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在幅员辽阔的中国西北大地上,活跃着一支驰骛近百年的武术文化流派——“马氏通备武学”,它和“兰州牛肉面”、“‘丝路花雨’及续集‘大梦敦煌’”、《读者》杂志共同构成甘肃的四大拳头文化品牌。改革开放以来,马氏通备武学立足西北、辐射全国、远播世界、造福人类,将武术文化的种子传播全球,形成了举世瞩目的、奇特的世界武术文化现象。文章以对通备武学的认识和理解为主线,从通备武学的概况入手。对通备武学的发展演变轨迹作了综合、系统、全面阐述,旨在让全社会深层次了解通备武学,挖掘和创新“通神达化,备万贯一;理象会通,体用俱备”为宗旨的“通备”内涵,使之在和谐社会中更显神韵。  相似文献   

2.
2012年8月8日,瑞安市南拳协会成立大会暨第四个全国全民健身日武术表演活动在瑞安市体育馆隆重举行。这次会议由瑞安市南拳协会主办,到会会员2600多人。浙江省武术协会副主席陈顺  相似文献   

3.
《武当》2012,(4):10
2012年2月16日,四川巴中市武术协会成立大会在市体育局会议室举行。市人大副主任经伟宪,市政协副主席曹华,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赵万国等,以及来自全市四县区的武术爱好者和会员代表近百人参加了成立仪式。经伟宪、曹华为市武术协会授牌。大会还进行了有关表决事项,选举产生了武术协会会长、副会长等。新当选的会长张文同志,对武术协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问题作了深刻细  相似文献   

4.
从通臂到通备——略论通备武学的起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明达 《体育学刊》2001,8(6):33-36,39
从对通臂、通背、通备三者的比较入手,通过对通臂演变过程的深刻剖析,以大量的文献资料为佐证,结合亲身经历,论述了武术从通臂到通备的发展历程,以及通备发展和传播的历史轨迹,突出展示了通备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武坛动态     
《武当》2012,(11):4-5
武汉市成功举办"力道杯"第五届武术大会10月6日,"力道杯"武汉市第五届武术大会在武汉体育馆拉开帷幕,2000余名武术爱好者角逐6大项、近300个小项的比赛、表演。今年的武术大会增加了散打、中国式摔跤、太极推手等竞技项目,使得大会更富有  相似文献   

6.
拳打不知     
马明达,祖籍河北省沧县,1943年出生于兰州。广州暨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西北民族大学历史系、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客座教授。广东省武术文化研究会会长、李小龙研究会会长。马氏一门是当代中国传统武学家族,也是通备武学体系的主要倡导者。马明达幼承家学,在父亲马凤图的严格指导下接受了通备武学的系统训练。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古典文献和回民民族史的研究,一直从事中国武术——主要是马氏通备武学的传承与研究。在中国武术史的研究上成绩突出,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影响广泛,备受关注。应广大读者要求,本刊特为马明达老师开辟说剑斋武学论坛,请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7.
2003年国际武术节、全美武术比赛和美国武术选拔赛于7月26日至27日在北维州NVCC Annandale Campus正式拉开帷幕。 上午10点,大会开幕式隆重举行。组委会主席吕小林宣布大会开幕,并介绍了在主席台就座的美国武术总会会长吴廷贵、中国驻美国大使杨洁篪、公使刘毅、马里兰州商会主席Clady Hickson和总裁判长王菊蓉。当来自巴西、菲律宾、日本、波多黎各、墨西哥、  相似文献   

8.
徐亚平  余旦钦  黄振 《武当》2010,(12):7-7
2010年11月2日,2010武当山国际武术健康大会开幕式在新落成的武当山国际武术交流中心隆重举行,来自加拿大、美国、伊朗等10个国家的1100名运动参加大会。  相似文献   

9.
"三艺通备"理念下武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对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教学中"三艺通备"教学理念的产生背景、含义进行说明,结合体育学院办学思想和专业定位,确定"三艺"(武艺、医艺、书艺)的具体内容及要求,在此基础上构建"三艺通备"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实践表明,"三艺通备"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和凸显了武术专业"一专多能"、"尚武崇文"培养特色。  相似文献   

10.
柯超 《武当》2012,(7):4-6
5月的武当山,春意盎然,百花含笑,碧水欢歌。在这宜人的春日,为了更好地服务武友,进一步探索中国武术发展新路,促进武术文化的全面繁荣,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武当杂志社于25日至28日在武当山下的丹江口市隆重举办了"2012首届武当演武大会"。针对当前武术发展的客观实际,本着"服务武友,提高技艺,健康身心"的宗旨,演武大会设有武术名家表演、传统武术绝技表演、武术拳(械)比赛、太极推手争霸赛、话武论坛、"武当百杰"评选以及武当武术大讲坛、《当代武林名家大典》首发式、游览道教圣地武当山等九大主题活动。  相似文献   

11.
《围棋天地》2011,(16):116-116
7月30-31日,由兰州市体育局、兰州市体育总会主办、兰外1市围棋协会、西固区体育局、西固区体育总会承办、敦煌棋院协办、兰州威立雅水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赞助的兰州市第三届敦煌·兰威净水杯围棋大奖赛在兰州市西固区兰州石化文体中心举行,共有26支代表队、260多名成人和少年棋手参赛,竞争异常激烈。经过两天t轮近干盘比赛,成人团体冠军由兰州成立雅水务集团夺得,  相似文献   

12.
马振邦,回族,中国武术八段。自幼习武,精通查拳、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通备、劈挂、红拳等传统武术。担任陕西省武术队教练,总教练三十年,培养出了徐毓茹、高西安、白文祥、赵长军等著名武术运动员。上世纪八十年代担任多部武打影视剧的武术设计、武术指导,塑造了电影武当中南山道长等人物形象。出版了十路弹腿新、旧两册,和武术初学二十六讲等著作。发表了关于武术运动的一点浅见(?)还武术的本来面目谈拳械套路中的武术意识和神态合一等论文。  相似文献   

13.
通风报信     
《中华武术》2004,(6):7-7
2004年5月18日晚,北京大学武术文化节闭幕式专场高校武术表演大会在北大百年大讲堂隆重举行。北大武术文化节于4月23日开幕,历时一月。文化节期间不仅举办了内容丰富多彩的讲座,而且还举行了武术影视观摩和交流等活动。18日晚,来自北京市众多高校的大学生武术爱好者及民间著名武术家、专业武术运动员等激情演绎了一场“北京高校武术表演大会”。  相似文献   

14.
《武当》2012,(4):6
海内外武术界同仁:你们好!为了给广大武友提供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进一步探索中华传统武术的发展之路,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武当杂志社特决定于2012年5月24日—28日,在武当山下、太极湖畔、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调水源头丹江口市,隆重举办"首届武当演武大会"。本次大会的宗旨是:"以武会友,切磋交流,提高技艺,健康身心"。本着以会养会,办好武术人自己的大会的指导思想,大会设定了武术套路比赛、太极推手王争霸赛、当代武术名人名家表演、话武论坛、"武当百杰"评选、传统武术绝技表演及武当养生功讲座、《当代武术名人志》首发式、武林名流写真、游览武当山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大坝等活动内容,其中重点是传统武术各门派,特别是太极拳、形意拳等内家拳派的比赛、交流和研讨。  相似文献   

15.
车星辰 《武当》2007,(6):30-30
多年来,“通备”一词在各类武术书刊中频繁出现,以致一些不明底细的人在写文章时也照搬因袭这一说法,在文中赫然写出“通备拳”三字。我想,这些引用者自己可能也不清楚  相似文献   

16.
8月24日下午,经过两天7轮角逐,由兰州晚报与兰州市体育总会、甘肃棋院共同主办,兰州市象棋协会承办的首届"锦元翔杯"纪念大国手彭述圣先生象棋大奖赛在兰州五中落下帷幕。临夏州棋手张尕军以6  相似文献   

17.
程龙飞 《武当》2011,(12):4
11月15日~17日,北京国际武术交流大会暨北京国际青少年武术节在昌平举行。本次大会共有来自俄罗斯、美国、英国、埃及、津巴布韦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名运动员、教练员参加比赛。大会由中国武术协会和北京市体育局主办,  相似文献   

18.
敦煌艺术早已名扬中外,而敦煌武术却鲜为人知。近年来,武术工作者开始了对敦煌武术的发掘、研究工作。易绍武、李重申先后撰写了有关论文,初步确定了敦煌武术的存在;甘肃省武术馆王德功组织人力进行了系统的实地考察、人物专访、资料研究等工作,并根据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人物造型,有关武术动作的绘画和流行于西北地区的通备拳系和地方拳种的风格、特点,在首届中国丝路节之际成功地创编了敦煌武术  相似文献   

19.
武宣 《武当》2014,(12):9-9
第三届武当国际演武大会于2014年10月16日~20日在武当文化发源地、湖北省丹江口市举行。来自全国25个省市区,以及16个国家和地区的2100多名武术爱好者汇聚一堂,切磋技艺,以文会友,以武交友。本次大会除了包括武当内家拳法及传统武术各门派交流比赛、武当太极“推手王”争霸赛与健身气功比赛等项目之外,还设置了一系列的武术文化交流研讨活动。  相似文献   

20.
洪歌 《武当》2012,(10):7
8月12日上午9时,由中国武术协会和北京市体育局共同主办,北京武术院、北京市体育竞赛管理中心和北京少林武术学校共同承办的"全球功夫网杯"2012北京国际武术文化交流大会暨北京国际功夫交流大会在北京昌平体育馆隆重开幕。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