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狩猎词汇是怒族传统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渗透于怒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本文以怒苏语狩猎词汇作为研究对象,从语言人类学的角度探究在怒族的原始宗教信仰、谚语和地名中所蕴含的狩猎文化。  相似文献   

2.
怒族是云南省特有而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据1995年统计,怒族人口约有27000人。主要分布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福贡、贡山、沪水(原属碧江)、兰坪四县。其居住地多在怒江两岸海拔1500~2000米的山腰台地上。有史记载怒江因怒族而得名。怒族四个支系的自称各不相同,分别是“怒苏”、“阿怒”、“阿龙”、“若若”,从唐代到清朝史称有“潞蛮”、“庐鹿”、“怒夷”、“怒人”等。新中国成立后,根据自称习惯和本民族的意愿,定名为怒族。怒族是怒江两岸和澜沧江两岸的古老居民。他们最早居住在丽江、剑川一带,后逐渐迁徙…  相似文献   

3.
亲属称谓系统是语言学和文化人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亲属称谓系统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通过对拉祜族和怒族亲属称谓的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其结构特征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颜色词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感知,是语言词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本文以怒苏语颜色词作为研究对象,对怒苏语颜色词的结构特征、造词理据及其所蕴含的民族文化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5.
在民族学研究领域,由于“怒族”建构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关于怒族族源及流变的问题,至今没有一个清晰脉络。离开这一建构模式,从文化视角则不难看到“怒人”或“怒族”各部不同的族源历史及文化特性。汉语文献传统及中国国家民族识别所建构的“怒人”或“怒族”事实上包括族称发音及表音汉字书写相近的四个民族群体,他们分属两个语支或两个历史文化范畴,而“怒”的形成则是一个族称演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钟良萍 《文教资料》2014,(31):128-130
亲属称谓词是当地语言和风俗文化的外化符号。本文运用描写和解释的方法,全面探讨了含山方言亲属称谓词的语音特点,词汇特点和文化内涵。亲属关系是社会关系的基本典范,它反映在亲属制度中并通过亲属称谓词记录下来。含山方言和共同语一样都有着十分复杂的亲属称谓系统。本文拟列举含山方言亲属称谓词较之普通话的差异处,并分析它的语音特点、词汇特点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7.
亲属称谓是世界各种语言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能集中体现不同文化在家庭观点乃至社会特点方面的异同。汉英民族分属不同的亲属称谓制度,亲属称谓具有明显的巨大差异,这些差异以及汉语亲属称谓的文化含义和语用特色给汉语亲属称谓的英译带来了重重困难。文章采用描写性的研究方法,从四个方面举例说明汉语亲属称谓翻译的主要问题,归纳出六种主要的翻译方法,希望借此推动对亲属称谓及其翻译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从"亲属称谓语及其外化"看中西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方有着不同的文化,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人际称谓系统(分为亲属称谓系统和社会称谓系统)是一种依附于语言的特殊系统,承载着民族的文化特征。文章对中西方亲属称谓系统及其外化特征进行比较,并探究其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9.
陈红梅 《教师》2011,(24):33-33
一、案例背景(1)教学内容:湘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会飞的孩子》。(2)教学目标:①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怒族孩子的性格特点,激发自己对怒族孩子喜爱之情。②学习环境描写及抓住人物特点进行人物描写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亲属称谓一直是翻译中的一个难点.因为不同的亲属称谓体现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差异.只有搞清楚中国与英美国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和汉英亲属称谓的特点,我们才能够正确地选择和使用亲属称谓,进而提高我们翻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怒族谚语是怒族语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怒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怒族谚语不仅反映了怒江地区独特的地理气候,而且蕴含了怒族传统的耕织文化、狩猎文化、宗教信仰以及伦理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12.
亲属称谓系统是语言学和文化人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拉祜族亲属称谓系统作为拉祜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拉祜族亲属称谓的特点是拉祜族的家庭结构、婚姻制度及传统观念的生动反映。通过对拉祜族亲属称谓的分析,探讨其家庭结构及婚姻制度方面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亲属称谓语是人类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各民族的亲属称谓语有自身的特点,而且能反映本族文化。根据克鲁伯及罗维提出的区分亲属称谓的八大标准和宗亲/外亲标准,通过对哈尼族亲属称谓语的语义分析,揭示其特点,探讨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亲属称谓词属于词汇系统的基础部分,产生时间早、使用频率高、较为稳固。在与汉语长期接触中,彝语亲属称谓系统受汉语亲属称谓的影响,发生了一些变异和转用;同时,受彝语亲属称谓影响,峨山汉语方言亲属称谓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出现了一些不同于普通话和其他汉语方言的特点。彝、汉亲属称谓的互动,既体现了语言的相互影响,也体现出文化的交融。  相似文献   

15.
李萍 《现代语文》2008,(3):67-69
汶上方言属于北方官话区中原官话片的西鲁小片.通过调查发现,汶上方言亲属称谓既有语音方面的特点,又有内部地域和新老派的差异,还有独特的社会文化表现.本文从语音、词汇、社会文化等方面对汶上方言亲属称谓进行研究,试图总结出汶上方言亲属称谓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对青海省互助县南门峡地区亲属称谓的调查和记录,探讨了该地区亲属称谓的表现及近二十年来亲属称谓的流变特点。分析总结了多元文化的亲属称谓从相互有别到认知、存异再到求同的整个流变过程。说明称谓语的变化不仅是一个语言问题,也是近现代社会变化在语言中的投射。  相似文献   

17.
亲属称谓作为人们日常语言交际的组成部分,能反映一个地区的语言特色。文章试图通过对贺州客家话中亲属称谓的梳理,对其构词和使用特点进行分析,并探讨亲属称谓在文化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词体现一个地区亲属之间的社会关系,女性亲属称谓词在社会发展中具有与男性亲属称谓词相异的特点,同时有着普通话所缺乏的语言现象和相关的文化内涵。对武汉市新洲区方言中的女性亲属称谓词用归纳对比的方法整理并进行研究,从结构、语用特征这两点进行分析,试图通过展示其颇具特色的语言和文化,了解新洲方言中女性亲属称谓词的特殊之处。  相似文献   

19.
喀什话作为雏吾尔语南方方言的分支,作为雏吾尔语结构功能及文化上的变体。它总体上与雏吾尔语标准语保持了一致,但由于历史、文化、宗教氛围等因素的影响,喀什话保留着独特的语言文化特点。亲属称谓是其中之一。它有亲属称谓数量少,简洁,宗教色彩浓厚,职业、家庭背景影响大等特点。论文结合文化语言学的相关理论探讨雏吾尔语喀什话亲属称谓特点,展示喀什话独特的语言文化风貌。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政府虽投入大量资金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学前教育的发展,但结果不尽如人意。如怒族幼儿的入园率仅2%左右,远远低于预期水平。在传统经济因素对怒族幼儿低入园率解释乏力的情况下,本研究首先依据"文化—生态理论"重新建构了"低入园率问题"的分析框架,将之置于怒族社会文化情景中进行检视,检视的对象包括怒族聚居区传统教育文化中的给予者和接受者,以及各种教育因子的生态关系。然后,对怒族聚居区进行了两个多月的人类学考察,结果发现导致怒族聚居区学前儿童低入园率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较低的社会发育程度致使怒族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不强;二是内生的儿童教育生态相对完整与稳定,外植的现代幼儿园教育很难与之共生;三是现代幼儿园教育的时空与怒族本土时空意识的疏离,特别是当地幼儿园空间设计的"抽象化"与"离土化"更是降低了怒族幼儿与家长对"现代"幼儿园的认同。可以说,政府盖好的现代幼儿园没能很好地融入怒族传统教育生态系统之中,没能在促进怒族幼儿整体发展和入学准备方面发挥应有之功能。政策制定和实施者应依据"文化—生态理论"从整体性和内源性发展两方面重新思考怒族地区学前教育问题:一方面应深入研究怒族原生教育生态系统,建构整合性的学前教育发展方案;另一方面应激发怒族地区学前教育的内源性发展动力,实现当地学前教育的自主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