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施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三进村”工作,是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和农民增收致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重大举措。作为全省首批农民培训“三进村”行动试点县,东平县分校在农民教育培训“三进村”工作中,探索建立了行政推动机制、技术培训机制、项目整合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等,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三进村”工作的任务目标层层分解,责任明确,增强了各级抓好“三进村”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自觉性大大增强,改变了过去重生产、轻科技的现象,推动了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三进村”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2.
《职业教育研究》2006,(5):47-47
今年,河南省将有22万名农民凭借由政府统一发放的“培训券”,接受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阳光工程”培训。河南省规定,每个区县认定的农民培训基地不得少于5个,总计筹措了8000万元的培训补助资金。为了使培训的款项真正专款专用,该省今年统一采取“培训券”的补助形式。“培训券”由当地“阳光工程”办公室直接发放给受训农民,受训农民将“培训券”交给培训机构抵交学费。培训机构在完成培训和就业任务,并经当地“阳光工程”办公室检查验收后,可以直接向财政部门兑付现金。  相似文献   

3.
现状 进入新世纪,浙江省农村成人教育和农民培训工作受到了极大重视,省委、省政府开展的“百万农民培训工程”、“百万职工双证制教育培训工程”正在进行当中,转移劳动力培训与失地农民培训也在实施中。  相似文献   

4.
新型职业农民是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支撑体系中的核心主体,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提升农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为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新动力,但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还存在覆盖范围较窄、培训内容同质化程度较高且更新不及时等问题。结合“互联网+”时代特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面临新形势、新任务,从培训目标、培训主体、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管理服务、培训方法、培训效果评估等七个方面,对“互联网+”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进行实然分析与应然建构。  相似文献   

5.
根据中央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2004年1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启动了“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在全省范围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为重点的农民大培训。计划2004到2010年.全省培训农民1000万人,其中培训农业专业技能人才100万人,转移就业培训400万人,务工农民岗位技能培训500万人。为认真组织实施好“千万工程”.  相似文献   

6.
大规模的农民培训是人力资本理论在实践中的自觉使用,但现实中农民培训出现了内卷化,体现在工具合理性下的程序管理重“数量”轻“质量”;“货币激励”与“礼让逻辑”下的培训走过场。农民培训内卷化是因为忽略了农民在培训中的障碍因素:供需错位下的“志短者”、学习情境活动的缺失以及社会资本短缺和创业风险高。农民培训内卷化不但不利于“激发”内生动力,反而会“损耗”内生动力。充分发挥农民培训的价值,需要在相对贫困治理阶段去内卷化,充分向农民“赋权”,建立“双向传导”反馈机制,创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实践共同体,做好农民培训的接续工作,建立“四位一体”的培训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7.
一、从人力资本的角度来诠释新型农民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首先要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农民,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眼点和突破口.关于“新型”农民的概念可以从很多方面来描述。一个比较全面而简洁的定义是“拥有较高人力资本的农民”。根据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学校教育、技能培训、卫生保健、劳动力迁徙等都是形成人力资本的有效途径,其中各种类型的教育和培训是提升人力资本的关键。“新型”农民应当是接受了一定的教育和具备与现代社会发展所适应的技能水平的农民。因此,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构建完善的农村教育体系,使得农民能够接受完善的教育和培训,不断吸收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人力资本”。成为“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8.
迁安市农广校自2000年以来,充分发挥“全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和“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基地”的职能作用,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增强培训效果,在科教兴农、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促进农业增产增收方面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施科教兴农战略,进一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平谷区农广校紧紧围绕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主题,于2004年1月开始继续开展农民绿色证书培训工程,截止到2005年12月,已在全区16个乡镇举办了果树、蔬菜和畜牧等专业35个培训班,共培训农民3912人,取得绿色证书3825人,荣获了“北京市农民教育培训优秀项目二等奖”,2005年平谷区农广校又被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授予“全国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先进集体”称号。  相似文献   

1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正确处理和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进程的关键。“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提高农民的素质又是最根本的,尤其是在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的今天,必须加大对农民教育和培训的力度。从某种意义上说,农民教育和农民培训工作的进程,直接影响着我国小康社会全面实现的进程。当前,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农村教育、农民教育和农民培训,如何充分发挥各类职业学校的巨大作用,不断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和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栏目刊发的这组文章,从一定层面上揭示了政府和学校在为“三农”服务上所作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送金上门     
送金上门肇州县朝阳沟镇农民技术学校,抓住冬春有利时机,对广大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他们集中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外,利用现代电化培训手段,对那些因有实际困难,不能参加培训的农民进行送上门培训,增加了农民“含科技量”满足了农民,隔夜金子不如铜”的执着追求,...  相似文献   

12.
“订单式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是“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的具体运用,它根据乡村产业的实际需求确定职业培训计划、技能种类、质量指标。“订单式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立足于乡村生活和乡村产业振兴,将市场导向和就业导向引入计划供应秩序下的农村职业培训,能够解决传统农村职业培训与乡村产业发展以及农村生活脱节的问题。“订单式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对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农民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县农广校根据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县委、政府“科教兴县”战略,为农民实现增产增收,认真做好服务“三农”工作,真正发挥农民科技培训中心职能。为此,我校采取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改革举措,根据芷江县产业结构调整和县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定专业,以就业培训定科目和按农事季节定内容。在办学实践中,我校按照中央农广校以中专学历培训为主体,向大专和实用技术非学历培训延伸的总体思路,围绕教学四结合的办学方法,确立了“三步曲”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4.
黄伟祥 《中国培训》2005,(11):43-44
绍兴县实施了“十万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外来务工者职前培训、先进纺织制造业基地职工培训”等三大培训工程。2004年至今年8月,全县已培训农民535期、3.5万人;培训被征地农民423期、2.5万人次,其中80%以上已转移就业;引进、培训外来务工人员128期,7016人。主要做法是:一、本地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1、“三单制”培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行学校出“菜单”、企业下“订单”、政府来“买单”的培训机制,积极开展被征地农民培训工作,并在实践中取得实效。具体分三步实施:一是学校(职业学校、成教中心或培训机构)出“菜单”。学校在对被征地农民的…  相似文献   

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重视对农民的培训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教育,努力提高农民素质,应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开展农民的培训教育应做到“四要”:  相似文献   

16.
陈柏槐 《湖北教育》2004,(16):25-25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我们农业部门的全部职责。抓好农民培训是我们履行职责、服务三农、实践“三个代表”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将借此次全省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的东风,围绕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目标,依托“五项”工程,深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改革,扎实推进农民科技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17.
基于已有研究阐述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和特征,厘清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目的是“为农”还是“离农”、教育培训对象是农民还是学生、教育形式是学校教育还是在职培训、培训效果是关注技术习得还是实际收益等价值定位问题,进而提出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社会支持、满足新型职业农民发展方向的个性化需求、契合新型职业农民发展阶段的多维特征、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资源共享机制等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职教论坛》2005,(9S):43-43
自今年始.江西省分宜县全面启动对农村劳动力进行科技文化知识培训的“农村成人职业教育工程”。通过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养适应农业产业化的“产业农民”: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向沿海发达地区和本地二、三产业输送合格的“产业工人”。  相似文献   

19.
胡斌 《农村教育》2006,(7):66-67
武坚镇地处里下河地区,总面积85.58平方公里,人口4.14万人.下辖15个行政村3个社区。近年来,我们武坚成人学校在市教育局、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始终坚持“根植农村、服务农业、致富农民”的办学理念.以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培养新型农民为目标。主动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致富需求。大力实施“教育富民”工程,突出抓好继续教育、技能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与推广工作.形成“继续教育”、“技能培训”、“社区教育”三大办学特色,使农村成人教育工作服务“三农”的功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拓展,赢得了学员、企业和社会的广泛赞誉。学校先后被省、市教育部门评为“省重点成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促小康工程先进单位”和“教育先进集体”。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我省农村产业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提高农村劳动力的专业技能和整体素质,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有效途径。2001年,我省组织实施了“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和“百万职工双证制教育培训工程”。2004年,省委、省政府进一步提出在全省实施“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2006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以后,我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加大预备劳动力培训步伐。这几项工程的实施,对于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