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普通高中《物理》教材通常用图1、图2两个电路分别演示通电和断电时发生的自感现象。这种演示方法存在如下缺点:用两个电路分别演示通电和断电自感现象:演示通电自感现象的图1电路对断电后出现的自感现象显示不出来;演示断电自感现象的图2电路对通电后出现的自感现象显示不出来。因而,这种演示方法容易使学生形成一个电路只能出现一种自感现象的错觉,不能准确地表现客观事实。此外,显示器件灯泡的亮度不与电流的大小成正比,因而不能正确反映电流的大小和变化,当然也不能指示电流方向,学生所观察到的不是完整的自感现象。  相似文献   

2.
自感现象演示实验电路的暂态分析占幸儒(江西省修水县第一中学,332400)现行高中物理课本采用以下两个实验电路来演示自感现象.图1用于演示通电时的自感现象,当开关S突然闭合,使灯泡A1、A2同时与电源相接时,则发现灯泡A2立刻就亮,而图1图2灯泡A1...  相似文献   

3.
自感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又是一种特殊的电磁感应现象,按课本上的原理图,各校都配备有通电自感和断电自感的两块示教板,通电自感的实验效果较好,而断电自感却很不明显,即用6V的电源给如图小灯泡通电正常发光后,断电瞬间不易看到灯泡滞后熄灭的结果.这时,改用人体代替小灯,问学生:一节干电池电动势多高?用手触它的正负极可怕吗?谁都知道不可怕.“但现在我要让一节电池使你们触电,敢于亲身  相似文献   

4.
物理课本中关于自感现象的两个实验(见图1、图3),一般说来演示效果不好.演示通电自感现象时,灯泡A1亮度延迟时间太短.演示断电自感现象时,灯泡A 2的延迟时间更短,几乎是断电即灭,而且演示重复性差.学生从演示中不能获得比较鲜明直观的"自感阻碍电流变化"这一物理过程的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5.
黄善仪 《物理教师》2000,21(1):22-22
在一般的中学和中专物理教材中,都采用如图1和图2所示的电路,演示通电时和断电时的自感现象,但效果不甚明显.在刊物上曾介绍有不少的改进方法,有的用发光二极管、有的用氖管、有的用演示电流计代替小灯泡,等等,都收到较好的效果.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利用换向开关,代替常用的单刀单掷开关,改进自感现象实验,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兹介绍如下. 实验器材;电感线圈L(额定容量为2kVA单相50Hz的自耦变压器),小灯泡(6.2 V 0.3 A)二只,滑动变阻器(10 Ω,2 A),电源(6V电池组),换向开关(用双刀双掷开关…  相似文献   

6.
本刊2011年第9期刊登了《为何在"通电自感"实验中观察不到"断电自感"现象》一文.指出在使用"J2446自感现象演示器"左侧的器材做通电自感实验时,延时效果比较明显,但用它做断电自感实验时,却观察不到灯泡闪亮的现象,使得断电自感现象只能独立地使用示教板右侧的器材来演示.  相似文献   

7.
谈自感现象的教学羊孝清(物理系)在自感现象的教学中,自感现象的演示实验一般都有现成的教具,图1为演示接通电源时自感现象的电路.A1、A2为两个相同的小灯泡,调节可变电阻使电流稳定时,两灯泡发光亮度相同.亦即可变电阻值与线圈的阻值相同.在刚接通电源时可...  相似文献   

8.
关于自感现象的实验,人教版高二《物理》(必加选)第204面这样叙述“……再调节变阻器R1使两个灯泡都正常发光。然后断开开关S重新接通电路时可以看到,跟变阻器R串联的灯泡A2立刻正常发光.而跟有铁芯的线圈L串联的灯泡A1却是逐渐亮起来的。”笔者认为这种表述欠妥,也与实验事实不符.  相似文献   

9.
高二课本在研究自感现象这一节课时,必须做好“通电自感”和“断电自感”现象的演示实验。做好这两个实验是讲好这节课的基础,也是使学生形成正确认识的关键。现行课本中是利用97页图4—15和图4—16来完成通电自感和断电自感现象演示实验的。我们认为按照现行课本中的演示实验,使学生容易产生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10.
一、利用灯泡突然一亮,演示断电自感现象利用灯泡与电感线圈并联演示断电自感现象是典型电路。为了分析方便,改为图1所示电路,其中R表示线圈的电阻,I1及I2分别代表开关接通时通过线圈和电灯电流的稳态值:I1=E/RI2=E/RA图1在开关切断后,整个回路...  相似文献   

11.
通电自感和断电自感是高中物理中两个重要的演示实验。为了能够观察到明显的现象,两个实验的条件是非常特殊的,如果条件发生变化,实验现象则可能发生变化甚至大不相同。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如果对自感现象的本质理解不深,仅凭上课时对通电自感、断电自感实验现象的感性理解,不顾条件变化,生搬硬套,就会出错,甚至不知从何下手。自感是电磁感应现象中的一种特殊情况,也是运用电磁感应规律分析实际问题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在湖南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材(物理)下册“互感和自感”一节中,通电时自感和断电时的自感现象是用课本第104页上介绍的两个演示电路图13—22和图13-23来完成的。这往往使学生产生一个问题,认为在通电时的自感实验电路中断电时不会产生自感现象。实际上在通电的自感实验电路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中<物理>教材通常用图1、图2两个电路分别演示通电和断电时发生的自感现象.这种演示方法存在如下缺点:用两个电路分别演示通电和断电自感现象:演示通电自感现象的图1电路对断电后出现的自感现象显示不出来;演示断电自感现象的图2电路对通电后出现的自感现象显示不出来.  相似文献   

14.
丁秀梅 《物理教师》2010,31(1):23-24
实验启示我们,传统的自感现象实验对实验器材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并不是任何一个线圈和任何一个小灯泡都能产生明显的实验现象.例如,在通电自感实验中,要求自感线圈L和灯泡A组成的RL电路的时间常数τ足够大,这样才能观察到明显的灯泡逐渐变亮的过程.除此,即使可以观察到灯泡亮度的变化的过程,但在通电断电的过程中,灯泡两端的电压或电流方向的变化现象也是传统的演示实验无法达到的.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实验系统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5.
高中物理第二册,自感现象的演示实验,通电自感原理通电自感实验应该看到的物理现象是A,立即发光,但A,却是逐渐亮起来的。如图2是断电自感现象的原理图,断电自感  相似文献   

16.
自感演示实验的参数设计杨军高中物理课本中关于自感现象的两个实验(参阅高中《物理》必修本第二册第97页图4—15、4—16)演示效果并不理想。图4—15实验,灯泡A1亮度延迟时间太短。图4—16实验通电瞬间,灯泡A应先亮后暗(课本避开了这个问题),而断...  相似文献   

17.
在“互感和自感”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们在做通电自感和断电自感的演示实验时,使用的教学示教板上两套实验器材并排固定于同一示教板的左右两边(如图1所示),左边的一套演示通电自感现象,右边的一套演示断电自感现象.  相似文献   

18.
自感是电磁感应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在现代电子线路中其应用十分广泛。自感也是教与学的难点,在教学中一定要讲清“通电自感”和“断电自感”两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9.
由于导体自身的电流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叫做自感.在研究电磁感应现象时,教材中介绍了两种自感现象:通电自感和断电自感。  相似文献   

20.
高中物理第二册,自感现象的演示实验,通电自感原理如图1: 通电自感实验应该看到的物理现象是A2立即发光,但A1却是逐渐亮起来的.如图2是断电自感现象的原理图,断电自感实验中应该看到的物理现象是当开关断开的瞬间,A是逐渐熄灭.上述的两个实验在理论上是没有问题,但实际利用实验室现有的实验器材做起来很难成功.究其原因是电路中通、断电自感现象是一个暂态过程,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并不一定能很好地被电灯泡的亮度反映出来.而对于断电自感现象,常常有教师让学生通过断电自感电流流过人体的方法来完成,这种方法既不直观,也不尊重学生.通过反复实验发现利用可拆变压器代替自感线圈,较好地完成了上述二个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