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广播电视报(以下简称广电报)是中国报业之中后起之秀,对她的正确定位,已成为这类报纸发展中的关键问题。那么广电报如何定位呢? 一、广电报定位与广电报的属性广电报的属性是广电报定位的基础。从广播电视的属性看,广电报是广播电视的补充、发展和延伸,以刊载广播电视节目为主,因此,她首先“姓电”。在编辑  相似文献   

2.
在报刊林立的时代,怎样才能让人读你的报纸?这是每个办报人都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时代的激变需要报纸内容和办报思路与时俱进,常变常新。可是变的突破口在哪里?尤其是地方广电报。笔者认为,广电报除了做好原有的导视导听,办出行业特色外。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广电报应更多地融入到当地人们的生活链中.成为辅助人们生活、消费、经营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3.
吴军 《新闻知识》2003,(3):33-33,23
晚报作为地方报纸,一定要有较浓厚的区域特色。西式特色可以说是地方报纸的一个基础属性。报纸越是有地方特色,影响就越大。全国有100多家晚报,都具有晚报整体上的一般特性。但也有明显的区别,区别就在于区域特色的不同。 晚报在处理区域特色或地方特色上应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报纸的封面是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争夺眼球的关键所在。无论是省级广电报,还是地市级广电报,都非常注重封面的设计。把今天的广播电视报放在一块,乍一看封面,影视明星、名主播、名主持应有尽有,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相对于以往的“节目单”式的广电报来说确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在这个个性至上的年代里如何创新,如何寻找自己的特色和个性,鹰潭广播电视报社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找到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路子,对报纸刊登封面人物进行了大手笔的改革。他们认为,同样是刊登人物的照片,突显特色、彰显个性显得更为重要。作为一份主要发行于本地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面对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媒体市场,在上个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曾十分红火的广播电视报目前大都处于低潮,广电报的发展走向为业界关注。7月末,四川省召开了全省广播电视报总编辑业务研讨会,来自全省各市州的广电报老总们就此纷纷发表了见解。研讨会上,老总们戏称广电报今天已成“弱势群体”。从总体来看,全国广电报均在走下坡路,国内目前只有宁夏、西藏等少数地区广电报在当地仍是强势。另外,在一些经济文化水平不高、都市类报纸还未充分发展起来的非中心城市,广电报还能发挥较大作用,甚至还能成为当地的强势报纸。但总体现状…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媒介环境的剧变以及报纸功能的弱化,广电报业整体"滑坡",社会影响力逐步下降.受行业整体萎缩影响,广电报从业人员士气不振,广电报业前景堪忧,这在地市广电报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地市广电报何去何从?笔者认为,适时转型是当前地市广电报扭转被动局面,走出困境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7.
宋玉冰 《视听界》2010,(1):111-112
近年来,作为窄众化专业报的城市广电报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发行萎缩,广告下滑,报纸品牌认知度大幅下降。创新品牌,重塑形象,成为重振城市广电报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8.
王泽成 《视听界》2001,(5):27-28
城市广电报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要摆脱危机,走出困境,实现跨跃式的发展,必须在强化城市广电报的个性特色上狠下功夫。个性之一:以开放的思维强化报纸的复合性。城市广电报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但其基本框架依然没有大的改变,广播电视节目的介绍、预告仍占据着绝对主导的地位。究其原因,一是片面强调了“带电作业”;二是片面强调了报纸的行业性;三是在一定程度上将广电报的行业性与广电部门的机关报等同起来;四是广告创收及上交任务过重。这些都致使城市  相似文献   

9.
张燕婷 《声屏世界》2000,(12):47-48
与其它报纸相比,广播电视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广播电视节目表和节目预告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一份相对固定的市场份额。因此,作为早已脱离政府拨款而进入市场竞争的消费型报纸,它的发行量曾在全国报业市场中独领风骚。但是,随着报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广电报的领地不断被其它报纸吞噬,读者也随之被分流。另一方面,就算是与广电报同一系统的广播电视部门也不愿忽视综合性报纸庞大的读者群,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地市广播电视报在追求地方特色方面狠下功夫,收到明显成效,以往那种剪刀加浆糊,盖住报头就不知是谁家报纸的状况,已有了明显的改观。笔认为,要把这种对地方特色的不懈追求导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地市广电报的采编人员务必切实把握好以下几条原则。  相似文献   

11.
刘毅  陈联生 《声屏世界》2008,(10):45-45
广播电视报是一张介绍广播电视节目、刊登电视剧剧情介绍、宣传广电、报道娱乐圈动态信息的行业报纸。随着报纸推向市场,广电报的信息资源逐渐丧失了“垄断”与“独家”性,加之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各级电视台对其节目预告功能的加强,读者对广电报的依赖程度越来越轻。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如何使广播电视报立于不败之地?笔者认为,除提高报纸的整体质量,立足广电,  相似文献   

1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报纸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审视手中的广播电视报时,不由地发问:广电报,你凭什么去竞争?一度辉煌、繁荣的广电报现在可以说是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13.
进入新世纪后,各种媒体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各地城市广电报在竞争中略显乏力,面对网络和电视强势媒体的迅猛发展,面对各类报纸的竞争与挑战,城市广电报需要重新梳理,审视自我,以求在新一轮的报业竞争中占有  相似文献   

14.
我国新闻事业发展迅猛,平面媒体市场竞争愈演愈烈。曾经颇受读者欢迎的广播电视报出现了衰退趋势,报纸发展的硬指标——发行量和广告额迅速下降,报纸的影响力逐步萎缩。读者忠诚度和美誉度都在下滑。广电报的同仁们感到恐慌,精英们使出浑身解数各出奇招,积极探索,试图扭转局面。今年,合肥广播电视报利用广电内部资源,探索出一条广电报发展的新路,在报纸发行,广告创收以及宣传报道诸多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李红 《新闻记者》2006,(7):55-56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当前广播电视报遇到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甚至有专家预言:广电报是一种阶段性的报纸,从高峰走向低谷而后消亡,是一条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那么,究竟广电报会不会即将消亡呢?传播是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活动,从传媒功能来说,广电报和其它传媒只要其功能外延不完全重叠,或者广电报的外延没有被其他传媒所涵盖,那就谁也替代不了谁。也就是说,广电报的生存之道在于发挥其他媒体所不具备的传播功能与效果,并满足受众的需要、得到受众的认可。  相似文献   

16.
广电报的采编工作与其它报纸比较起来,既有共性,又有不同之处。结合广电报自身的特色,办报宗旨及当前面临的问题,我们总结了在广电报采编工作中应特别注意加强的几个环节。一、敏神要进一步提高广电报采编工作者的新闻敏感。新闻敏感,对于任何新闻媒体的采编工作者都是必备的基本素质,广电报作为周报,时效性相对差一些,更应该强调采编艺术,注意抢独家、挖深度、换角度,使采编的稿子更有新意、有份量与可读性。广电报的时效性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广播、影视的播映时间决定的,广电报要取得好的时效性,不只在于抢发稿,而在选准广播、…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可以说是我国电视报行业的鼎盛时期,当时《中国电视报》期发行量达到300多万份,省级广电报在几十万份至上百万左右,而地市级的广电报,很多也在10万份以上。但近年来,由于受到网络媒体、移动媒体等新对手的挑战,虽然我国的电视业仍保持着良好态势,广电报却风光不再,许多报纸纷纷步入低谷。  相似文献   

18.
广播电视报一向具有专业性强,传播周期长等特点,但是随着报业结构的多元化发展,广播电视报与生俱来的“先天不足”日益明显:报道领域相对狭窄,发刊间隔时间长,不利因素较多。加之报业竞争日益激烈,尤其是都市报和生活服务类报纸的兴起,替代了许多广电报介绍预告节目的功能,分流了广播电视报的信息资源、读资源和广告资源,广电报尤其是地市级广电报的地位甚至生存都受到了全方位的冲击和巨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19.
<正>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围追堵截"中的广电报如何求生存谋发展呢?广电报要突出重围,还得依靠新科技新技术。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进步,移动终端的普及,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占比越来越高,这为广电报的"突围"带来了一次新的发展机会。广电报突围平台:移动电商移动电商=移动的介质(报纸)+智能手机。它的作业模式是指在线下Offline渠道进行商品信息的描述和定义,并将这些线下渠道展示的商品信息以二维码等方式进行信息的标准化打包,再借助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通过扫描二维码方式,建立起线下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广播电视事业应运而生的城市广播电视报(简称广电报),凭借创办之初的拳头产品——节目单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广大听众、观众收听广播、收看电视的好向导,它不仅在竞争激烈的报业队伍中站稳脚跟,而且十多年以来发行量一直在全国各地的各类报纸中名列前茅,并且创下辉煌的发行记录。前些年,有些省级广电报发行量超过百万份,有些省会城市的广电报发行量也多达三四十万份,有些地市级的广电报也有二三十万份之多。然而时至今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