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乔治·奥威尔(1903—1950)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评论家。其创作的《动物庄园》和《一九八四》两部小说可谓是20世纪最有名的政治寓言小说。正是凭着这两部作品,奥威尔的名字享誉世界。但从纯粹的文学意义上来评论,奥威尔还是无法与同时期的乔伊斯、劳伦斯、伍尔芙、毛姆等人相提并论。他的影响力更偏向于社会性和政治性。奥威尔以其作品的独特专长跻身于一流作家的行  相似文献   

2.
由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承办的《东方既白——20世纪中国绘画展》是“中国文化年”重点项目之一。该展汇集全国16个博物馆和32位个人收藏的作品,入选画家91人,106件作品,均为百年以来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和原创精品,其中巨幅油画《开国大典》等作品,系首次出国展览。这个中国20世纪绘画成就在欧洲大陆首次全面亮相的大型艺术展,作为“中国文化年”开幕式的系列活动之一,于2003年10月6日在巴黎金门宫开幕,中国国务委员陈至立、中国文化部长孙家正、法国外交部长德维尔潘、法国文化和通讯部长阿亚贡为该展的开幕剪彩,出席开幕…  相似文献   

3.
<正>一中国当代启蒙在全球启蒙话语中的特殊性1全球启蒙话语在启蒙进化史上所处的新阶段西方当代启蒙在内容上已经超越了18世纪的任务和对象,甚至也超越了康德在其《回答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中所拟定的启蒙目标,如言论自由之类。但启蒙精神并未死去。正如福柯在《什么是  相似文献   

4.
纵观20世纪中国近代史研究,主要是在"革命"与"近代化"两种话语模式中展开。各个时期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学术语境和精神气候规定其研究方式,左右其话语权。本文试图通过对20世纪中国近代史话语的变迁过程的回顾和述论来解读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政治功能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5.
《中外文化交流》2008,(4):93-93
今年5月,佳士得拍卖行将举行其全球首场“亚洲当代艺术”及“中国二十世纪艺术”晚间拍卖。估价为1500~2500万港元的曾梵志的《面具系列1996 NO.6》将隆重亮相,藏家还将看到估价1000~1500万港元的岳敏君的《大天鹅》。此次在香港举行的晚间拍卖将呈现该公司专家团从全球范围内收集的亚洲当代艺术及中国20世纪艺术精品,包括曾梵志、岳敏君、张晓刚、蔡国强、村上隆等的作品。  相似文献   

6.
于涛 《世界文化》2012,(9):31-32
威廉·德·库宁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也最多产的艺术家之一。纽约现代博物馆近期对他长达70多年的艺术生涯进行了全面回顾,囊括了他1926年移居美国之前在荷兰创作的早期作品直到20世纪80年代少量的晚期抽象作品。其最著名的、里程碑式的作品都在其中,如《粉红天使》《挖掘》及第三个女人系列。甚至很少见的17平方尺的戏剧舞台背景作品《迷宫》也出现在这次展览中。德库宁的作品主题可分为生物抽象画、黑白构图、人物形象画、行动抽象画、风景画及静物画。他将抽象和具象模式结合起来,创作出生物抽象画,即抽象的人物轮廓加上拼接起来的身体部位。20世纪40年代,德库宁开始尝试单纯运用黑白色彩作画。20世纪60年代早期,艺术家的调色板开始变幻成明快的洛可可式的粉、黄、蓝色调,以描绘他在长岛的所见所感。  相似文献   

7.
《中外文化交流》2008,(4):94-95
名为《书画名品的奥妙:如何解读中国画》的中国书画展3月1日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开幕。筹划此展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亚洲艺术部主任何慕文研究中国艺术近30年,据其介绍。共展出艺术作品36件,包括有大都会“镇馆之宝”之称的韩干的《照夜白图》。其题材包括人物、山水、花鸟及宗教绘画,作品年代跨越近10个世纪。都是大都会馆藏精华。  相似文献   

8.
香港《译丛》(1973-)是域外读者瞭望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窗口。1980-2011年,《译丛》前后共计译介杨绛作品11种,并推出《杨绛专号》,纪念其百岁诞辰。《译丛》的杨绛译介选材涉及散文、小说、戏剧、札记等文体,构建出她的文学概貌;译介策略以海外读者接受为旨归,以传译文学精髓为原则,"译"与"介"相结合。目前,香港《译丛》译介的杨绛作品已经成功传播到五大洲的数十个国家,广受专业读者和普通读者的好评,取得了良好的国际传播效果。通过《译丛》,杨绛作品开启了"走出去"的世界之旅。  相似文献   

9.
《中外文化交流》2013,(1):88-89
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巅峰巨作、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天书”《芬尼根的守灵夜》,沉寂73年后终于来到中国读者身边。上海人民出版社日前宣布,由译者戴从容历时8年完成的该书全球唯一中文注译本正式面世。《芬尼根的守灵夜》一书由20世纪的伟大作家乔伊斯耗费17年著成。  相似文献   

10.
诺曼·洛克威尔(1894-1978)是20世纪早期美国的重要画家。其作品涉及商业和爱国主义宣传的领域。洛克威尔16岁成为插画家至82岁,一生创作不断,被《纽约时报》誉为20世纪“最受欢迎的艺术家”。  相似文献   

11.
克莱斯奥登伯格是20世纪著名艺术家之一,他对日常事物的表现手法大胆而巧妙,作品内涵丰富。近期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回顾了他六七十年代的早期作品,包括《街道》和《商店》系列及《老鼠博物馆》和《射线枪翼》装置作品。前两者可以说是奥登伯格艺术生涯的开山之作。  相似文献   

12.
中国艺术歌曲兴起于20世纪20年代初。它模仿和借鉴欧洲艺术歌曲,并结合中国传统音乐和民族文化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气质,表达出了丰富的民族情感。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国艺术歌曲的一个分支。中国最早的艺术歌曲便是采用古代文人的诗词作品作为歌词,开山之作《大江东去》是以巴蜀诗人苏轼的代表作谱成。在中国艺术歌曲百年历程中,巴蜀文人的诗词作品不断丰富和影响着这一新兴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3.
《图变——冯斌与他的研究生的中国画当代性研究》展的主题“图”,有3层含义:第一层是“图像”。在当代艺术中,图像主要指20世纪以来,以机械复制的纪实写真的影像如摄影、电视、电影及用电脑设计制作的卡通或动漫,在架上艺术中的利用和借鉴。对图像的利用,使艺术方法和审美趣味不同于传统绘画的新方向上向当代艺术转换;第二层含义是“图画”,是艺术本体意义上的“图”。众所周知,中国传统绘画命名作品的方式是其名称后都有个“图”字,如《庐山高图》、《清明上河图》。  相似文献   

14.
上官燕 《世界文化》2007,(3):33-33,35
在文化研究领域,20世纪的德国犹太思想家瓦尔特·本雅明对救赎批评模式有着独特的贡献。尤金·哈贝马斯在其作品《瓦尔特·本雅明:提高觉悟抑或拯救的批评》中曾明确指出本雅明的理论核心是一种救赎的或拯救性的批评。  相似文献   

15.
爱·三色     
张瑞 《世界文化》2010,(8):16-19
被誉为“电影哲学家”的基耶斯洛夫斯基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影坛上最具影响力的波兰导演。他鼎盛时期的作品《蓝·白·红》三部曲,是其积淀着全部生命感悟与思想精髓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中国油画展》历经一年筹备,于2000年7月5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十个展厅)隆重开幕,7月23日圆满闭幕。这是一次由文化部艺术司、中国油画学会、中国美术馆主办,具有历史性、学术性,前瞻性的大展。三周展期盛况空前。它与同期举行的《引进与创造——中国油画学术研讨会》一起作为对中国油画百年纪念和迎接新世纪的到来。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诗歌需要迎接新挑战。我们正处于新世纪之始,这在过去往往标志着艺术的新起点。庞德和艾略特在20世纪头几年发起过现代派运动,其号召性作品就刊登在《诗刊杂志上。19世纪初,确切说于1802年,华兹华斯以其再版的《舒情歌谣集》开启了浪漫主义诗歌时代。  相似文献   

18.
时尚界人像,绝对是人像摄影的主角。特别是20世纪20年代以来,《风尚》与《哈泼》等时尚刊物完美结合了印刷术、摄影、创意与时代思维,时尚面孔便凌驾于零散而定位不清的19世纪人像作品之上,将人像摄影带入一个魅惑神奇的崭新局面。法国版《风尚》奠定了时尚摄影的基石,自其创立时起,时尚面孔更有如张张镀金镶钻、烙上极品印记的面孔,而区别于其他刊物和其他类型摄影,获得了一种无法超越的价值感。  相似文献   

19.
10月20日,走进布鲁塞尔市中心的特罗皮斯姆书店,一眼可见显眼位置的法文版余华小说,其代表作《兄弟》《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悉数在列。当晚,中国作家余华在此与其40多位“洋粉丝”进行深入而热烈的交流探讨。从如何走上文学创作道路到每天的写作时间;从中国当前的发展到新书《兄弟》的出版……一个个问题拉近了读者与作家距离的同时,也增进了彼此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杨纯柱 《大理文化》2017,(12):59-64
正一左中美是近年来云南创作势头良好,作品个人特色鲜明的青年作家之一,也是目前居住在大理的唯一一位中国作家协会女会员。这位来自漾濞的彝家女子,从事文学创作十多年,先后在《民族文学》《文艺报》《散文》《散文百家》《边疆文学》《云南日报》等数十家省级以上报刊发表了大量散文。多篇作品入选《散文选刊》《读者》《中国年度优秀散文诗2015卷》等选刊,荣获第七届云南省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