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推进素质教育、提升教学“生产力”,须着力追寻以“学”论“教”、以“学”促“教”的教育理念。“第三教学”着眼于“学力形成”和“个性发展”,立足于学生本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笔者试图从“基于教师:转换角色,优化结构”、“基于学生:生成学力,学会学习”、“基于模式:先学后教,超前断后”等方面就“第三教学”视阈下提高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改革的“行进”视角作一大胆尝试。  相似文献   

2.
推进素质教育、提升教学"生产力",须着力追寻以"学"论"教"、以"学"促"教"的教育理念。"第三教学"着眼于"学力形成"和"个性发展",立足于学生本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笔者试图从"基于教师:转换角色,优化结构"、"基于学生:生成学力,学会学习"、"基于模式:先学后教,超前断后"等方面就"第三教学"视阈下提高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改革的"行进"视角作一大胆尝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笔者在中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对“掌握学习”与学生数学学力的培养进行了实践与探索:如何在“掌握学习”理论框架下,以三个基本要素为主干,切实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基础学力,并在此基础上把对不同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培养作为数学教学的出发点,改变学生原有的数学学力差异状态,设计适合数学教学实际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日本教育家稻川三郎通过多年的教育研究和实践,总结出了经典理论“三类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灌输教科书知识的教学,谓之“第一教学”;面向全体学生,针对不同学科探讨合理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诱导,提高学生的学力,谓之“第二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借助自主学习形成学力,发展独特个性,塑造高尚人格,谓之“第三教学”。  相似文献   

5.
汤成超 《上海教育》2003,(9B):33-33
近年来,笔在中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对“掌握学习”与学生数学学力的培养进行了实践与探索:如何在“掌握学习”理论框架下,以三个基本要素为主干,切实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基础学力,并在此基础上把对不同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培养作为数学教学的出发点,改变学生原有的数学学力差异状态,设计适合数学教学实际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学力是基于学校教育之上,又是存在于学校教育之外的一种学习力、生存力与发展力,它是内化在主体素质与实践之中的无形的“力”.学力内容从单一强调知识为主的学业成绩到以生存、发展、创造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学力形态从基础学力到发展学力呈现多样化取向;学力主体从学生到教师逐步扩展;学力形成原因由学科教学转向学校生活.  相似文献   

7.
布卢姆认为:学校必须发展一种十分积极的学习兴趣以及某些"学会学习"的基本技能,并设想"把发展学习能力作为学校的一个主要目标".为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学校的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教师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借助自主学习"学会学习",形成扎实的基础学力,塑造高尚的人格.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学会策略来发展学习能力?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突破传统“接受式”教学模式的束缚,倡导“做中学”,引导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应用、学会学习,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学力。  相似文献   

9.
关注了学习过程,才会发现学生学习过程的不科学之处,才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让正确的学习结果和科学的学习过程得到和谐统一,真正让学生学力得到有效发展。实现“学会”到“会学”的转化,而会学是一种学力水平。  相似文献   

10.
最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也就是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何忠贤 《广东教育》2006,(11):26-27
如何适应新教材实现教学要求是广大师生最为关心的问题.笔者认为,数学教学已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教学不仅是让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更要让学生学会获取,培养学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因而,教学重点应重视探索和综合应用两个方面.一、让学生在“探究”中探索学习方式的  相似文献   

12.
费宏 《物理教师》2002,23(8):1-3
首先论述了“第三教学”及有关“学力”然后分析了物理学科进行了“第三教学”的可行性,重点介绍了“第三教学”课堂教学的目标,结构,评价和作业,分析实验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论“差生”及其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差生”问题长期困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严重影响普通教育的发展。 一、“差生”的成因与形成 造成“差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而诸多因素又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日本教育学者北尾伦彦的研究表明,形成“差生”的原因可分为三个层次。其中一次性直接相关因素有:学习活动的失败;基础学力的欠缺;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及内容的欠缺等。二次间接相关因素有:性格和智能结构的缺陷,如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丧失。三次间接因素有:对学校、班级的不适应,对教师的消极态度等。笔者认为我国现有普通教育中“差生”的形成主要有三种因素:一是偶发性因素。由于家庭或个体的突发事件,造成一个时期的学业荒废,使学习成绩陡然下降,进而在行为上破罐破摔,成为“差生”;二是累积性因素。由于教学或学习上的失误,学生在一系列学习中没有达到教学要求和教学目的,形成了基础学力的负积累,造成  相似文献   

14.
自“日本学生学习能力降低了”这一问题提出以来,日本社会各界对实施学力调查的目的、方法等提出了质疑。基于真实性评价的观点,实施学力调查需要慎重考虑诸如学力模式、学力结构以及学力调查的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通过比较分析可以看到,尽管“TIMSS2003”、“PISA2003”和“国研调查2003”三次学力调查所设计的学力模式有所不同,但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真实性评价目标进行的创新性尝试。究竟何种学力调查能更好地体现真实性评价,还需要在教育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
范乃芳 《亚太教育》2021,(1):128-129
学力,是学生学习的结果,是指学生借助学校内外的学习过程所习得能力的总体,包括显性学力和隐性学力。当前,核心素养背景下,提高小学生的数学隐性学力势在必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探索,学会总结、归纳,促进学生学力的有效提升。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该是学习的引导者与促进者,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此,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还要分析学情,整合更多的因素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6.
学力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对学生而言,学力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自主建构、自我超越、自我发展而形成的认知、能力、态度、情感等的实际水平和行为表现。它包括基础性学力和发展性学力、创造性学力三个方面,初中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发展性课堂培养学生的学力,这种课堂表现以“自主自为、合作生成、开放包容、高效和谐”为价值取向,在“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基础上融入“定向和设问”、“探究与反馈”、“点拨与整合”等三个环节。学力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表现性评价”三部分组成,其评价工具、评价主体要多元化,并且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7.
<正>根据新课标理念,教学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构建新的学力观.所谓学力,是指学习者借助一定的教育环境资源和各种学习实践活动,在内在素质和行为方向上取得的实际效果.学力有三种表现形式: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对初中生而言,基础性学力主要是学生读、写、算、信息技术等基础知识和技能;发展性学力是在基础性学力的基础上形成的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会学"的  相似文献   

18.
学生学力主要是指借助一定的教育环境和能力及积极的教育实践活动所形成的自我获取、自我构建、自我发展、自我超越的知识、态度和能力的总和.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学力,而促进学生学力发展的主阵地在课堂,学力发展型课堂具有自主性、开放性等特点.构建学力发展型课堂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能整合开放的、生成的、发展的教学内容,在“自主、讨论、引导”中创设自主、合作的情境和积极创造的学习状态.  相似文献   

19.
最旧式的、教师中心的、灌输教科书知识的教学,谓之“第一教学”。“第一教学”存在种种问题,从新的视角加以修正、改进,确立新的教学型态,称之为“第二教学”。“第二教学”的着眼点有两个:第一,面向学生;第二,针对不同学科探讨合理的教学方法,以此为据展开教学便能提高学生的学力。不过,“第二教学”终究未能摆脱“第一教学”的轨道,在“第二教学”中,应试教育的体制与机制依然未变。“第三教学”是立足于儿童本性的教学;是培养未来世纪新人的生存能力的教学;是真正实现教育中的重心转移、旨在人人成功的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不同于“第  相似文献   

20.
学校存在的价值、教师努力的方向,准确地说应是提升或培养学习者的“学力”。但自从中国废科举兴“新学”,引入现代学校模式后,文凭成了学力的标志、身份的象征,人们渐渐遗忘了到学校学习是为了提升学力。由于假学历、假文凭和注水学历、注水文凭大行其道,真学历、真文凭贬值,"学力”一词又被人们重新唤醒。学力提升需要教师设计一个有效的教与学环境,课程、教学、教师是支撑学力提升教学环境的三块基石。在这三块基石中,最终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教师的角色扮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