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被动语态是英语中一个很重要的语法项目,已有的研究显示被动语态的结构灵活多变,功能复杂多样。Halliday提出语言具有三大纯理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并指出语篇功能包含三个子系统:主位结构、信息结构以及衔接系统。以该理论为基础,可知被动语态具有六个方面的语篇功能:突出主题功能、引入主题功能、转换主题功能、凸显焦点功能、对比焦点功能以及语篇衔接与连贯功能。因此,被动语态具有很强的语用重组性,可使语篇信息编排上下衔接,语义连贯,成为一个统一的语义整体。  相似文献   

2.
柏婷婷 《考试周刊》2014,(88):94-94
英语中的被动语态是一种信息重组语用方法,在语篇构建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主要功能有:确立话题、话题转换、话题连贯、焦点突出及会话礼貌等,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以Halliday提出的三大纯理功能之一语篇功能理论为基础,从语篇层面上分析了被动语态的语篇功能。可以看出,被动语态在语篇功能层次含有六种表现形式与功能:突出主题形式和功能、引入主题形式和功能、转换主题形式和功能、凸显焦点形式和功能、对比焦点形式以及语篇衔接与连贯形式和功能。被动语态的这六种语篇形式与功能往往共同作用于语篇的结构与重组,使语篇称为一个结构上衔接、语义上连贯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语篇的衔接与连贯的认识,对隐喻的概念界定,和对连贯与语篇话题的认识,探究隐喻作为主题句在语篇中是如何实现连贯性的。并且通过分析具体的语篇证明主题隐喻的语篇连贯性。  相似文献   

5.
作为现代主义先锋派画家与诗人,爱德华·艾斯特林·卡明斯以其独特的建行形式和诗歌创作技巧闻名于世.他的很多诗歌大量使用了独特的句法结构,概念隐喻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是其实现诗歌语篇连贯的基础,使诗歌语篇在语义和语用-认知两个层次上具有连贯性.这种语篇连贯不仅是语义层面通过概念隐喻的隐喻表达式和语篇主题实现的语篇衔接的产物,更是动态认知语境中参与者交际的产物.卡明斯诗歌表面的断裂并不会影响语篇的连贯.这对拓展特殊诗歌语篇的认知研究、语篇认知研究相关理论的整合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要通过对语篇的衔接与连贯、连贯与语篇话题等关系的分析,以及对隐喻概念的界定,讨论了隐喻句作为主题句在语篇中是如何实现连贯性的,并且对具体的语篇进行了分析以证明主题隐喻的语篇连贯性。  相似文献   

7.
词汇衔接指语篇中出现的一部分词汇相互之间存在语义上的联系,词汇衔接不仅具有促使语篇连贯的作用,还可以对不同的文体产生一定的效应,也是实现主题转换的重要手段之一。从语篇连贯、文体效应和主题转换三方面探讨了词汇衔接在语篇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英语被动语态在语篇构建过程中以其特殊的结构形式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被动语态在具体语篇中的应用,发现被动语态在语篇中发挥着转换话题、连接话题、突出焦点信息、隐藏焦点信息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受说话人的语义意图和上下文的支配,英语被动语态常用于突出句子重点、平衡句子结构、连贯语篇意义、委婉说话和陈述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   

10.
语篇的连贯与衔接有关,但衔接不是语篇连贯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语篇的连贯的充分必要条件取决于语篇是否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主题。  相似文献   

11.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是语篇分析的重中之重.许多语言学家从语篇衔接形式上探讨连贯,但是,具有衔接手段有时并不能保证语篇连贯.心智模型理论对建构语篇连贯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语篇的连贯与衔接有关,但衔接不是语篇连贯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语篇的连贯的充分必要条件取决于语篇是否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主题。  相似文献   

13.
叙事语篇的主题与事件时间的关系是语篇认知研究中尚未深入探讨的课题.叙事语篇的发展构建于事件认知表征的基础之上,并且由表征事件与非事件的情状句共同达成语篇意义.在此建构过程中,事件情状句与非事件情状句以三种基本原则方式运作:完成性事件句推动语篇事件发展;非完成性事件句构成语篇事件场景或同时由完成性事件句启动成一连续整体事件中的小事件;完成性与非完成性事件句为语篇导向的非事件句和语篇意义的合理构建作支撑,以构建完整连贯的叙事语篇,实现语篇主题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语篇不仅是意义的载体,同时也是信息的载体。因此,语篇的连贯包括意义的连贯和信息的连贯。意义连贯原则要求语篇不能包含太多的新信息,而信息量制约原则要求语篇包含更多的新信息。本文从功能语言学视角对英语议论文中新旧信息的分布进行了实证研究和原因解读,并进一步分析了逻辑联系语的连贯功能。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语篇分析的角度,在主题、连贯、统一等方面对翻译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语篇分析是以语篇为基本单位的翻译,译者始于语篇,终于语篇,目的在于追求译语语篇与源语语篇在最大限定的对等.  相似文献   

16.
李恒  孔昭丽 《考试周刊》2011,(68):23-24
话语标记语是言语交际中常见的语言现象,使用恰当可以使生成的话语连贯并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本文以英汉访谈节目为语料,从认知一语用的角度出发,对英汉话语标记语在言语交际中的功能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分析发现,英汉话语标记语都发挥着制约语境、连贯语篇和缓和人际关系等语用功能。同时.英汉标记语在用法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正常的交际过程中存在对传递信息的关联性承诺和假设:说话人传递相关的信息;听话人期待和寻找相关信息。关联性假设在语篇理解中表现为连贯假设。读者假设前文所含信息与后继语篇内容在语义上存在相关性,并通过推理手段完成语篇连贯的重构。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微观语篇连贯是通过主题句的扩展,运用一些诸如照应、省略、替代、连接等语法衔接手段,和一些诸如代词、副词、连接词等词汇衔接手段,使语篇形成有形的网络。而认知宏观的语篇连贯是当语篇接受者具备与语篇相关的认知世界,并能在处理语篇信息时成功地激活认知世界及其相关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将以心理图式的形态构建展示出来。该图式具有连贯的结构、特征和意义,是大脑长期整理加工中存储的信息,用以解释人们的认知心理过程同样具有连贯性的特征。人们对宏观的认知心理连贯具有认知的合理性、动态性及其对认知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19.
从语言交际功能来看,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组织信息与传递信息的过程。不同的语态承载着不同的信息结构,也体现出不同的语篇意义。本文从信息结构的角度,对科技英语中被动语态被广泛使用的现象进行了探讨,指出语态的选择不仅仅是语法形式和语义结构的选择,更是语篇策略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薛娜  张彬 《华章》2007,(12):235-235
文章从网络聊天中的语境出发探讨语篇连贯,文章认为语境是影响网络聊天中话语理解的重要因素,研究语篇连贯要研究如何用语言来在一定的语境中实现交际目的.语篇本身的构建是在语境中根据语篇中的衔接来把语篇解释为连贯的语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