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文章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开展了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双语教学改革与实践,结合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毕业能力要求修订了课程教学目标,优化了课程体系结构,充实了课程内容,改进了教学方式,丰富了教学资源,细化了课程考核方式。并基于工程教育"持续改进"的理念,提出了进一步的课程建设与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在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中的应用可分为三个层次,从教师、学生和环境三个方面分析影响中职课程信息化的实现条件。中职课程信息化表现出自身的独特特征,并对中职课程与教学改革产生了深刻影响,即"非"系统、"星"知识、"显"原理、"仿"技能和"活"资源。  相似文献   

3.
杨楠 《西部素质教育》2019,(11):127-127,129
文章首先阐述了“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信息技术对中职电工电子课程教学的意义,然后提出了“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信息技术在中职电工电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包括信息技术与教学理念的融合创新;信息技术对教学资源的整合创新;利用信息技术完善课程课时;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4.
蒋华 《考试周刊》2012,(40):138-139
随着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课程改革势在必行。课程是指教学的科目和进程,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之一,是学校教育系统的软件,学校的主要教学活动是以课程为轴心展开的。中职《化工原理》课程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本文主要探讨模块化教学法在中职化工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中职院校,主要的目标是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根据我国中职院校在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实际状况,深入分析了在中职专业课程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将中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作为中职专业课程的代表,对中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了探究。主要针对中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中融入职业道德教育的策略进行了分析,探究了中职"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中融入职业道德教育的具体操作流程。  相似文献   

6.
"三段式"与"模块式"课程模式在知识观、能力观、学习观、教学观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但两种课程模式并非相互对立,而是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的。"三段式"课程模式并非中职发展的桎梏,而"模块式"课程模式也并非中职课程的全貌,这是由中职教育自身的特殊性决定的。中职教育课程的建构应立足中职教育的特点,最大限度地吸收"三段式""模块式"课程的优势,形成"强强整合"。  相似文献   

7.
中职电工电子课程有着较强的实践性、技术性,基于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已难以适应当前社会对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必须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与电工电子课程的整合,是我国中职教育改革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以理论性教学为基础,加强专业实践的教学,全面地提升技术型人才的综合素养,从而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本文将探讨信息技术与电工电子课程整合的策略,阐述信息技术在中职电工电子教学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刘珍 《家教世界》2012,(24):14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产业在我国的发展也逐渐壮大。不论是电子产业的生产规模还是其技术核心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随着电子市场的不断扩大,企业对电子技术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加深。不论是核心高科技的研发人才,还是专业生产、装配、检修人才的需求量都是十分巨额。其中中职院校的应用电子专业学生就是在生产、装配等工作的重要人才支柱。要不断提高中职院校电子应用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就要在课程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电子专业实验课的作用,本文从中职院校中电子技术实验室的现状入手,分析在中职教育中实施开放实验室的必要性,并且加以实例进行一定的证明。  相似文献   

9.
文宇庄教授     
文宇庄,男,1941年生于重庆,1963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物理系。中共党员,本院物理系教授。曾任本院物理系主任。中国高师电子学会常务理事、重庆物理学会理事、四川省电子学会职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文宇庄教授在本院计算机与现代教育技术系主要讲授电子技术方面的课程。先后教过电工学、模拟电路、数字逻辑、单片微型计算机的原理与应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共用天  相似文献   

10.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课程涉及电工电子技术、热学、光学、化学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广且离散。以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模式开展教学,能对高校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的SPOC课程以视频为主要载体,一个视频针对一个知识点或者一个主要内容。传感器原理与应用SPOC教学模式的建立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1.
核心素养是知识、能力及情感三维目标的高度融合,已成为修订专业课程标准的重要依据。专业课程承担着职业院校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培养责任,基于核心素养开发专业课程标准,改变以往"重知识、轻能力、忽视情感"的教育偏失,在"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修订中适时引入"核心素养"体系,跨界整合设计专业核心课程,形成符合中职学生全面发展、适应中高职衔接的专业课程标准,实现课程标准修订的科学性、发展性、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引入职业岗位标准构建"教学做合一"中职教育课程体系,解决中职教育中的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需求相脱节等问题。综合分析目前中职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并以旅游工艺品专业课程改革为例,提出了"教学做合一"中职教育课程改革措施,为中职教育课程改革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桂波 《贵州教育》2007,(21):11-12
历年来,和中职生闲谈,问及学习,99%的同学认为电子类专业的课程极难理解和掌握,无论是电子类的专业基础课(如:电工基础、低频电子线路和高频电子线路),还是专业课(如: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子测量仪器与仪表、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电子结构与工艺以及电视原理等),都是很纯理论的,内容宽泛,电路原理的分析难看难懂,专业的应用在课堂上的讲解空泛乏味,就算是配上相应的实验,操作起来也是误差多、难调试.  相似文献   

14.
在化工原理课程中引入生活化教学法,对于实现专业性技能人才的中职教育培养目标,有着传统理论教学不可比拟的重要作用,这是完成中职化工教育首要任务的重要途径,是中职教育适应社会发展与国家建设需要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进入21世纪之后,电工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中职院校的电工电子课程中增加了不少新内容,需要教师要灵活采取教学法,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然而从目前来看,中职院校电工电子教学中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与时俱进,提高教育质量,中职学校电工电子教学才能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基。  相似文献   

16.
中职学校的"三创教育"是创意教育、创新教育以及创业教育的简称。中职学校开展"三创教育"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是中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中职学校要大力挖掘"三创教育"资源,丰富教学手段,鼓励和扶持学生创新、创业,在推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同时,播下学生创新和创业的种子,促进学生的创新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电工电子类课程是中职应用电子、机电一体化和计算机应用等专业中的基础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程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分析当前中职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微课程的概念及意义,对传统视频课程与微课程视频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中职教学的现状,探讨微课程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旨在促进微课程更好地应用于中职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新课程教育教学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应用和推广。横向比较之下,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和专业新课程的改革却显得非常滞后。基于此,笔者立足于国内中职教育现状,具体结合我校实际,以《电子线路》这门课程为例,引入"让学引思"的理念,分析其应用到中职课堂教学中的策略及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20.
邱雄迩  李辉 《考试周刊》2014,(41):157-158
"DSP原理及应用"课程是通信与电子专业最初开设的。本文简述了在电气测控类专业开设"DSP原理及应用"的必要性;指出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初步探索了"DSP原理及应用"教学方法,阐述了在教学过程中遵循的基本原则和采取的主要措施,为该课程的教学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