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骆宾基小说以短篇著称,不过这不能忽视其长篇小说的创作内涵。虽然《姜歩畏家史》仅完成第一部,第二部还未完成,但是《幼年》留给人回味的地方却有很多,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失去乐园苦苦追忆的恋乡情感;对温馨、明媚的童年世界的向往。处女作《边陲线上》更是反映那个时代的代表作品。本文主要立足作者的长篇小说《边陲线上》和《幼年》,通过分析作品,结合作者的创作背景,来谈谈骆宾基长篇小说的艺术内涵和创作思想,希望给读骆宾基小说的读者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
黄震遐的《陇海线上》是一部在中国现代军事文学史上具有开拓意义的中篇小说。《大上海的毁灭》是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史上抗战文学的先声之作,是一部不折不扣地讴歌中国军民不屈不挠地抵抗外来侵略的爱国主义小说,鲁迅抱着对"民族主义文学"论者的偏见批判黄震遐及其《大上海的毁灭》,显然曲解并误读了作者的本意。崔万秋的《新路》同样是一部高举着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大旗的优秀作品,小说历史观、战争观清晰,民族观、国家观强烈,难能可贵,其主题的别致与题材的独特将使它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第二年代》虽然纪事有余而灵动不足,但作者的爱国热忱还是应予以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3.
余华.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是中国大陆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与苏童、格非等人齐名。著作有巾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鲜血梅花》等;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等,以及一些散文、随笔、文论及音乐评论。其中长篇小说《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  相似文献   

4.
倪兴亮的自传体长篇小说《远方的爱》的真正意义,不在小说创作的艺术上,而在于它为我们打开了一个生存的阶层。这个阶层虽然生活得很平凡、很无奈,但也有他们无法剥夺的生活空间和乐趣。  相似文献   

5.
苏芳 《考试周刊》2012,(93):29-30
1938年,美国著名作家赛珍珠荣获诺贝尔文学奖,长篇小说《龙子》是赛珍珠的重要作品。在小说《龙子》中,赛珍珠不惜笔墨,赞颂了林郯一家所具有的团结互助精神、勤劳奋斗的精神及乐观主义精神。小说《龙子》中闪耀的人性光芒深深地感动了中外读者。  相似文献   

6.
格非是中国当代文坛先锋派作家中非常独特的一位,著有《迷舟》、《褐色鸟群》、《风琴》、《忽哨》、《青黄》、《欲望的旗帜》等许多中、长篇小说。格非小说的故事情节有着迷宫一样的神秘色彩,格非小说的叙事是开放的,逃离客观秩序的,是自由自在地进入创作主题的内部的;而作为小说外部表现形式的语言,也有其独特的风格。格非小说的语言支撑着其叙事的框架,具有诗性的感觉、深刻的表现力、生活的哲理性,处处彰显着其语言的艺术魅力。下面简要分析一下格非小说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7.
执着阅读     
余华 《大学时代》2006,(4):39-39
在小学毕业的那一年,应该是1973年,县里的图书馆重新对外开放,我父亲为我和哥哥弄了一张借书证,从那时起我开始喜欢阅读小说了,尤其是长篇小说。我把那个时代所有的作品几乎都读了一遍:浩然的《艳阳天》、《金光大道》,还有《牛田洋》、《虹南作战史》、《新桥》、《矿山风云》  相似文献   

8.
毕飞宇,男,1964年生于江苏兴化,1987年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主要代表作有《祖宗》、《哺乳期的女人》、《青衣》、《玉米》、《平原》、《推拿》等。著有丈集《慌乱的指头》、《沿途的秘密》、《毕飞宇文集》等。其短篇小说《哺乳期的女人》获首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玉米》获得第三届鲁迅文学奖,长篇小说《推拿》获得2008年度人民文学奖和首届小说双年奖。  相似文献   

9.
鲁迅先生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共收小说二十五篇,其中有十二篇小说用第一人称“我”进行叙述。《呐喊》有:《狂人日记》、《孔乙己》、《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故乡》、《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彷徨》有:《祝福》、《在酒楼上》、《孤独》、《伤逝》。这些小说,反映的思想和表达的内容都和作的人生经历有关,作试图用批判现实主义的手法来暴露社会现实生活的矛盾。当然,“我”作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不能等同于鲁迅,只能说有鲁迅先生的影子。现就鲁迅小说中“我”的形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作为鬼子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一根水做的绳子》延续了过去的苦难主题,但形式上却有回归传统的诸多痕迹,最明显的便是小说的传奇式架构.《一根水做的绳子》的传奇性主要体现在小说的叙述模式、故事母题以及有力而震撼人心的结尾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叶玲,1942年出生于浙江玉环,1958年发表处女作,1980年小说《心香》获全国短篇小说奖,创作小说、散共600多万字,出版有《叶玲集》八卷,长篇小说《无梦谷》获纽约化艺术中心举办的“中国学杰出成就奖”。其作品入选中学语教材的有《我的“长生果”》和《乌蓬摇梦到春江》。[编按]  相似文献   

12.
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和铁凝的长篇小说《大浴女》分别是各自时代展示女性精神成长的优秀作品。用成长小说的视角来比较和考量这两部小说,会发现"成长"这一主题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化,可以看到中国文学现代性的某些变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小说评点蕴含着深厚的文学内涵。从丰富的小说评点话语入手,以《史记》与明清长篇小说的渊源为例,可观照明清长篇小说在典型事例、细节描写、语言描绘和道德评价等塑人艺术手法上同《史记》的渊源关系,寻求一个解析明清长篇小说的新角度。  相似文献   

14.
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tf,1882-1941)是英国著名的现代主义女作家和文学批评家,意识流小说的杰出代表。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九部长篇小说,若干短篇小说,以及大量的文艺随笔、书信和日记。作品种类多样,涉及内容广泛,其中较为著名的有《达罗卫夫人》、《到灯塔去》、《海浪》和《一间自己的屋子》。伍尔夫是女权主义的先驱人物,所以妇女问题是她作品中常见的主题。但在其小说中,除这一主题外,还充满了不断的形式探索和实验,努力将其对生命的意义、生与死、和谐与混乱的种种思考与多样的形式表达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5.
《我在霞村的时候》、《夜》、《在医院中》和《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丁玲40年代创作的几部出色的短、长篇小说,引起过人们的众多评议。章采用症候分析的方式,从三个方面阐释了这几篇小说本的悖逆、含混之处,旨在揭示作家创作的无意识或潜意识心理,解读作品的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16.
巴金的长篇小说《家》的第一个德译本于1959或1960年在东德出版时,书名被改为"在官员的公馆里"。这是因为在1958年,改变自《家》的同名电影在东德上映时,电影名先已作了这样的改动,小说《家》是作为"电影的原著"来介绍给东德读者的。  相似文献   

17.
莫言是一位写吃的高手。他写《粮食》,写《吃相凶恶》,连中、长篇小说的书名也直接写吃:《红高梁》《透明的红萝卜》《天堂蒜薹之歌》《食草家族》《酒国》。难怪一位著名文学评论家说,“吃”是莫言小说中的关键密码。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十八春》,通过对美国小说《普汉先生》的仿照而写成。但她从改造后者的叙事“时空”框架起步,继而加入独具特色的人物、情节,并在深层统之以自身的创作原则和理性思考,将“仿写”发展为突破,并最终超越而成为一部新作。《十八春》这部在困境中写就的长篇小说,尽管有诸多不足,仍能满足“通俗”的表里,而又突破其局限,从而具备“社会风俗小说”的理性深度和讽刺色彩。  相似文献   

19.
余华,浙江海盐人,曾当过五年牙医,后弃医从文,从1984年开始小说创作,著有短篇小说集《十八岁出门远行》《世事如烟》和长篇小说《活着》《在细雨中呼喊》《许三观卖血记》《兄弟》(上、下),被誉为中国大陆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20.
《绿野仙踪》作为清代的一部很有特色的百回长篇小说,融神魔、历史、英雄、世情等小说为一体,体现了清代小说的多向型和兼容化的发展方向,在注重对小说题材、文化内涵、叙述手段单向性深度发掘的同时,也致力于小说多向性广度的开拓,《绿野仙踪》的出现,是文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