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光青 《考试周刊》2014,(78):92-92
<正>体育新课程的实施,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教学情境,我们应该如何把握课改的目的及课程的要求?怎样全面把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目标统领内容的要求?怎样组织教学?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挖掘学生的潜能……需要体育教师冷静、积极地不断反思,以适应新课程下的高中体育课教学。1.通过体育理论知识传授,教会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学体育教材是学生进行体育知识学习的主要教学资料,体育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学习体育教材是学生学习体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陈振江 《考试周刊》2012,(22):112-112
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传统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高中体育课程改革所产生的深刻变化,普遍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上。在积极投身课改的具体实践中,我充分认识、感受到这些变化,对我的教学工作认识、教学习惯和教学方法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和影响。体育新课程的实施,为我们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教学情境,我们应该如何把握课改的目的?课程的要求?怎样全面把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目标统领内容的要求?怎样组织教学?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挖掘学生的潜能?……需要体育教师冷静、积极地不断反思,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体育课教学。  相似文献   

3.
正为了适应21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根据体育新课程改革要求,如何改变教学观念以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如何正确把握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角色,如何合理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突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拨的意志品质,促进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显得尤为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广,突出以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体现探究、合作、兴趣、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等新的理念呈现在教师面前.面对新课标,教师的角色应该如何转变呢?笔者认为:在新课程中,体育教师是一个和学生共同构建新课程的设计者;体育教师是一个具备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素养、知道如何进行课程建设以及如何运用体育教学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专业人员.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准确把握新课程标准的精髓.正确的指导体育教学,就成为我们广大体育教师当前亟待深入探讨的课题。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加强学习和探究,力求打破传统教育观念,大胆改革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注重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怎样实施,才能真正达到体育教学的高效呢?  相似文献   

6.
幼师体育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使幼师体育教学迅速适应学前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改变过去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探索出具有自身特点的符合学前体育课程改革的教学体系,是目前幼师体育教育要研究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基础教育实施新课程的改革后,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很大突破和创新,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每位教师迅速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作为体育教师,我们要尽快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和教学行为,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现代教育技术与体育教学相结合,是体育教学改革中  相似文献   

8.
苏芳 《快乐阅读》2013,(20):118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观念落后,教学内容枯燥,评价方式单一,使得原本生动活泼的体育成为学生最不爱上的课程之一。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为我们的体育教学改革带来了一股春风。新课程标准要求体育课以目标的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从而开创体育教学新局面。现结合教学实践对新课改下的体育课教学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9.
陈蔚  ;王国照 《小学生》2012,(9):45-45
新课程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新课程对教师教学行为要求教师必须尽快地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创造者。课程改革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所以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转变教学行为,必须先转变教学观念。因为教学行为不会孤立存在的,它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观念,因此在实施课改的过程中,做好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工作是做好教师教育行为转变工作的前提。只有新的教学观念,才会给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注入鲜活的动力。那么我们美术教师应该怎样转变教学观点和教学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学校体育教育也步入了实质性阶段,新课程观念冲击着体育教师已有的教育观念,三级课程管理形式给予学校更多的课程管理权限。如何在新课程观念下实施合理的体育教学管理、创建优秀体育教研组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全面实现素质教育、构建21世纪教育体系所必需的一项工作,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研组的建设和发展。通过对体育教研组常规的落实,以创建优秀体育教研组为目标,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高中体育课程改革以来,要求教学中积极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我们体育老师在教学中,要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本文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不断探索高中体育教学的艺术,提出了实施体育教学的几点建设.  相似文献   

12.
怎样把握新时期的体育教学,将素质教育理念融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呢?结合实践经验,根据海南学生的特点,我在教学中从以下在点着手构建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与健康教学。  相似文献   

13.
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稳步而积极地向纵深推进。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进一步把握素质教育的内涵,更新教育观念,切实转变教学思想,从而实现“为了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目标。下面笔就课程改革中语教学观念的转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教学一线的体育教师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努力实践着体育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评价方式等都在悄然地发生变化。可以说,课程改革给体育教学带来许多盎然生机。但由于我们教师认知的偏差,在参与课改实践进行课堂教学时,常常容易出现“过度现象”,影响了体育新课程的健康发展,这些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与思考。一、过度在每节课中都强调全面的教学目标依据新课程三维目标模式,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育新课程标准设计的学习领域目标包括5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在给课堂注入新的生命活力的同时,也给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要求教师既要考虑体育学科的教育功能,还要考虑现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具体需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以提高体育教学效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做才能提高体育教学效率呢?本文从三方面入手对此问题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提出,中小学教育改革全面展开,给中小学体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和冲击力。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上一场深刻的变革,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这就需要中小学教师迅速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作为新时期的中学体育教师如何去继承传统教学的优势,尽快地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首要问题。我们要求从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出发,让学生真正走进体育,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学会科学的健身方法,从而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高中新课改的目标是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从而真正实施素质教育.体育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形式、学习目标、学习水平以及课程评价上都与传统的体育教学有很大的差并,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新课程理念,进而做好课改工作.怎样抓好中学体育课的组织教学、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呢?为了尽快地适应课程改革,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8.
周铁玲 《快乐阅读》2012,(30):112-113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我们的教育也应随之发生变革。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一直在不断思索中前进,学生能得到什么样的教育,最主要的是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新观念的实施。教育观念无时无刻不在支配和控制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在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的教师应该具有怎样的教育观念?这里,我不打算进行过深的阐述和概述,只想就现形势下"新课程、新理念写作教学如何教"发表一下自己的拙见。  相似文献   

19.
体育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要以"健康第一"为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必须充分反映个人,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优化学生,培养学生学习社会文化,使学生在运动中获得快乐,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因此,教师必须积极改变教学观念,在体育比赛中采用体育教学模式,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体育互动,提高中学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即将在全国全面推广,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情感教育”。情感因素既是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与价值追求,也是中小学体育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当然它也是直接影响学校体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教师健康、积极、丰富、饱满的情感是培养学生美好情感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