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欢 《初中生辅导》2023,(Z1):35-36
<正>《孙子兵法》是一部诞生于2500多年前的兵学杰作。从宋朝开始,《孙子兵法》的作者就存在争议,有人认为是孙武所作,有人则认为是孙膑所作,甚至有人把这两个人混为一谈。好在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墓葬考古挖掘出的竹简中,揭开了《孙子兵法》作者的千年之谜——《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各有其书。据司马迁《史记》记载,在兵家中有两位功勋卓著的“孙子”:春秋时期,见吴王阖闾的“孙子”名曰孙武;孙武逝世后百余年的战国时期,齐国将军田忌向齐威王引荐的另一位“孙子”名曰孙膑。而《孙子兵法》正是春秋时期孙武所作。  相似文献   

2.
孙武、联膑与《武经》──羲黄文化史话之五李捷孙武,大约生于孔子时代。孙膑,晚于孙武约百年。孙武的《孙子兵法》,以精辟的军事辩证思辨,征服了许多军事家、哲学家,后来又被孙膑继承,并发扬光大。这在文化史上,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事。研究羲黄文化,其中也应研究孙...  相似文献   

3.
孙膑战国时杰出军事家。齐国人,是春秋时期著名兵法家孙武的后代,原名孙宾。少时,曾与魏人庞涓同从鬼谷子先生王栩学习兵法。庞涓任魏国将军后,忌其才能,把他骗至魏国,构陷罪名,处以膑刑(剔去膝盖骨),故又称孙膑。后经齐国使臣淳于髡秘密救回齐国,齐威王用为军师。孙膑认为“举兵绳之”、“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是战争的重要意义和主要目的。孙膑对孙武的“知彼知己百战百胜”的军事思想作了补充和发挥。他强调在战争中,要具体分析敌我双方条件和其他客观因素,做到“知天”“知地”“内得其民之心,外知其敌之情”。在战术上,他主张“营而…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应聘线上孙膑纪念馆志愿讲解员”的任务情境,了解《田忌赛马》的故事内容,评说赛马过程中的人物表现,并进一步通过图示、比较、推演等学习策略,重点体会孙膑指导田忌赛马的思维方法。2.通过创设“应聘线上孙膑纪念馆志愿讲解员”的任务情境,搜集更多体现孙膑谋略的故事,领略孙膑的超常智谋,激发学生阅读历史故事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背景链接 孙膑(?-前316),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孙膑是孙武的后代,与庞涓一起向鬼谷子学习兵法,后庞涓成为魏惠王将军,因嫉妒孙膑才能,骗孙膑到魏并陷害他。后来他被齐国使者偷偷救回齐国,被齐威王任为军师,马陵之战,计杀庞涓,大败魏军。著作有《孙膑兵法》。  相似文献   

6.
孙膑是继"兵圣"孙武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其所著的《孙膑兵法》与《孙武兵法》一样被誉为"兵学圣典"。孙膑在中国军事史乃至世界军事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博大精深的古典军事理论思想,在当今被各个行业所应用。然而,孙膑史书记载却甚少,给后人留下不少不解之谜。文章对孙膑生平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是我国古代军事学术史上的两座高峰。孙膑是孙武的后世孙,二人相差180年左右。孙膑对孙武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全面的、系统的,包括治军、作战、后勤、地理等各个方面,其军事思想的发展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关于制胜因素,他提出了"义"胜的观点,树立起正义战争必胜的理论;关于战争的根源,他明确指出利益的争夺是导致战争产生的原因;在对待战争的态度上,孙膑"以战迎战""以战止战"的观点较之孙武的"慎战"思想前进了一大步;关于战争的制胜条件,孙膑丰富和发展了孙武的理论,看到了战争潜力、民心向背、军事力量、军事管理体制等诸多因素的重要性。此外,他还讨论了孙武未曾涉及的战争控制问题,反对"数战",认为"利胜者辱"。孙武及其《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鼻祖"和"武经冠冕",孙膑则不愧为兵学亚圣。  相似文献   

8.
围魏救赵     
孙武已死,过了一百多年又出了个孙膑。孙膑出生在齐国阿(è)地、鄄(juàn)地一带,他也是孙武的后代子孙。孙膑曾经和庞涓一道学习兵法。庞涓虽然已经为魏国服务,担任了魏惠王的将军,但是认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孙膑。于是暗地里派人请孙膑来。孙膑到了魏国,庞涓害怕他比自己有才干,很妒忌他,就捏造罪名,根据法律用刑挖去了他两腿的膝...  相似文献   

9.
围魏救赵     
孙武已死,过了一百多年又出了个孙膑。孙膑出生在齐国阿(è)地、鄄(juàn)地一带,他也是孙武的后代子孙。孙膑曾经和庞涓一道学习兵法。庞涓虽然已经为魏国服务,担任了魏惠王的将军,但是认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孙膑。于是暗地里派人请孙膑来。孙膑到了魏国,庞涓害怕他比自己有才干,很妒忌他,就捏造罪名,根据法律用刑挖去了他两腿的膝盖骨,并在他脸上刺字,想使孙膑这辈子再也不能在人前露面。  相似文献   

10.
《孙子兵法》是我国有名的古军事著作,相传为春秋时吴孙武所著。《史记》言孙武后百余年有孙膑者,乃孙武之后世子孙,亦有兵法传世。但《孙膑兵法》早已失传,于是后世对孙武和孙膑是否都有兵法传世的问题,乃至对古代是否真有两位姓孙的著名军事家的问题(即是否真有孙武其人的问题),存有种种争论。 1972年,在发掘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早期墓葬时,同时发现了《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残简,才比较顺利地解决了上述疑案,也为我们深入研究《孙膑兵  相似文献   

11.
如何达到不战则已,战则必胜的目的,是<易·师>与孙武著<孙子兵法>所要揭示的问题所在.<易·师>与孙武的军事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易·师>确立了中国传统军事思想的基本框架,孙武则为这个框架增添了丰富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孙权作为东汉末年一位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君主,虽然在《三国演义》中没有曹操和刘备的戏份多,但作者罗贯中依然通过一系列生动的事例,给读者塑造出一位外表独特、胆识过人、治国有法、治军有方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形象。  相似文献   

13.
孙吴分交州置广州缘由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吴分交州置广州的措施有两次。第一次在公元226年,原因是孙权欲趁士燮之死,加强对岭南地区的控制,但因本地的反抗力量强大,同时孙权的注意力转向北边,故不久即撤销广州并回交州。第二次在公元264年,原因是此时交三郡已属魏(后为晋)所有,为稳住后方,有必要将三郡划出,重新划定政区疆界,但并不承认三郡已丧失,这样就可以在新的边界上组织进攻,收复失地。此后广州便固定下来。  相似文献   

14.
银雀山汉简再现了“桂陵之战”的全部作战过程。汉简对孙膑在桂陵之战前期铺垫部分的描述,当今学者少有论及。这两部分一是齐魏两军对峙,孙膑结阵“伐交”,威慑敌人;二是南下平陵,孙膑巧用“诡道”,以谋运兵。这两部分是“围魏救赵”的重要铺垫,充分反映了孙膑超群的军事指挥才能和精深的用兵计策。  相似文献   

15.
智慧孙子     
近年来,《孙子兵法》的各种研究渐成热点,但对孙子其人其事的研究,因留存相关史料不多,研究者相对较少。对孙子的一生进行了梳理,详细叙写了其在吴国期间建功立业的主要事迹,佐以史实的考证、相关资料的征引,并结合《孙子兵法》的主要战略思想,解析其做事、做人、作战的智慧。  相似文献   

16.
孙权是三国鼎立时期的一代英主,正是他的励精图治才使得孙吴在魏、吴、蜀三国中国运最长.然而,由于自身性格特点和客观环境变化,在他统治后期也出现了许多弊政,如猜忌杀戮重臣;虚伪自持,好大喜功;立嗣举棋不定,废长立幼;币制紊乱,刑法苛重,任用酷吏等.这些弊政耗费了大量财富,使得孙吴后期人才调零,权臣和宗室专权,加速了孙吴政权的衰亡.  相似文献   

17.
弱势群体是人类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普遍社会现象,三国时期的孙吴弱势群体主要由灾民、鳏寡孤独残疾、不幸妇女及其他贫苦者等组成,孙吴对之也采取了一些救助措施。在孙吴的救助措施中以复免为主要的手段,而孙吴时期的仓储在救助贫困人群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诸多孙武本事研究的文章中,对孙武人生结局的断定在被杀还是终老两种观点上有分歧,但大多学者都认可孙武在吴30年这一观点。对历史文献重新进行梳理和考辨,得出了孙武在吴从政8年,其后急流勇退、终老吴地的最新结论。  相似文献   

19.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兵学研究,不可或缺。通过对《孙子兵法》的割!析,研究了孙武军事人才思想的构成、特点、相互联系及其影响,突出和强调了继承这一珍贵化遗产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20.
智慧孙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近年来,《孙子兵法》的各种研究渐成热点,但对孙子其人其事的研究,因留存相关史料不多,研究者相对较少。对孙子的一生进行了梳理,详细叙写了其在吴国期间建功立业的主要事迹,佐以史实的考证、相关资料的征引,并结合《孙子兵法》的主要战略思想,解析其做事、做人、作战的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