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构建语感图式提高英语语感能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语感是主体对作为客体的语言所产生的直接感受和对语言形式、语言意义进行再加工创造的心理行为能力。语言图式是以一定的形式积淀、储存在主体大脑里的语言文字规律、词句的含义、情味、意蕴等。语感培养,就是要使学生的心理世界形成对言语对象进行加工改造的图式结构。语感教学,就是不断向学生提供超出他们原有心理图式结构的言语信息,促使学生原有图式结构顺应新的言语输入,从而不断构建新的语感图式,发展自己的语感能力。  相似文献   

2.
许多学者认为语感认知是一种动态的语言习得过程,是学习者知识、感觉和情感的有机融合,它具备个体性、直觉性、可习得性和动态发展性等特征。本文将从语感的形成、认知过程、语感图式构成与教学的关系,探寻培养语感能力的方法与途径,从而构建新的语感图式,培养学习者的语感能力。  相似文献   

3.
高年级精读课堂上时常出现教师、学生互不干涉抑或教师自问自答的尴尬局面。究其原因之一就是学生缺乏认知文本的语感图式,因而无法实现与课文、教师之间的真正互动。本文将王尚文先生语感图式理论引入精读教学,探讨如何通过构建和完善英语专业学生的语感图式来提高他们的英语语感素质,并以此帮助高年级精读课走出所谓"枯燥乏味"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4.
高年级精读课堂上时常出现教师、学生互不干涉抑或教师自问自答的尴尬局面。究其原因之一就是学生缺乏认知文本的语感图式,因而无法实现与课文、教师之间的真正互动。本文将王尚文先生语感图式理论引入精读教学,探讨如何通过构建和完善英语专业学生的语感图式来提高他们的英语语感素质,并以此帮助高年级精读课走出所谓"枯燥乏味"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5.
语感生成机制涉及内隐学习、语感图式、语义网络、无意识加工等复杂问题。作为语感生成机制的关涉因素,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在语感生成机制中发挥着各自重要的作用。但要真正解决语感生成机制问题,学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中就包括对人类精神世界中感受、直觉、内隐思维等问题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语感中心说”之浅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今语文界具有较大影响的“语感中心说”,虽然强调的是语言能力的培养,但是属于感性直觉层面上的语感能力,其言语认知功能是很有限的。语文课程目的、人的言语素养和言语能力,不是语感所能涵盖的。以语感为“中心”,势必削弱语文教育的人文性、情意性、学养性和综合性。“语感中心说”存在三大误区:抽象语感论、语感图式目的论、阅读语感论。  相似文献   

7.
<正>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专注于对语言的感知、领悟和把握,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的全过程,直接决定着学生语文能力的高低。说、写,相对于听、读这两类输入型语感来说,属于输出型语感,必须生成于听、读的基础上。叶圣陶指出:"多思索,多观察,必将有所见;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驭文字。"1.破译语言图式,传达"形式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我认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以从训练学生的语感入手。一、让学生会读,培养语感的敏感性,使语言产生强烈的感染力读,能将客观的言语对象内化为主观的语感图式。  相似文献   

9.
语感是当前语文教学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从其产生的心理机制看,语感是在同化与顺应的相互作用及循环出现的过程中获得了生成与发展的,直觉性、整体认知性、情感性是其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0.
母语与第二语言语感关系的认知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语言学为传统的语感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图式理论对语感的生成及发展机制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将语感看做人们在接触大量的语言事实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认知结构,并可以作为认知理解新的言语信息的基础。文章运用图式及原型理论的原理对母语与第二语言语感的关系从认知角度进行阐释,指出母语的语感图式是典型的,占据语感范畴的中心地位,而第二语言的语感图式是非典型的、模糊的、边缘的,并由此对外语教学中语感培养的重要性及培养途径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洪丹 《文教资料》2006,(24):141-142
本文运用图式理论提出通过构建四种英语新闻听力图式,即结构图式、词汇图式、语感图式和背景图式,来解决英语新闻听力教学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12.
阅读理解首先是输入一定的信息,然后在记忆中寻找能够说明这些信息的图式(旧图式),通过同化和顺应,导致个体内部图式——认知结构的变化,达到平衡。据此分析阅读图式形成的心理机制:语文阅读是通过同化,不断补充修正语感图式的过程;是通过顺应、改造、重组语感图式的过程。根据图式理论的心理机制去探求文本中的人物形象、人物情感以及一种场景、情景,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意义建构。  相似文献   

13.
张蕾 《考试周刊》2007,(16):42-43
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语言能力表达的基础是语感。英语语感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英语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在习得、学得和联想、想象过程中广化、强化、敏化学生的语感图式,提高学生的语感。  相似文献   

14.
语感生成:认知图式的心理学描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亮  许士荣 《学科教育》2002,(12):26-29,33
语感之谜,犹如语文教育中的“哥德巴赫猜想”,命名人总觉得“心底有”,却又“口中无”,谜底至今尚未完全揭开。人们的理解往往受制于语文教育本身,停留在狭隘的字面意义上--一般感受的表层描述,这样的描述使得语感的生成更加扑朔迷离,难于操作。本文将借鉴认知发展心理学的图式理论,对语感生成的奥妙进行心理学层面的描述。  相似文献   

15.
语法教学和语感教学之间并非对立关系.语感产生的过程就是图式被激活的过程,而图式的有效激活离不开各类知识包括语法知识的参与.语法教学对于书面语语感的培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有效提高发现、纠正语病的能力,理解言语意义的能力以及灵活得体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学生学习母语要充分依靠语感,要以早已具备的口语语感作基础,以本国本民族的文化背景为条件,将与生活相关的母语图式转化为学生的心理结构。所以,学习母语不必从系统的语言知识和语法规则入手,而可以从生活中,从口语中,从积累、感悟中,培养良好的语感。  相似文献   

17.
在专升本英语教学中应特别重视语感的培养。语感是人们在语言实践中逐步获得,语感具有可培养性。本文重点讨论了在图式,内隐式理论的框架中,根据专升本学生的特点,应用英语电影培养专升本学生的英语语感  相似文献   

18.
语感是一种高级的语言文字综合能力,其认知结构是表象系统,其心理结构是图式系统。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不在语文知识的掌握,而应该是语言文字的运用,即语感能力。语文教学必须努力寻找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彻底解决影响语文教学效率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9.
"语感是言语形式感",领悟、内化言语形式的过程就是吸收语感、发展语感能力的过程,也是实现语感迁移、使其充满创造性的前提和关颊庖舱枪湃讼暗糜锔械幕就揪逗头椒?语感教学所凭语识亦皆蕴含于言语形式之中.所以,阅读教学中,培养语感能力,务必立足言语形式.  相似文献   

20.
学生学习母语主要靠语感。学生学习母语,因为有早已具备的口语语感做基础,有熟悉本国本民族的文化背景为条件,身处母语环境、心受母语濡染,大量的、成套的母语图式早已内化为学生的心理结构。因此,学习母语不必从系统的语言知识和语法规则入手,而应重视对语文材料的积累、感悟,培养良好的语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