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次上活动课时,我带着学生打篮球。轮到我投篮了,我站稳了,深呼一口气,将球投了出去。结果,球擦着篮框掉了下来,没进。站在我旁边的潘伟不屑地说:“老师,让我来。”我将球递给他,他熟练地举起球,抬起手臂,伸臂、压腕,一个漂亮的弧线,球应声入网。 我不禁大喊一声:“好球!”其他的学生纷纷围了过来:“你会比老师行?”我大声地说:“对,他比我投得好,你们看他投”。我把球递给潘伟,说:“投给他们看看。”潘伟拿着球,看了我一眼,拍了一下球,抬肘、伸臂、压腕,又一个漂亮的进球。学生们欢呼起来“好球!好球!”一个女生悄悄地说:“廖老师还没有潘…  相似文献   

2.
那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二个年头。那天的天气很热,那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铅球掷远。正当我组织学生进行徒手练习时,班上的一名女生忽然向我请假。我一看,就是那个平时体育成绩不好,经常见习的陈雨欣。这名同学在我的印象中,是一个常常请假的同学。我曾经找她谈过几次,可她总是不说话。于是我对她说:“不,坚持!”可过了一会儿她又报告说:“老师,这次我真的不行了,我心里很慌。”我加重了语气,说:“不行!必须坚持!”可刚过一会儿,就听到“咚”的一声,陈雨欣摔倒在地上。我赶紧走近一看,只见她面色苍白,已经失去知觉。有的女生被吓得哭了起来……我赶…  相似文献   

3.
周三下午第一节课,体育课进行到男女分组练习。我正指导女生进行投篮练习时,军体委员匆匆忙忙跑过来,“老师,快,快——出事了!”边说边拽我的胳膊,这突然的“袭击”让我愣了一下,便急匆匆的跑向铅球场地……  相似文献   

4.
漫画与幽默     
某校一地理课上,老师问:“什么球与我们密不可分?”“篮球。”同学们异口同声答到。“胡说!”老师气愤地说。“那地球上什么峰最高?”“篮球中锋。”老师听后目瞪口呆,大吼一声:“每人红牌警告一次。”  相似文献   

5.
报载邮票博物馆制售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区票加字”纪念邮册,小吴好生喜欢,往告老王。适逢并不集邮的张君在座。 吴:你看,“目录价达1300多元,而这本纪念册售价才750元。”(引文出于《上海邮电报》,下同)多么便宜! 张:博物馆为何要低于目录价出售? 吴:报上说得明白,“就是不想卷入邮票炒作大潮,  相似文献   

6.
点子下载:下载众人智慧提高教育艺术一天下午,在操场上,我正带着五(2)班的学生进行分组教学,女生分为两个小组,由小组长组织,男生由我带领学习支撑跳跃。正当我全神贯注指导学生练习时。忽然一阵混乱,只见一名女生正将另一名女生拖倒在地,被拖倒的女生不停地发出责怪声。看到此,我很生气,于是,我跑过去狠狠地说:“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一点组织纪律性也没有,课堂上连拖带拉地成何体统?”那个女生低下头,其他学生也都面面相觑。在轮换练习时,那位被拖倒的学生对我说:“老师,恕我直言,您错怪她了。”接着她向我讲了事情的原委。原来,女生上课场…  相似文献   

7.
故事要从一篇日记说起。一天,班主任老师递给我一篇日记说:“熊老师,你看我们班朱迪写了一篇关于体育课的日记,还挺感人的。”我接过日记看到:“……每到体育课时,我的心情是矛盾的,既想上体育课,又怕上体育课,因为我每次都是最后一名,从未成功过,可今天我成功了,还当了冠军,我要感谢接力棒!”是的,回想起那节课,朱迪的成功,应说感谢接力棒,是接力棒帮他“长高”啦!是接力棒帮他“跳”起来啦!“老师,我摸到最高的那个球啦!”、“老师,我也摸到了!”“老师……”这是我设计的单脚起跳触摸阶梯式空中悬挂球的课堂教学情境。你瞧,同学们那一个…  相似文献   

8.
体育幽默     
妙解上体育课时,飞来一只足球正好打在一女生头上。她气愤地拾起球,拉着踢球的男生告到老师面前。“老师,他故意往我头上踢!”“故意?!从训练那天起,他从未把球踢进过球门,不信,再让他朝你头上踢一次试试?”守门爸爸得知儿子期末考试成绩不咋样,就训斥儿子:“你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难道比我当守门员时碰上的困难还大?”  相似文献   

9.
有人说,吴艳艳是吴纪才掌心上的一颗明珠。 出战珀斯世界游泳锦标赛前夕,我到中国队驻地采访这对师徒。吴艳艳在盥洗间洗衣服,吴纪才在房间里刷运动鞋。他把我让进房间,却又不愿接受采访,说:“别采访吴艳艳啦,珀斯的比赛还很难讲的呢!”一口广西普通话。 老教练急中生智,来了一招金蝉脱壳:“单莺他们练得不错,你可以采访他们,我带你去!”说着,他引我进了单莺的房间。 “吴指导,你也太护短了,吴艳艳不是在嘛!”心直口快的单莺、瞿韵开始“围攻”他。 “她要休息啦。”他赶紧躲走了。除了刷鞋,他还在给她炖乌鸡汤,香味在楼道上漫溢。  相似文献   

10.
刘芹 《体育教学》2011,(7):79-79
1.在“听”“看”的培养中,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如在老师讲解活动规则或动作要领后,找出认真听的同学说:“你听得最认真,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呀!”学生回答问题后,可让其他学生补充或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说:“你把他没有说到的又补充了,说明你很会听啊!”“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听出来了,  相似文献   

11.
来信臧老师:您好!我是从一本杂志中看到您的栏目。一般来说,我是不会写信的,可这次我却鼓起了勇气。我是一名中学女生,也是一名共青团员,今年十四岁。小的时候就很自卑的我,总喜欢独来独往,行为很孤僻,一天到晚没说过一句话。老师和父母都为此十分担忧。我常常认为自己是丑八怪  相似文献   

12.
陈忠  汤界年 《体育教学》2008,(12):61-61
“老师输了!!”学生欢呼跳跃着。这是在一节踢毽子教学课中发生的情形。课中执教的男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毽子场地赛时,发现学生们对踢毽子比赛练习兴趣不高。于是将学生召集起来说:“现在老师想与你们比一比,由于你们人数多,我就与你们各个小组的胜者比,好吗?”学生疑惑地说:“老师您会踢毽子吗!”“比过不就知道了吗!”学生立刻闻风而动,各个小组迅速组织比赛。  相似文献   

13.
记得在学前班时,老师领着我们学习。我常常会接二连三地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说“:天上的星星为什么会闪光?“”白天时月亮跑到哪里去了?“”海边的沙子是怎么长出来的?”诸如此类莫名其妙的问题,弄得老师很难回答。最后,她终于忍无可忍地揪住我的耳朵恶狠狠地说“:你这个捣蛋鬼,你哪来那么多问题?不好好听课,就给我到前面来罚站。”于是,我被揪到讲台前罚站。中学上课时,也对老师提出无数多个问题,同学戏称我为“问题学生”。有个别老师咬着后槽牙对我说“:你哪里会有那么多问题呀!”参加工作了,我是做排版工作。我常常抓着师傅不放,提出各种…  相似文献   

14.
补课     
星期五的下午,我正在办公室备课,突然进来一个学生,对我说:“老师,昨天的体育课什么时候补上?”我一听就明白了。因为,昨天我外出学习,他们班的一节体育课给耽误了。可是我想,昨天的体育课都让语文老师给上了,还想补体育课?真是异想天开!于是就随便说了一句:“明天!”可我又一想,明天是星期六,不上课! 管它呢,他们还不知道来不来呢?第二天,因为是星期六,我吃过早饭,很晚才到办公室里去。当我路过操场的时候,发现一个班的学生整整齐齐的站在操场,当时我就愣住了,那不是我的学生吗?于是灵机一动,赶紧到办公室准备体育器材。“报告老师,我们班…  相似文献   

15.
拿手戏     
贝贝:学校要开运动会,我不知参加哪个项目才好? 父亲:当然要报你的“拿手戏”嘛!贝贝:老师说没那个项目.父亲:你的"拿手戏"是什么?贝贝:吹"泡泡塘".  相似文献   

16.
“李阳、李阳、李阳”我三次点名,可是还是不见这位同学答到,于是我叫体育委员去找,找到后,他一见到我:“老师我不跑,反正我及不了格,你就打我零分吧!”眼里满是不屑,我一听火冒三丈,本想狠狠批评一通,可是看他那神态估计越批评越不跑。我忍住心中火气,想了一会说:“你怎么这么自信你及不了格呢?”“我自己怎样我知道!”他还是那副模样。我反问:“你不及格就不跑吗?”“是啊!”我又问:“那你刚才去做什么了?”他说:“打乒乓球。”我反问:“打乒乓球每次你都能打败别人吗?”他说:“不能。”我说:“你打不过别人,为什么还要打!”他无话,我继续问:“既然你那么自信,你敢不敢跟老师打个赌,只要你认真跑,我打赌你肯定能及格。”“好!我跑!”他很气愤。第圈他赌气跑得很快,  相似文献   

17.
韩起 《精武》2003,(4):31-31
“信言不美”——老子这话绝对不是随口一说,比如我,因为在《精武》上讲了一桩真实不欺的事实——吴秀峰把“六大开”只传给我老师李仲槐一个人,就惹恼了不少哥们儿,在网上怒吼吼跟我大发脾气。  相似文献   

18.
李银清 《体育教学》2008,(10):31-32
新授课兴趣。6.游戏:猫捉老鼠(图2)。方法:根据课前报的数字,由老师随机喊数字,被喊到的那位同学为“老鼠”,“老鼠”后面第三位同学为“猫“,“老鼠.以S形绕过每位同学,中途被捉住即“猫”胜,绕一圈未被捉住算“老鼠”胜。但如果老师喊到数字为女生时,且男生作为“猫”  相似文献   

19.
呼吸之乐     
一个老师问三个学生:“你们认为最快乐的事是什么?”一个学生摸了摸头,说:“我觉得最快乐的事是睡觉。”老师笑道:“你的快乐很多,因为人生一半的日子便是在梦中度过的。”一个学生说:“我最快乐的事是吃饭。”老师笑道:“你的快乐也不少,因为人每天都得吃饭。”一个学生说:“我最快乐的事是得‘100分’,然后得到别人的赞许、  相似文献   

20.
教学过程在一年级新生初入学阶段,一般总是要学习一套小学生广播操。一次在学习刚结束时,有一位学生向我提出:“王老师,学这操真没劲!”回想起自己孩提时,何尝不是同样的感受。我反思“是不是我的教学方法不适合呢?如何使学生改变这样的感受呢?于是,我在另一个班教学前,对学生做了一次调查,结果居然有大部分学生对此有同感。我把这个问题留给了全体学生,学生则纷纷议论。有的说:“我们干脆别学吧。”有的说:“不学怎么可以,这可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呵,看来孩子们知道的还不少呢!有的学生干脆出主意:“对!我们可以边玩边学呀,这样就不会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