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俊 《中国教师》2012,(10):50-55
<正>【教材版本】浙江教育出版社《初中科学》八年级下第四章"电和磁"第一节"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教学目标】1.能说出磁性、磁体的含义;2.能设计实验判断磁体磁性的强弱,养成根据问题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并解决问题的习惯;3.能辨别磁体的磁极,并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磁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提升设计表  相似文献   

2.
磁现象演示实验改进三法伊图里河铁路分局教师进修学校张旭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初三《物理》课本第十一章的第一节演示实验图11—3、图11-4是用来证明:“同名磁极相排斥,异名磁极相吸引”的.实验做起来很简单.但实验效果不明显,学生也不易观察,成功率不高.如图...  相似文献   

3.
<正>【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鲁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压强和浮力"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2)了解飞机升力产生的原因。(3)了解生活中跟流体压强与流速相关的现象。2.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验探究,通过观察和实  相似文献   

4.
【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熊仁娣 《物理教师》2003,24(5):19-20
1 教材分析1 .1 地位及作用“密度”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 (华东版 )初中物理第一册第七章质量和密度的第三节的知识 .本章讲述力学中的两个重要的物理量———质量和密度 .全章分两个单元 :第一单元 (1、2节 )讲述质量和天平的使用 ;第二单元 (3~ 5节 )讲述密度及其运用 .跟前面几章简单的物理现象相比 ,知识的讲述深了一步 .在能力培养方面 ,除了继续注意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以外 ,在讲述概念和规律的过程中 ,更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通过分析物理事实 ,找出共同特征 ,从而概括出概念和规律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密度…  相似文献   

6.
"平面镜"是苏科版物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的教学内容.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的重要应用,是光现象中的重点内容.对平面镜成像规律和特点学生只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缺乏较理性的认识和科学探究.出于知识掌握和培养物理素养的需要,本节课我采用了探究模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尝到"做科学"的乐趣.下面是我教学中创新尝试与反思.一、让学生课前有活动准备从而集疑1.课前准备的要求:让学生回去按要求照镜子看看镜  相似文献   

7.
<正>学生在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中已经学习了有关磁现象、磁场的基础知识,部分教师教学统编版物理九年级第二十章《磁现象磁场》时,直接通过讲授、演示实验或学生自学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磁性、磁体、磁极、南北极、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磁化等概念性知识。这样教学忽视了学生已有基础和认知能力的差异。如何创设一个贯通实验教学脉络的有趣情境,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理解上述概念,掌握研究磁场、磁感线的物理研究方法,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呢?  相似文献   

8.
<正>【教材分析】《生活中的轴对称》是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轴对称》中的第一节内容,它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轴对称的知识在小学已有初步的渗透,在初中阶段,它不但与图形的三种运动方式(平移、翻折、旋转)中的翻折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又是今后研究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及其相关性质的重要依据和基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在丰富的现实情景中,经历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探索轴对称现象的共同特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9.
【教材版本】新《地理》(人教版·选修5)第三章《防灾与减灾》第三节"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第1课时)。【课标要求】以地震为例,列举适当的应对方法与应急措施;结合实际,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应对突发性灾害。【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前两章以及第三章前两节内容的延续。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了自然灾害的种类、成因、分布、危害等,以及人类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一些自然灾害进行监测。这一节则侧重让学生了解遭遇某些自然灾害时怎么应对,实用性较强。【学情分析】学生对自然灾害有一定程度的理性认识,而感性认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西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第43页。【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安排的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前,通过对许多物  相似文献   

11.
在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材第二册第十一章《简单的磁现象》一节中,对“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的实验,我认为存在以下缺点:一是系绳时不易使条形磁铁平衡;二是由于细绳的扭力、地磁场以及条形磁铁本身转动产生的惯性等因素的影响,磁铁很难静止下来,...  相似文献   

12.
(本课选自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第4章第1节.)【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与处理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设计理念】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代数除了繁琐的计算就是抽象的符号,是一门内容枯燥、脱离实际的课程.事实上,代数是一门具有丰富内容并且与现实世界、学生生活和其他学科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本课旨在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积极参与学习的能力,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教材分析】“字母能表示什么”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字母表示数”的第一节,本节是代数式的起始课.代数是一门基础的数学学科,它为数学本身和其他学科的研究提供了语言、方法和手段.它的符号表…  相似文献   

14.
正【设计思路】探究式教学旨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对知识的真正理解,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本节课有两个关键点:一是通过演示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二是通过小组实验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教材分析与处理】教材通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演示牛顿管实验,建立自由落体运动的概念,接着用打点计时器探究重力加速度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结合自由落体运动是特殊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唐红鹰 《物理教学探讨》2001,19(9):11-11,24
《蒸发》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四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节的主要内容有:汽化的概念及其两种方式;蒸发的概念;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液体蒸发时吸热.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出发,通过分析、比较,得出结论,难度不太大,学生容易接受.从后续章节看,该节内容为《观察水的沸腾》、《液化》的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准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实验探究 ,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了解乐音的特性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教材说明】人们接收外界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声音的传播 .各种声现象充满了人们的生活 ,而对声现象的了解也易于通过有趣的、易操作的探究活动来进行 ,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 ,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初步的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 ,以及应用物理规律解释物理现象的能力等 .从学生兴趣出发来设计教材的结构 ,这是把“声现象”作为本套教材第一章的初衷 .为了实现课程目标 ,本章教材安排了若干随堂实验探究…  相似文献   

17.
【学习内容】这节课是九年义务制教育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及直线的基本性质,它是在学生已经了解三线概念的基础上的继续学习,是学生系统学习几何知识的起始课,也是学生接触使用几何语言的第一节课  相似文献   

18.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教育科学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模块第五章中的5.1.3"数字化图像的采集与加工"的内容。本节课涉及采集与加工的过程,实践性较强,宜设置以照片采集处理为主题的活动,以达到教学目的。【学生分析】学生使用过画图等简单的图像处理软件并且前节课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小数乘法中第二节"小数点搬家"第40-41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运用规律小数乘法,培养小学生推理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小数点搬家"这一童话故事,使学生探索、概括出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3.情感  相似文献   

20.
<正>【教学说明】本课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选修3-4教材,对第十二章第五节"多普勒效应"进行了如下设计,学生尽管学习了机械波的产生、传播的基本规律,但关于多普勒效应学生尚缺乏相应的感性认识,而且这部分知识是比前面所学基础知识稍深一层的具有综合性的波的现象,学生学习中是具有相当大的难度。教学中没有必要给出多普勒效应中接收者接收到的频率公式,以免增加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和理解难度。笔者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力求落实新课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