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制动发动机技术目前在美国航空航天局相当流行。在美国国会和白宫还为该局的未来发展方向而进行辩论时,美国航空航天局就在推动其重要的承包商尽快建造一种新的“太空的士”,以使航天员能够比乘坐航天飞机更安全地往返于国际太空站(参见74页“一个圈外人  相似文献   

2.
一位航天员,从大学本科毕业,最后能为进入太空,他们需要接受哪些训练?中国航天员与国外航天员有什么区别?“神六”航天员与“神五”航天员有何不同?据中国航天员培训专家介绍,“神六”航天员能上太空,必须有五大“超能力”。  相似文献   

3.
如果美国航空航天局想让“火星科学实验室”在2012年成功登上火星,他们就必须解决一个大问题:如何平安着陆。按照目前的设计,“火星科学实验室”在地球上的重量接近1吨,即使在火星引力环境下依然重达340千克(之前的火星车的“地球重量”只有约180千克)。对于目前已有的任何一种太空降落伞来说,这都是一个难以承受的负重。而且火星上的大气密度只有地球的1名,  相似文献   

4.
从“神舟”1号到“神舟”5号,5次航天飞行的成功,中国已经在火箭起飞、飞船在轨运行和返回等方面拥有了相当成熟的技术,降低了对航天员身体素质的要求。同时,随着中国航天员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普通的健康人在经过专门的训练后,也可以成为航天员进入太空,这其中,也包括女性在内。  相似文献   

5.
太空气味     
许菁 《百科知识》2009,(14):15-16
提到“太空气味”,容易使人联想到外太空的气味,实际上这里说的太空气味还是指航天员在返同航天器座舱后闻到的气味。航天员是不可能在太空行走时闻到气味的,这是因为他们在太空行走时穿着舱外航天服,使他们与整个外界完全隔离,即使太空中有再怪的气味,他们也闻不到。  相似文献   

6.
18日17时许,航天员景海鹏顺利开启圆形的轨道舱舱门,进入对接通道,随后景海鹏成功开启天宫一号的实验舱舱门,以飘浮姿态首先进入天宫。航天员刘旺、女航天员刘洋也以同样姿态进入天宫。这是中国航天员第一次到正在太空运行的目标飞行器里“串门”,他们将在这里工作生活6天左右。  相似文献   

7.
沈羡云 《百科知识》2009,(22):20-21
2009年9月18日,美国航空航天局正式宣布,2010年美国现存的3架航天飞机将全部退役,在此之前,它们将进行6架次飞行,主要完成空间站的基本组装任务,美国航空航天局同时公布了执行最后一次飞行任务的6名“发现”号航天员名单。  相似文献   

8.
太空蚂蚁     
“哥伦比亚”号的殉葬者 2003年1月16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升空了,这是一次“科学研究之旅”。舱内的7名航天员分成两组,日夜不停地进行着生物学、物理学、地理学和空间科学的研究。在这些研究中,有一项是来自纽约州锡拉丘兹市学生们的“太空蚂蚁”实验。学生们将蚂蚁放到一个称之为“蚂蚁工坊”的容器中,让航天员带到太空,航天员们在太空观察蚂蚁工坊中蚂蚁的行为、筑巢的情况,拍摄下蚂蚁的工作情况,并将这些资料通过航天飞机的通信下行线传给地面的学生。学生进行这项实验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太空失重环境对蚂蚁的行为和筑巢有什么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北京时间2022年11月30日7时33分,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随后,胜利会师的两个航天员乘组,一起在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家园”里留下了一张足以载入史册的太空合影。之后,两个航天员乘组的6名航天员共同在空间站工作、生活5天,完成各项既定任务和交接工作。  相似文献   

10.
正航天员为了迎接严酷太空环境的挑战,必须进行失重训练与离心训练。世界各国一般采用失重水槽进行训练,训练时,航天员身着重达120千克的装备在1 0米深的水下进行训练,每次用时长达5小时以上。这种训练方式不仅操作繁琐,而且单调枯燥。离心训练通常利用电机带动载人舱高速转动,不便于调整方位,难以进行全方位体  相似文献   

11.
《科技新时代》2008,(2):40-41
虽然没有私人太空游客所能享受到的奢华的住处和美味的食物,但是航天员在月球上的生活也许要比人们想象的舒适得多。一个由科学家、工程师和研究生组成的国际小组设计了一个名为“Luna Gaia”的月球基地,它能为12名登上月球的航天员提供新鲜的蔬菜、鱼类、宽敞的住所和干净的饮水(尽管是通过循环航天员的尿液得到的)。  相似文献   

12.
2005年,美国国家安全太空学院设立了一个最新的建模与仿真实验室,帮助太空专业人士获得能够把天基能力融合到联合战区计划制订和行动中的必要知识和技能。这个耗资110万美元、占地2000平方英尺的实验室,一次能容纳30名学生,通过保密内网为学生提供交互训练环境。实验室综合了16项计划制订应用任务和态势感知工具,为学生提供有关其职责各个方面的高保真训练。学院计划在多个太空专业发展课程中增加基于太空军力实验室的演习。太空军力实验室支撑美国空军太空指挥部的太空专业人员战略,这里是未来太空战的演练场。空军实验室的发展历程美国空…  相似文献   

13.
行星际旅行变得轻而易举起来。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新型太空飞行器只需要6个月的时间就可以搭载航天员在地球与火星之间跑个来回(同样的行程上一代的老式飞船则要飞上整整3年)。这个惊人的突破完全依赖于新型的反物质火箭燃料。这种燃料使用了正电子.与普通电子不同.正电子携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而不是负电荷。一旦正负电子在飞船的反应器中相遇.它们立刻就会相互泯灭.同时释放出比太阳核心的聚变反应还要强大上百万倍的能量。  相似文献   

14.
《世界发明》2006,(10):14-14
行星际旅行变得轻而易举起来。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新型太空飞行器只需要6个月的时间就可以搭载航天员在地球与火星之间跑个来回(同样的行程上一代的老式飞船则要飞上整整3年)。这个惊人的突破完全依赖于新型的反物质火箭燃料。这种燃料使用了正电子,与普通电子不同,正电子携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而不是负电荷。一旦正负电子在飞船的反应器中相遇,它们立刻就会相互泯灭,同时释放出比太阳核心的聚变反应还要强大上百万倍的能量。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与文化》2005,(11):6-6
为了确保航天员在太空中的健康安全,我国航天医学专家研制成功在太空对航天员健康状况进行实时监测的原型机。通过对航天员进行实时体检,可以随时了解航天员的身体情况。  相似文献   

16.
载人航天活动已有近40年的辉煌历史,自从1961年4月12日加加林首次在太空度过了108分钟,至今已有300多人完成了宇宙飞行。航天员波利亚科夫在和平号空间站上度过438个昼夜,成为人类在宇宙中持续停留时间最长的人。香农·露西德在太空持续停留188天,是女航天员中世界纪录保持者。77岁老翁航天员格伦重返太空,使普通人到太空旅游由梦想变成现实。 1999年11月21日,中国“神舟”号试验飞船,首次飞行获得圆满成功,极大地鼓舞了国人,大长了民族志气。中国航天员何时能上天?谁当中国第一位航天员?当航天员需要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17.
太空农场     
<正>人类从掌握了空间技术开始就拥有一个梦想,在长期飞行的空间站和太空城中建立“太空农场”,在月球和火星居住地建立室内的“宇宙农业基地”。现在,“太空农场”的梦想要实现了。一个名为“Veggie”的装置被送入国际空间站,航天员利用这个装置将进行一系列“太空农场”的雏形实验,生产出可食用的蔬菜。  相似文献   

18.
朱梅 《百科知识》2023,(20):4-7
<正>2023年5月30日,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成功将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送入太空。3位航天员将与神舟十五号的3位同事完成又一次太空会师,并在空间站驻留5个月。神舟十六号乘组首次包含了“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三种航天员类型。其中老将景海鹏四度“飞天”,是中国目前为止“飞天”次数最多的航天员;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和载荷专家桂海潮首次“飞天”。  相似文献   

19.
经过数月努力后,美国航空航天局不久前宣布放弃修复“外星猎人”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开普勒”由此结束搜寻太阳系外类地行星的主要任务。在过去4年多时间里,开普勒太空望远镜一共找到了3277颗太阳系外行星候选体,成为当之无愧的追“星”一族。  相似文献   

20.
月球电动车     
乐樟  NASA 《科技新时代》2009,(3):14-15
2020年,美国航空航天局将重返月球。在这次月球任务中,航天员将在月球表面工作6个月乃至更长时间,探测数千千米的区域。就像在当年的“阿波罗”任务中做的那样,美国航空航天局将开发新的概念和技术,这些概念和技术同样也将造福于地球上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