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灌输论是以反对自发倾向为前提提出来的,其实质是工人阶级不可能自发产生社会主义意识,必须从外面灌输进去。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也不是自发的,它具有目的性、实践性、规律性等本质特征,并与灌输教育形成互动关系。否定灌输,就等于否定思想政治教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灌输论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张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智慧。而从实际出发,坚持两点论,反对走极端,注意一个向掩盖着另一倾向,则是这一理论的哲学方法论基础。作从三个方面(即一是重点论,二是两点论,三是适度论)展开论述,阐明坚持“两点论”力戒走极端,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则是我们时刻要注意的。  相似文献   

3.
灌输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革命导师是把灌输论作为一种原则提出的,而不是一种具体的方法;灌输教育存在于古今中外,它不是社会主义的"专利",新形势下,灌输教育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新世纪,应按照马克思主义灌输论的本质要求,及时调整和补充新内容,更新手段,创新方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灌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它是指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反对自发论,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灌注和输送到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中去,提高其政治意识和阶级觉悟的学说,是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地位、作用、方针、原则、任务和内容的直接理论依据。一、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坚持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坚持科学的灌输理论,是党的指导思想占领青年意识形态阵地的需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意识形态必须由阶级或集团的一种思想或体系去占领,并向人们灌输自己的政治目标、政治思想、法律…  相似文献   

5.
论道德灌输     
反对传统的道德灌输是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的核心问题,其中确实包含了许多合理的因素,但相对主义的价值基础却又把其推向极端。我们所检讨的灌输是教条式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而不是科学意义上的灌输方式,更与马克思主义的灌输理论是有原则区别的。道德灌输要坚持适度知识灌输与道德能力培养相结合,突出主体性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6.
“灌输论”的历史发展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灌输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理,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当前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的灌输论仍然持有不同的观点,通过对灌输论的理论渊源和中国共产党对灌输论的运用和发展进行比较详细、系统的论述。在深入考察灌输论历史发展的基础上,探究灌输论的当代价值,即它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依托路径,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最基本途径,同时还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7.
"灌输论"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的重要理论,它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理论和现实相关联。"灌输论"的思想发展史,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史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史是相一致的,其实践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过程。尽管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环境、客体、载体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仍然离不开"灌输论"。  相似文献   

8.
“文以载道”是作品构成的客观规律。语文教材中的优秀作品,绝大多数是文道统一,文质兼美的;但一到语文课堂上,却又是另一码事了,可能结合,也可能分离。语文教学中文道结合的问题,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曲折反复的历程。有时强调“道”,甚至论为架空分析;有时强调“文”,则不吝琐屑繁冗。两种倾向都是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都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也不能体现语文课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的特色。这个语文教学的关键性问题,直至今天仍未很好解决。因此,在阅读与写作教学上,还大有继续探索文道结合的新路的必要。  相似文献   

9.
主体性德育对灌输的拒斥与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性德育的兴起与发展,是对道德个人主体性和个人自主选择的确认与尊重,它对个人主体性的凸显与传统灌输对个人的主体性的漠视显然是一种对立的关系,亦即主体性德育在一定意义上是拒斥灌输的。然而,主体性德育也不能一味地反对和拒斥灌输,否则极易导致以极端个人主义、相对主义为基础的放任主义,使德育陷入危机。  相似文献   

10.
主体性德育的兴起与发展,是对道德个人主体性和个人自主选择的确认与尊重,它对个人主体性的突显与传统灌输对个人的主体性的漠视显然是一种对立的关系,亦即主体性德育在一定意义上是拒斥灌输的。然而,主体性德育也不能一味地反对和拒斥灌输,否则极易导致以极端个人主义、相对主义为基础的放任主义,使德育陷入危机。  相似文献   

11.
迄今为止,对“灌输论”最有力的质疑是“不道德论”。“不道德论”的立论是“无灌输道德教育”,“国家对道德中立”和“教育中立”是其理论支柱,是代表着自由主义立场的教育思想。面对着自由主义教育理论对“灌输论”的质疑,任何语义上的辨析都是徒劳的,因为自由主义教育理论在本质上质疑任何教育权力,反对任何意义上的“灌输”。因此,任何对“灌输论”立场的退缩,都是在向自由主义教育靠拢,同时也就是放弃对马克思主义教育权力观点的坚持。  相似文献   

12.
在课程改革中,我们似乎对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采取了一边倒的态度,而对接受性学习采取了疏远,甚至是否定的态度。其实,任何一种学习方式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将这一问题简单化只能让我们作茧自缚,使我们从一个极端进入另一个极端。但由于我们过去更多地执着于讲授和灌输,所以在课程改革之中将重心放在探究性、自主性、合作学习方面似乎也无可厚非。但就我本人的教学而言,我倾向于将各种教学方式有机而辩证地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13.
灌输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在新世纪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本文阐述了灌输论的主要内容,论证了灌输论在当代大学生中适用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行性,并积极探索了在新时期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理论灌输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灌输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灌输”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灌输论的思想源流,考茨基关于“灌输”的论述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灌输论的思想框架,列宁对其进行了丰富与发展,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进一步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灌输论。  相似文献   

15.
从文艺复兴以来,人道主义就是欧美资产阶级各主要文学流派共同的思想基础。探讨欧美文学问题,决不能回避对于人道主义的评价这样一个重要问题。在人道主义的评价问题上,曾有过两种倾向。一种是把它视为某些抽象的“全人类的善良品质”而顶礼膜拜;另一种是不分皂白地判定它“从来都是赤裸裸的欺骗”而全盘否定。两种倾向两个极端,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加区别,不作分析,都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16.
课改前,唱歌教学偏向枯燥的乐理灌输;课改后,唱歌教学却又偏向了所谓的创新自主,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极端。主要原因在于音乐教育工作者没有真正理解透新课标理念,在实施过程中偏离了方向。音乐教师要在导入、聆听、情感体验三方面入手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当代学校道德教育的范式转换与路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学校道德教育正处于从灌输范式向学习范式转变的门槛上,一种生态型的道德教育形态正初露端倪。道德学习论是完成这一转换的启蒙者,它赋予了道德学习的内容、起点、主体、状态和方式以全新的意蕴,催生着生态型道德教育形态在道德教育实践中扑土、生根。道德学习论始于对灌输论的回眸和澄明,它既要从灌输论中汲取营养,又要奋力重建自己的理论支点。诉诸直觉,培育关怀,倡导元学习,珍视不确定性,构建道德文化生态是道德学习论思考道德教育、创新道德教育理念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18.
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意识形态多元化"并非现代社会正常的产物,它是苏联意识形态领域从长期以来理论僵化、教条的极端走向取消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另一个极端,是与科学社会主义相对立的、在现实社会不可能存在的虚幻意识。"意识形态多元化"实质上放弃了整个意识形态阵地,致使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与非政府组织滋长与泛滥,造成苏共党内思想的严重混乱,扯碎了维持苏联党、苏联人民团结一致的思想政治纽带。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灌输论作为马克思主义重要原理,同样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导向。然而,在当前思想政治教学中应用灌输论,却存在灌输认知情绪化、灌输理念非理性化、灌输方法轻内化、灌输渠道原点化误区,使思想政治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针对现存困境,从灌输认知、理念、方法及渠道的角度对应用灌输论进行反思,提出应在灌输教学中融入情绪管理、渗透理性观念、贯穿内化教育、发散灌输途径,以提升思想政治教学的整体实效,切实发挥灌输论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引领、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成果.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进行了完善,并强调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要反对“老路”又要反对“邪路”的干扰,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众认同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灌输理论是被实践证明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我们要正确理解并运用灌输理论,提高灌输主体的专业性,增强与灌输客体的互动性,实现灌输方法的多样性,充分发挥灌输理论在提升我国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