生提供多种感官体验,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应该通过营造多模态教学环境,优化多模态教学活动,建立多模态教学资源库,推动考核评价多模态化来实现教学多模态化。  相似文献   

4.
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以Forceville为代表的国外学者把原本仅限制于纯语言学领域的概念隐喻研究拓展到跨学科的多模态研究领域,并提出了多模态隐喻理论,受到各个研究领域学者的普遍关注。本研究在多模态话语课件的辅助下将隐喻理论引入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并结合教学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旨在探讨大学生对多模态隐喻教学模式在大学词汇教学应用的适应性。通过协调多种模态,从多种视角来增强学生对隐喻的识别和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词汇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多模态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引入丰富了外语教学模式,多种模态的综合运用为学生提供了多模态认知手段。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各个模态,并加强不同模态之间的协同关系。要通过构建多模态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6.
多模态话语分析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社会符号学理论为基础,强调话语交际中声音、图像、动作等多种模态的重要功能。作为一种新兴的话语分析理论,多模态话语分析可促进课堂教学模式转变,进而对课程教学产生重大的指导意义。基础英语课程教学实践证明,将多模态话语分析引入教学设计中,可以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为培养学生成为应用型英语人才助力。  相似文献   

7.
张雯 《成才之路》2023,(19):113-116
多模态理论为高职英语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教学视角和教学思路,有利于提升高职英语教学成效,促进高职学生英语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的提升。文章分析当前高职英语教学运用多模态理论面临的难题,并从构建多模态网络英语学习平台、营造多模态英语教学环境、挖掘多模态教学资源、设计多模态PPT教学课件、组织多模态英语教学活动、运用多模态体态语、实施多模态教学评价等方面,对基于多模态理论的高职英语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8.
多模态教学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弥补传统口译教学模式的不足。将多模态教学法应用于口译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效率。研究以建构主义中的支架教学法为理论基础,在其框架下运用文献调查法及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探究了目前口译课堂的教学模式以及在口译课堂上运用多模态方式进行教学设计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文章将多模态英语教学置于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之下,通过回顾多模态化教学相关文献,考察学界对多模态理论的探讨和认知,细究多模态概念所包含的内容,深入探究教师采用多模态教学以吸引学生进行语言学习的理论基础,肯定了多模态化教学的必要性,并探讨了在英语教学中采用多模态化教学的好处。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多模态理论,以实证研究的方式探讨大学英语词汇多模态教学,主要探索多模态对词汇长期和短期记忆的影响、对大学生的英语词汇学习焦虑的影响及大学生对多模态英语词汇教学的认可度。研究显示,多模态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词汇理解效果和记忆强度,能降低英语词汇学习焦虑,学生对多模态教学的认可度高,多模态在改善学生的记忆模式和学习动机方面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一般只侧重于纯语言文字的分析,对其他符号的应用较少,导致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有待提高。多模态话语理论强调的是多种符号编码的共同应用,其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应用能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本文简要概述了当前我国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简要分析了多模态话语理论的应用意义,最后就基于多模态话语理论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2.
王孟娟 《英语广场》2023,(29):119-123
多模态教学理念利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器官感知,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研究以某高校英语师范专业5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实施多模态教学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方式。问卷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多模态教学理念促进了学生实践性知识的获取,减少了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但学生对多模态教学理念的认知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3.
在网络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并且网络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情况下,多模态话语教学理论逐渐在应用型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得到应用,并成为英语教学改革方面的重点和难点,在多模态话语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教师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综合应用视觉、听觉和触觉开展教学活动,对学生实施多元化的指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4.
<正>多模态理论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西方,因其独特的优势,备受教育学者的关注。众所周知,人们通过视、听、触、嗅、味五觉来感知、认知世界,多模态是五觉感知事物的延伸。我国对多模态教学方式研究、应用较晚,且多应用于大学教学,对高中英语多模态教学研究较少。本篇文章就多模态理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探究,从多方面着手对学生进行感官刺激,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英语词汇记忆效果。1.多模态理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意义简析  相似文献   

15.
秦心蔚 《英语教师》2024,(3):134-136+141
阐释多模态及多模态教学的定义。以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Unit 2 Traveling Integrated skills为例,论述如何进行多模态听说教学设计与实践。认为多模态教学方式是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提出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将视、听、说等多种模态融入教学,充分调动学生感官系统参与学习,智慧利用多种模态,发挥模态组合的最优效果,打造听说教学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16.
多模态话语分析指的是同时运用多种感官与环境中的人和事物进行信息交换的过程。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一经提出就得到了语言界的重视,尤其是外语教学领域中。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外语教学中属于较为前沿的教学理念,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在课堂上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为多模态话语分析在基础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目的在于为英语教育者提供一些新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7.
多模态话语研究能够为高级英语教学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结合该课程实例展示了多模态教学的设计程序,以及设计过程中如何考虑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3个要素。同时,探讨了通过多模态设计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即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和提高学生的多模态交际能力。在具体的课堂环境,恰当地使用多种模态教学,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8.
李繁丽 《海外英语》2023,(23):182-184
英语词汇是学习英语的基础和关键。为了解决传统词汇教学机械化、碎片化、效率低等问题,教师有必要进行多模态词汇教学。文章基于多模态理论,探讨了多模态词汇教学的意义,并从多模态词汇导入、教授、检测、作业四个环节,论述了如何将多模态理论应用到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为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多模态话语分析是对传统观念下语言符号内容的颠覆性创新,适应了新媒体时代对交流方式的切实需求。在英语教学中多模态话语分析相比于单一模态的语言意义表达具有显著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丰富教学形式、创设教学情境、充实教学内容、增强文化内涵等方面。在英语教学中应用多模态话语分析对推动英语教学国际化,提高英语教学课堂质量,增强学生的多模态识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有重要意义。教学实践中将多模态话语分析融入英语教学中要发挥教师的引导、指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积极性,注重多模态符号之间的协同,强化多模态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批判性解读思维,从而切实提高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20.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模态教学开始在英语教学中运用,但在初中英语语法方面较少提及.探索多模态教学与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结合对于转变传统初中英语教学模式有重要意义,但如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合理有效地运用各种模态开展英语语法教学仍值得研究.文章基于多模态理论,采用案例分析法以本校七年级一班学生为教学对象,运用多模态教学的方式对现在进行时语法点进行授课,将学生熟悉的校园环境巧妙设计成相关多模态视频作为教学语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以期为初中英语语法教学设计提供新思路,促进多模态理论在语法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