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20世纪末期,知识总量以每3~5年翻一倍的速度增长着,而我们每个人获得知识的能力却很有限:一方面,我们需要知识,而另一方面,面对无涯的学海,许多人却无所适从。那么该怎样解决“知识需要”与“知识爆炸”的矛盾呢?
  李政道博士说:“我是学物理的,不过我不专看物理书,还喜欢看杂七杂八的书。我认为,在年轻的时候,杂七杂八的书多看一些,头脑就能比较灵活,一个人能不能成功,并不取决于其知识的多少,而是取决于其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2.
二、教什么? 教师天天教学生学知识。但什么是知识?却不甚了解,以为课本上印着的就是要教的全部知识。其实不然,课本仅仅为我们提供了有关知识的言语信息,而大量关于智慧技能、认知策略的知识需要我们去发现、去发掘;此外,还有动作技能、情感等方面的知识也需要我们去发现、去发掘。特别在今天的世界上,作为知识的科学与科学精神非常重要,但取得知识的手段——科学方法比科学还重要。因此,要实施素质教育,就需要明确“教什么”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记得有一位老师说过,教学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从简单的“学会”到真正“会学”的能力。学生通过努力,掌握老师传授的知识并不难,而做到举一反三、运用自如却不容易。为了培养我们会学知识、会用知识的能力,我们的老师在课堂进行了尝试性的改革。英语课,过去一直采用串讲方法。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老师讲什  相似文献   

4.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从不同角度描述了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都是数据的代表,但它们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对于不同的数据,它们的代表性有的比较好,而有的却比较差,下面请李老师我们结合实际问题来分析如何选“代表”。[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数学教材和课堂教学中隐藏着一些“隐性知识”。我们的孩子在无意识地、不成熟地应用这些“隐性知识”来解决某些问题,而教师却没有及时发现和加以引领。本文通过对数学课堂具体的“隐性知识”动态生成案例剖析,  相似文献   

6.
朗朗上口的童谣,曾经伴随着我们走过了天真烂漫的童年,我们不仅从中得到了诸多欢乐,还学到了不少知识和道理。而如今的校园里,却出现了“读书苦,读书累,不如加入黑社会”等“灰色童谣”。长期吟诵这些“灰色童谣”必定会直接影响孩子们良好个性品质的养成。  相似文献   

7.
“授人以渔”而不“授人以鱼”,是古人总结出来的教学方法。“渔”是捕鱼的方法,想吃鱼的人去求捕鱼者,捕鱼者不给他鱼,却教给他捕鱼的方法,使想吃鱼的人学会了捕鱼而长期能吃上鱼,这个故事的含意是:教人者不但要教人以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别人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方法。幼儿知识贫乏.他们对周围一切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们向幼儿传授的是有关他们周围生活中所能接触到事物的粗浅知识。但他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很有限的。因此,我们应在向幼儿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幼儿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有人把老师比作辛勤的园丁,精心照料我们,让我们可以茁壮成长;还有人把老师比作一部永远不停工作的机器;而我却把老师做枝红烛。“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用在老师身上是最合适不过的了。老师默默无闻地传知识给我们,带我们到知识的海洋里邀游。而我的老师,最初引起我注意的是他的“两奇一特”:名字奇,服装奇,说话特别。  相似文献   

9.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大批的知识创新人才,而知识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大量的“智慧型”教师。缺乏智慧的教育导致教育活动与学生的鲜活生命脱节,导致知识与智慧脱节,导致科学与人生脱节,缺乏智慧的教育剥夺了学生的自由和快乐,教给了学生知识却没有教会学生生活,缺乏智慧的教育扼杀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不能赋予学生真正的人生幸福。因此,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大量“智慧型”教师,探讨有关“智慧型”教师的问题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胡华  张蕾 《学前教育》2010,(1):51-52
幼儿园常常开展幼儿评价活动,在各种各样的评比栏中,从“小红花”到“大红花”,从“棒棒糖”到“大苹果”,老师们费了不少心思。然而,这些象征性的奖励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却似乎正在失去原有的吸引力。孩子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激励呢?他们越来越渴望展示自我,渴望被集体关注、认可和尊重,该给他们提供什么样的机会呢?  相似文献   

11.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与其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同样,在数学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今天,我们的学生要的不仅仅是各种数学知识,更需要得到学习它们的方法和手段,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如何让学生得到“渔”,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是当下我们教师需要考虑的。而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则要从教与学两方面入手。教师教的不单是知识,还有问题解决的方法;学生学的不仅是内容,也是举一反三的能力。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具体而言,有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2.
蜘蛛,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终生忙忙碌碌,一刻不停,虽然也有收获,但却无暇顾周围的风景及其他;而“蜘蛛侠”却不一样,他只是在人们最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并且每次都恰到好处,做对别人最有帮助的事。做“蜘蛛人”和“蜘蛛侠”的差别在于效果和意义,因此,我们要反思:幼儿园的环境为谁而造,为谁服务,究竟体现了什么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谈及知识与智慧二者的关系时,有人说过这么一句精彩的话: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拥有知识的人只能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而拥有智慧的人却能在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在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也许我们平时只是忙着备课上课,也许我们还从未认真思考过知识和智慧二者间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和区别,也许我们从来就认为,学生们获得了相应的毕业证书,由此教育向社会提交的“产品”就理所当然是合格的。其实不然!时下我们教育的“派司”上往往只标记着知识的分量而没有标记出智慧的度数。一位科学家找来他的两名年轻的助…  相似文献   

14.
“人与人”的关系或者“我与你”的关系应是师生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但是,不管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人与人”或“我与你”的师生关系,在学校教育中却被扭曲了。为此,“我们应该从根本上重新评价师生关系这个传统教育大厦的基石,特别当师生关系变成了一种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的时候。这种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由于一方在年龄、知识和无上权威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和另一方的低下与顺从的地位而变得根深蒂固了。”在我们通常的教育里,对学生而言,教师是满腹经纶的知识富翁,是至高无上的权威;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而学生仅仅是装纳知识的容器;教师是专家,学生只能拿着本子等待金科玉律的输入,而这种“输入”的主要途径是教师不停顿的讲授。  相似文献   

15.
为了让每个孩子都有锻炼的机会,我让全班幼儿轮流当值日生。一轮下来之后,我们决定换种方式:选举。 “选举”活动的场面很热烈,小朋友们高声地互相推举着。见周鑫一直坐在一旁默不作声,我便问她准备选谁。她说:“我选自己。”小朋友们听了‘哄”地一声笑开了。周鑫一贯内向,今天有此“壮举”需要很大的勇气。于  相似文献   

16.
对哲学和“荒谬”的理解是千差万别的。从已知的情形下,至少能体味到如下的意义可能代表“荒谬”;言论背离习惯认定了的“常识”;言论超越了知识界限;言论试图以新的视角解释眼前的世界;言论在对经验作出反思,等等。从多半的意义上说,荒谬并不象我们认定的“错误”,就象常识未必是在展示“真实”。科学需要积累和多次的比较反复,哲学却需要反省和领悟。这就是为何“荒谬”的东西常有引导人们获取真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后进生”在数学学习上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如下矛盾:1.知识与能力的矛盾。知识不足、概念不清就无法思考,而掌握知识又必须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后进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缺陷相互作用,因而提高起来极为困难。2.重复与兴趣的矛盾。“后进生”对数学概念和方法的掌握需要多次反复,而简单的重复容易产生厌倦心理。3.差异与统一的矛盾。“后进生”多的班级学生之间的层次多、差异大,如何做到在同一课堂上用相同的教学内容,去调动各层次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他们都学有所得,确非易事。为了缓解这些矛盾,我们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变式”  相似文献   

18.
《家教世界》2011,(2):48-48
“脸”与“面”明明就是指人体的同一个部位。可为什么我们要叫“洗脸”而不叫“洗面”;叫“洗面奶”而不叫“洗脸奶”?有时候为了宣泄对某人的愤怒不满,常会骂“不要脸”,但却不会说“不要面”。这又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9.
题目上的两个短语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在我看来却有着根本的不同。因为,就眼下的教育现状来看,我们过多地关注的还是学生的“成果”而非学生的“成长”。每到一个考季结束的时候,几乎每一所学校都尽其所能地找自己的“闪光点”。而这些闪光点也都只是些考到名牌学校多少多少人呀什么的。毕竟成果才是硬道理,社会各界需要的就是学校要有这样的硬“成果”,至于说到让学生“成长”,那有谁看得见?在这个充满诱惑的社会,我们又似乎只能“失语”。看重“成果”是应试教育的死结,而在这个死结之下的学生也就只有读死书、死读书了。而实际上,就培养学…  相似文献   

20.
一些教师教学时,总喜欢“诸生诺诺”,不喜欢“诸生谔谔”。“诺诺”,指点头称是,说一不二,“谔谔”,指直话直说,敢提不同意见。为培养开拓型人才,应提倡“谔谔”。“诸生诺诺”,师云亦云,虽可学得老师传授的知识,却不能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发展其智慧。我们正处在科技突飞猛进,知识迅速更新的时代,事业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