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生关系的三重境界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当教育是事实世界时,教育什么都是,唯独不是其自身.在事实世界中,教师与学生被迫打交道,教学过程是一个预设和构架的过程,师生关系表征为我--他关系,教师把教书看作一个赖以养家糊口的职业.而当教育是生活世界时,教育是一种具有教育意义的行为,旨在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在生活世界中,教师是体验者,学生是能学者,师生关系表征为我--你关系.于是,教书育人职业是教师能去干的职业.当教育是其自身时,教育能撞击生活的边界,让生活本身不断生成意义.在教育世界中,教师和学生都是聆听者:去聆听教育的真谛,然后按照教育的真谛去实践教育.在此,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我--我关系,教师把教书育人这个职业看作是乐在其中的职业.当下,师生关系正从我--他关系走向我--你关系,但我--我师生关系不需要建构,因为它与教育同在.  相似文献   

2.
<正>一我一度瞧不起那个名叫飘零的女生。她终日喝酒抽烟,白天睡觉,晚上便在酒吧里厮混,对待感情更是淡薄。一次我为了男友落泪,她路过我的身旁,看了看我手中的相片,上面是笑容灿烂的男友和我。接着她说:"这样的男人,不中留。"我问:"为什么?"她说:"如果一个人让你伤心却置之不理,那么他并非爱你。"听罢,我不屑地啐了句,"你又懂什么!"然后起身回屋。  相似文献   

3.
学生习作中的"无我"现象产生于习作教学和家庭教育割断了学生"发现"的触角,造成学生习作与生活的分离。引导学生在习作中发现生活、发现自然、发现自我,是解决"真我"习作的必然的生命路径。小学语文教师应做的是:放归儿童,唤醒"真我"发现;群体学习,激励"真我"发现;师生互动,引导"真我"发现,最终实现学生"真我"与"真习作"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跨世纪情缘     
<正>我与《老年教育》相识于上世纪末,而《老年教育》自创刊至今,跨了世纪,我的生命也跨了世纪,因此可以说,我与《老年教育》有着跨世纪情缘。1999年9月,在一次查体中,我被诊断患有多种慢性病。医生告诉我:"乙型肝炎和糖尿病相互矛盾,并已处于中晚期,很难治愈了。"难道生命走到了尽头?从未住过院、平时很少吃药的我,一下子坠入痛苦的深渊。这年的年  相似文献   

5.
正12月10日晴生活中很多时候需要我们伸出双手,献上爱心。有一次,我和妈妈在放学的路上,看见一位老奶奶,跪在人行道上向人们乞讨。我问妈妈:"您看,那位老奶奶多可怜,我能不能帮帮她?"妈妈笑着对我说:"可以啊!"于是,我拿着妈妈给的零用钱走过去,放在了她面前的碗里。老奶奶对我说:"谢谢你,好孩子,谢谢你!"我开心地笑了!回到家,妈妈夸我有爱心,我非常高兴,因为帮助了别人,我也得到了快乐!以后,我要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相似文献   

6.
胡荣华 《教师》2015,(4):123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有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到达心的深处。"他用自己的一生演绎着对教育的热爱:"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每当我闲暇静心思考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时候,一些记忆时常涌现心头。温馨的回忆:一枝塑料花2008年教师节前的周五下午,门卫打电话告诉我,一个学生来看我,我在头脑搜索着:"是谁呢?是我以前教的学生?还是到这后教过的学生?"随着一声"老师好!"把我思绪带回到现实,只见他手里拿着一枝塑料纸做的小花,比较简单的那种,进门后对我说:  相似文献   

7.
我终于明白了生活的漫长和不易。后来我有过许许多多的朋友,他们有的善良而优秀,有的热情和重情义,我们不再像从前那样容易失去联系,但我总觉得自己缺失了些什么。1刚转到铁路中学的时候我一个朋友也没有,在新的环境中不免有些孤独。但那天放学后宋辉向我走来,他说:"回去吗?"我跟他不熟,所以有些疑惑。他又说:"一起回去?"与人交谈向来不是我的强项,所以一路上都是他在说话。话题大多关于铁路中学的历史,其中有一年一群学生围殴两个体育老师,那件事在整个县城引起  相似文献   

8.
<正>我已在这座城市生活了20多年。我和这座城市,相亲相爱,相许终身。清晨,我穿过这座城,赶去单位上班。经过小区大门,几乎每天,都要遇到做门卫的张大哥,他坐在门前,笑眯眯地说:"上班去啊?"我朝他点点头,笑了。下班回家,他也是这样笑眯眯地说:"回家了啊?"张大哥来小区五年多,做保安,一个月也就一千多元  相似文献   

9.
幸福三要素     
《初中生》2014,(16):22
正幸福的生活有三个不可缺的因素:一是有希望,二是有事做,三是能爱人。有希望亚历山大大帝有一次大送礼物,表示他的慷慨。他给了甲一大笔钱,给了乙一个省份,给了丙一个高官。他的朋友听到这件事后,对他说:"你要是一直这样做下去,你自己会一贫如洗。"亚历山大回答说:"我哪会一贫如洗,我为我自己留下的是一份最伟大的礼物。我所留下的是我的希望。"一个人要是只生活在回忆中,却失去了希望,他的生命已经开  相似文献   

10.
杨孔博 《快乐阅读》2011,(14):177-178
自主学习的核心是"主动性"的问题,"主动性"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激发学生"我要学"的兴趣;二是明确学生"我得学"的责任;三是提高学生"我能学"的能力。教师要重在引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思考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自主学习方式落实到实处。  相似文献   

11.
正"小确幸"一词出自村上春树的随笔,意思是微小而确实的幸福。"小确幸"就是这样一些东西:摸摸口袋,发现居然有钱;电话响了,拿起听筒发现是刚才想念的人;吃妈妈做的炒鸡蛋……它们是生活中小小的幸运与快乐,是流淌在生活每个瞬间且稍纵即逝的美好,是内心的宽容与满足,是对人生的感恩和珍惜。我踏上中学讲台已经有十四个年头了,说实话,对于一般老师而言,这个时期的职业生涯已经进入一个高原期,职业倦怠感已经自觉不自觉地显现。在面对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苛刻要求时,我们应该采取怎样恰当的方式履行我们的教育职责呢?古人云:玉不琢不成器。在职业追求与社会现实面前,我真的感觉有点迷茫了。盘点教育生涯的点滴心路,其实,我也不断收获着些许"小确幸"。  相似文献   

12.
正8月8日晴我叫黎策,再过几个月我就八周岁了。我有两个家,一个在温岭,因为妈妈在温岭上班,我就跟着她一起生活、上学;一个在杭州,那是我真正的家,因为爸爸的工作在杭州,为了来看我,他总是周六下午来,周日中午就要匆匆赶回去了。爸爸说:"儿子,我总是在路上!""妈妈,回家的路到底有多远?  相似文献   

13.
曹雪芹 《辽宁教育》2013,(6X):84-84
<正>一天在学校餐厅吃饭的时候,一个学生突然过来问我:"老师,在我们班,你最喜欢谁?"我有点惊愕,又觉得有点好笑,我惊愕于学生会问出这样的问题;觉得好笑是因为孩子们确实都很在乎老师到底喜欢谁。于是我拿出一贯的豪爽:"那,当然是全都喜欢!"不料学生对我这句话很不满意,马上反驳道:"不可  相似文献   

14.
夺月(下)     
Jias 《中学生读写》2008,(4):27-41
<正>十二她掩上了门。眼前的黑暗慢慢慢慢变簿、变淡,小碧的脸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清晰,她冷静地看着我。看着我泪流满面。然后,走过来,递一张纸巾。我没有去接,紧盯着她的眼睛。心,不由自主变冷。轻轻地说:"是你。"答:"是。"问:"为什么?"她锐利地看我:"你以为为什么?"我接过她手中的纸巾,狠狠地擦脸,"我以为为什么?"抬头看小碧,突然抽搐微笑,小碧,小碧,真不愧是我十年知己。  相似文献   

15.
陈邦利 《大学生》2020,(2):22-23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的老师为我争取到了去中国留学的奖学金。通过在中国的学习与生活,我对中国的了解不断加深,我的"中国梦"也不再只是到中国各地走一走看一看了。现在的我,有一个华文教育梦,就是回印尼推广华文教育!  相似文献   

16.
我要坚强     
正9月22日晴星期六上舞蹈课时,我的脚不小心扭伤了。走路一瘸一拐的,很不舒服。星期一早上我一醒来,妈妈就连忙问我:"你的脚感觉怎么样?"我下地试着走了几步,说:"还是很疼。"妈妈心疼地说:"那就休息吧!我跟袁老师请假。"我心想,马上就要期中考试了,我不能耽误课程。妈妈曾经教育我:每天多用一点点功,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我  相似文献   

17.
尹颖尧 《大学生》2015,(5):10-11
一位哈佛大学博士朋友在北京创建了"创新教育圈子",聚集了一两百位热爱创新教育的好友,他们线上讨论,分享创新教育最近信息;线下,他们组织各种活动。我也是一枚创新教育忠粉,被好友拉进了圈子。"推荐一名大黑客给你认识。"一天,与好友喝咖啡聊天时,她突然对我说。"大黑客?"我立即兴奋起来,"他毕业于牛津大学,现在北京从事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18.
正一我一度瞧不起那个名叫飘零的女生。她终日喝酒抽烟,白天睡觉,晚上便在酒吧里厮混,对待感情更是淡薄。一次我为了男友落泪,她路过我的身旁,看了看我手中的相片,上面是笑容灿烂的男友和我。接着她说:"这样的男人,不中留。"我问:"为什么?"她说:"如果一个人让你伤心却置之不理,那么他并非爱你。"听罢,我不屑地啐了句,"你又懂什么!"然后起身回屋。  相似文献   

19.
正转眼间,儿子已经六岁了。如果说孩子经历了成长的快乐、忧愁与苦恼,那我也经历了教育的成功、失败与困惑。成长是痛并快乐的旅途,教育是且行且思的历程。最近读到了教育部发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无论是"儿童学习与发展目标"还是"教育建议",都促使我不断反思、不断成长。一、"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我们才有可能享受美好的人生。现在的孩子物质生活越来越充裕,高楼、汽车、电视、电脑,整日生活在封  相似文献   

20.
肖建勋 《文教资料》2008,(34):14-16
三毛,作为20世纪80年代在港台、大陆以及海外华人读者眼里最有传奇色彩的知名女作家,一个被无数青少年热爱、迷恋的女作家.她的作品不具有任何的"使命感"和"文以载道".也不刻意追求作品的社会效益,但能融于大众.深入读者心中,而且她的创作与她个人生活紧密关联.她曾说:"我的写作生活,就是我的爱情生活.我的人生观,就是我的爱情观."在她创作生涯中,三毛不断地认真生活.不断地突出自我.也就不断的自塑形象.让读者体会到生活中的三毛是一个对人生具有乐观积极、至善至美的态度和主张平等自由处世原则去与人和社会交融的传奇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