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高三“流行”亚健康亚健康心理本是从上班族身上提出的一个健康概念,现在却向高三袭来。高中学生一进入高三,就生活在大压力、快节奏、反复的自我认知、反省的环境中。不断地考试,不断地自我分析,使高三学生处于高度身心疲惫的亚健康状态。而且,紧张的学习,沉重的心理压力,极度的疲劳困倦,有时使高三学生失去了对学业的主动把握。高三过来人如是说——高三要连白加夜地读书做习题,无边的练习,无休止的考试,让所有从高三走过来的学生都感到恐怖。高三学生常把以前的“七月”说成是“黑色的七月”,而七月的七八九这三天说成是“黑色七月”中最…  相似文献   

2.
一说到高三,人们总会用“忙”、“累”来描述,有的甚至会说高三生活是黑色的,教学上想到的是“要一拼到底”。这种观念上的定位,不仅会对学生心理和生理产生极大的影响,而且容易带来事倍功半的结果。事实上,有些“很有希望”的学生在高三学得非常辛苦,起早贪黑、加班加点,到头来成绩却不很理想。那么,从班级管理的层面,我们能不能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3.
高中毕业年级的历史课只在科班开设,是在学生已经结束高中历史会考之后开设的,这就决定了高三历史教学必须要高于高一、高二年级。那么,“高”在哪里呢?因为高三科班的学生是以进大学深造为直接目标的,所以,这种“高”不但要有利于学生考上大学,而且要有利于进入大学之后的深造。  相似文献   

4.
享受高三     
什么是高三?提及高三你也许会想到“黑色六月”,想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是的。课桌上突然加厚的模拟试卷也许让你无所适从;生活中无处  相似文献   

5.
列子     
列子,众生也。愿以余之拙笔,绘出高三之芸芸众生相,与君共飨。——题记上了高三,原看似远在天边的黑色六月便倏地近在眼前。从此,师长们的嘴边陡然多了“高三了,要少玩”“高三了,要珍惜时间”“高三了,要注重营养”“高三了,要……”诸如此类的话语。对此,我们只有唯唯诺诺,因为他们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将它们刻骨铭心永志不忘之后,我们便有了一项义不容辞的无法脱逃无可奈何却又心甘情愿的任务:学习、考试、拼搏、奋斗。这一切,都为了拥抱心中那轮神圣的太阳,尽管有时心里迷惘———高三,是否意味着夸父逐日。浪的巨轮!一盏孤灯,一杯苦茗,伴…  相似文献   

6.
高三数学复习课是按照课本“重复昨天的故事”、还是扎进各种资料堆“苦做舟”?我认为都不是,而应该既要忠于课本又要“拔高”课本,既必须做一定量的题目又一定回头找“岸”。高三数学复习为什么既要忠于课本又要“拔高”课本?教师应该怎样带领学生在忠于课本的基础上来“拔高”课本?“拔高”课本与做一定量的题目之间有何关系?本文就此问题与大家商榷。一、高三数学复习为什么要忠于课本还要“拔高”课本课本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本”,高考选拔人才必然要以这个“本”为依据,那么高三复习肯定要忠于课本、以课本为基础。根据数学课的特…  相似文献   

7.
人们常说高三是黑色、痛苦、不堪回首的,可我想说,我的高三是痛并快乐着。而今在大学生活之余,我仍会时常想起那片传说中的黑色土壤,那是属于我的值得回味和想念的“反斗”记忆。  相似文献   

8.
略论儒家伦理的超功利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儒家往往在狭义的范畴上运用“义”和“利”,即以“利公”、“利他”为“义”,以“利己”、“利我”为“不义”,把“义”与“利”看作矛盾。事实上义利问题所涵盖的内容不但指物质利益,还包括非物质利益。义与利并不必然地矛盾对立,没有理由笼而统之地讲“义”的价值高于“利”的价值。所谓“超功利”,是指不以功利作为最高价值目标,既不绝对排斥功利,也不把功利作为必不可少的价值目标之一。判断一个伦理体系是“功利”的,还是“超功利”的,不能以它是否主张保有道德对求利活动的约束为标准,也不能以它是否重视功利为标准。而应该从它的价值目标是什么、最高价值标准是什么、什么具有目的价值三个方面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9.
不知不觉年已十七,也快成为学生族中的“长者”了。高三“隐隐何甸甸”的脚步与六月分班后无可回避的离别,都是身在高二的人必然要直面的。于是不免想要记录下今天这点点滴滴,权作高中生活的背影。  相似文献   

10.
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要体现这一性质,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内容必须开放。  相似文献   

11.
斯宾诺莎把自由与必然统一起来,区分了“强制的必然”(外在的必然)和“自由的必然”(内在的必然),自由就是一种必然,是“自由的必然”。人具有自我保存的本性,每个人都应该保持自己的存在,这是人的自然权利,这种自我保存的力量是人获得自由的基础。人们要成为自由人,就必须依据理性的指导而生活。  相似文献   

12.
张清 《教师博览》2009,(5):40-41
一、只成功了一半的开场白 高三了,第一次班会当然不能马虎。作为“老班”,我精心准备了一个专题演讲,主要讲了两个内容:一是要确立目标,找到差距。要求学生根据高一高二的各次大考排名,参考本校近年高考上线的整体情况,找到自己的基准位置,测算出与心目中的高考目标的距离,从而明确自己高三这一年实际要攀登多少级台阶。  相似文献   

13.
《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要体现这一性质,《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内容必须开放。  相似文献   

14.
《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要体现这一要求,《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内容必须开放。  相似文献   

15.
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当下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处处充斥着“策划”的时代,它如影随形,无处不有,无处不在。虽然我们已经习惯了商家的各种“策划”,但我们的教育仍然不能被“策划”,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教育的方针政策,切切实实地按教育自身的规律办事,多一些平和,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理性,少一些功利,让它能够更接近一种真实、自然的状态。假如我们也热衷于“策划”,我们的经验是“策划”出来的,我们的成果是“包装”出来的,那我们的教育必然会误入歧途。  相似文献   

16.
《品德与生活》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要体现这一性质,《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内容必须开放。  相似文献   

17.
“价值规律的作用”这一教材内容,在高一新授课中一般已被讲解清楚。但进入高三复习备考后,教学仅停留在让学生掌握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表现形式和三个方面作用是不够的,必须深入挖掘与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价格、供求、竞争的变化和相互作用机制。本说课教案以高三第一轮复习为背景设计而成的,供参考。一、说教材(一)知识要求及深化围绕价值规律作用这一内容,首先必须牢牢把握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表现形式,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作为高三复习,又必须对价值规律的作用进行深入挖掘,主要是要弄清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基础———商品经济…  相似文献   

18.
<正>每年四五月份是高三复习备考冲刺阶段的最后关键期。相比较语文、数学、英语三大科目考前两个月学生成绩基本定型而言,历史和思想政治、地理三个科目在考前最后两个月的有效复习更容易成为学生高考出成绩的“增长点”。要实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这一阶段历史学科的复习备考必须做到“三清”——“考点清”“试题清”和“热点清”。  相似文献   

19.
功利价值观念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引发的社会性思潮。但在功利价值观念逐渐具有普遍社会意义的同时,道德精神价值观念则越来越不为世人所重视。历史地看,两类价值观念呈正相反的消长关系。但是,这种消长关系不仅反映了功利价值观念与道德精神价值观念相冲突的一面,而且两者之间又有着内在一致的一面。并且,后者是我们的功利价值观念的主导方面。这是与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相适应的。同时,市场经济本身必然引发与社会主义道德精神相冲突的功利追求。因而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必须要有思想道德建设与之并行。  相似文献   

20.
高三是高中阶段最有“滋味”的一段时光,酸甜苦辣,味味俱全。同学们想让自己高三的生活“甜”味更多一点吗?那就来上上这堂“预备课”,让你们高三的学习生活更精彩。祝你们都拥有一段难忘的高三生活,祝你们能在奋斗中实现青春的梦想!准高三生的“预备课”@胡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