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是语文老师,同时又兼一个班班主任。语文老师当班主任有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通过作文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的内心活动是很少外露的,但一旦诉诸文字,又常常掩盖不住。我曾经布置一篇作文,要求学生写一个人物。在交上来的作文中,有一篇深深触动了我。这篇作文是我班王丽君用书信形式写的——写给妈妈的一封信。  相似文献   

2.
当前,很多班主任在学生工作中,淡化管理过程,强调对结果的关注,不经意间充当了执法员的角色。案例一:一个学生和同学打闹把凳子弄坏了,班主任得知后,把该生叫到办公室,严厉地说:“根据学校的规定,损坏一张凳子赔偿50元,  相似文献   

3.
刘卫杰 《班主任》2014,(11):70-70
小学时,我是典型的问题学生。各科老师都看不上我,班主任还把我安排到了班级的角落里。我心里非常生气,于是就更破罐子破摔。 那天,语文课上,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是“我最喜欢的……”。我随手写了一篇关于邮票的作文,因为我一直在集邮,集邮本上已经有十几张不同的邮票了。第二天,作文发下来,我惊呆了!语文老师竞然给了我一个天大的惊喜——在我的作文后面贴了一张很特别的邮票!我捧着那张邮票看了一遍又一遍。  相似文献   

4.
灵璧县实验小学进行了小学作文教学整体结构改革实验,把传统的教师包教包改改为教师指导学生起草、修改、细改和评批四种课型。他们采取了对优生作文不批不改,重在引导自改;对中等生作文只画批符号,重在启发自改;对差生作文既画符号又加批语,重在指导修改的方法。这样,即使是差生也能修改好自己的作文。现举一位四年级差生的两篇作文为例,第一篇是初稿,附有教师提醒学生修改的标记和总批;第二篇是该生经过三次修改后的第四稿,附有该生在老师指导下给文章写的评语。  相似文献   

5.
先转述江苏省特级教师、著名杂文家(笔名吴非)王栋生老师讲的一个真实故事:他的一个学生,作文高手,在学校举行的第一次模拟考试中,满分60分的作文他只得了32分,该生看到分数后很不服气,就去找王老师,王老师一看,确实是一篇好作文,但王老师告诉他,你的作文太含蓄,太讲求技巧;第二次模拟,该生有所改变,得了42分;高考、成绩下来,该考生设法查到自己的作文成绩,竟然只有40分。  相似文献   

6.
我给学生布置了一篇作文《我的一次探索》。其中有一篇作文从布局谋篇到遣词造句都很好,但就是内容不切题。作文的内容是记叙他们三人小组完成的一个研究性课题,叫《数学、数与生活的关系》,但这个学生写得不是对该课题的研究、探究过程,而是选取的整个探索过程结束后要参加评比展示的演练过程,这显然不是探索。这篇作文该怎样指导?我想,教师不要直言否定,还是引导“上钩”“请君入瓮”好。师:用词典查一下“探索”的含义。生:意思是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师:你们的这个研究性课题要寻求的是什么答案?生:数学、数与生活的关系。师:能讲一…  相似文献   

7.
教学中不乏这样的例子 :某天 ,老师布置了这样一篇作文“童年趣事”。一位学生写得不错 ,老师表扬了他。又一日 ,老师布置了另一篇作文 :“难忘的一件事”。这位学生便把前一篇作文的材料改头换面用了个大概 ,读起来倒也有些生动之处。不知哪一日 ,这件材料又在另一篇作文中再次被“录用”。这便是一件材料在多篇作文中运用。对此 ,有些老师认为 :一材多用 ,说明学生头脑灵活 ;或认为虽然文章不够新颖 ,但也还是一篇通顺的习作 ,因此积极加以倡导。对此 ,我却有些不同的个人看法。小学生学写作文 ,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也是一个积累素材 ,为今…  相似文献   

8.
有一名学生叫李江涛,他写的一 篇作文是《那一天,我站了起来》。 我是一个生活在黑暗里的人,那 么孤独,那么沉默…… 那一天,有一个人把我从黑暗的 屋子里拉了出来,让我看见了光明, 看到了温暖。那就是我的班主任。那  相似文献   

9.
曾经看过一个作文教学案例,教师要求写一篇题为《我给同学"画"张像》的作文,当时课堂前10分钟流程是这样的:上课开始,在本班四十多名学生里任意选三篇作文,学生读这三篇作文,并猜测这三篇作文描写的是本班哪一名学生,结果没有一名学生猜测出来。教师把作文放在展板上发现一个现象,  相似文献   

10.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第一篇作文成败直接影响学生以后作文的兴趣。我在教学生写第一篇作文时,采取“扶着走”的办法,在认真备课、详尽指导的基础上,把学生作文草稿一一收来,耐心细致地进行面批,尽量把每一篇作文都改成较好的文章。然后叫学生誊在作文  相似文献   

11.
一、胡老师本节作文讲评课的课堂教学情况一般中学作文讲评课普遍习惯于对某一写作题目的几篇学生作文进行点评,而胡老师的教学视野很开阔,讲评方法也很特殊。胡老师为上好这一节作文讲评课,在收集整理班级内学生高一、高二阶段个人优秀作文的基础上,精选了其中的27篇作为本次作文讲评课的讲评内容。课前,27篇优秀学生习作被印发到了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学生家长以及班主任和学校领导的手中。这些选文包括:《悄悄地说,我十八岁了》《当富有在心间流淌》《日记三则——对奶奶的怀念》《10800秒》《感谢“竞赛”》《老巷》《生活在一起的兄弟…  相似文献   

12.
曾经看过一个作文教学案例,教师要求写一篇题为《我给同学"画"张像》的作文,当时课堂前10分钟流程是这样的:上课开始,在本班四十多名学生里任意选三篇作文,学生读这三篇作文,并猜测这三篇作文描写的是本班哪一名学生,结果没有一名学生猜测出来。教师把作文放在展板上发现一个现象,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写作”中指出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 ,让学生易于动笔 ,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 ,表达真情实感。”这段话强调了作文教学应该生活化 ,应该把作文教学置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之中。这是当前作文教学改革需要积极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一、作文是生活的需要作文教学让学生写一篇一篇的作文 ,是一种练习 ,我们要通过努力使学生感到他写文章 ,不仅仅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同时也是自己生活的一种需要。如写《我喜爱的》 ,如果在学生写好文章后 ,多请些学生读给大家听 ,或者把学生的作文挂在教…  相似文献   

14.
一、导入描写师:老师来上海前让宁波的学生写了一篇作文《爱在细微处》,同学们看看这篇作文好不好?(生浏览)生:我觉得这篇作文不好,字数没达到要求。生:这篇作文就讲了一件事,缺少了描写。生:这篇作文细节描写太少了,对人物的刻画太少。二、文本对比师:老师也觉得这篇作文不够好,于是就让小作者进行了修改,《格列夫游记》的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曾经说过:  相似文献   

15.
笔者经常听到同仁们喟叹:“当中学语文教师太辛苦了,苦就苦在作文的批改。”这绝非无病呻吟。你看,一位中学语文教师上两个班的语文课(有的还得兼任一个班主任),一个班60位学生,每周一篇作文,按每周五日工作制,每天务必批改作文24本,每本作文即使粗略地批改一下,也要用10多分钟,每天要用五六  相似文献   

16.
一个学生,能写出一篇作文并不难,能写好一篇作文却并不容易。所谓“好”,其中一个要求就是“新”,所谓“新”,包括题目新、选材新、语言新、立意新等。今天我们只谈选材新。“没啥写,不会写”,当学生作文迈过这个门槛之后,紧接着的问题就是“把文章写新”。新的不一定是好的,但  相似文献   

17.
学生的操行评语,是班主任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曾几何时,操行评语中对学生的称谓普遍为“该生”、“该同学”,这个“该”字真是让人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值得欣慰的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许多学校的班主任老师把“该”字换成了“你”字,一下子缩短了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温暖感。随着称谓的变  相似文献   

18.
刘桂荣 《河北教育》2005,(23):27-27
学生根据教材中的作文要求完成一篇作文后.教师往往把这次作文的“要求”当作一个统一的标准,对全班学生的几十篇作文“一刀切”,达到要求的就给个高分.给个“漂亮”评语,达不到要求的就给个低分.给个“不漂亮”或“不够漂亮”的评语。我曾就作文教学,尤其是作文评语.对学生进行了多次问卷调查,主要情况是: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学生语文能力的一项综合训练。语文基本功反映在小学作文中就是字、词、句、段的应用能力。如果忽视了基本功的训练 ,一味地追求写作技巧的训练 ,结果是该训练到位的不到位 ,使学生对作文产生畏难情绪 ,其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 ,适得其反。消灭作文中的错别字。 消灭错别字不仅是阅读教学中的任务 ,也是作文教学中的任务。一篇内容很好 ,写作技巧也熟练巧妙 ,但是错字连篇的作文 ,无论何人看后也不会认为是佳作。如有的学生把“小明穿上新衣服”写成“小明装上新衣服” ,把“我做完作业”写成“我错…  相似文献   

20.
“下水文”是教师用来指导学生作文,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而一部分老师在作文课中,恰恰把它忽视了。由于各种作文指导书籍很多,上作文课时,老师不是找一篇作文指导书上的佳品来读一下,就是讲一大堆理论,便算指导完毕。继而布置一道新作文题,让学生当堂或者一至两天内完成。结果学生还是无从下手,只好搬来作文书抄写摘录,东拼西凑一篇作文来应付老师。一次,我偶尔发现邻居家一位三年级小学生一篇作文,开头这样写道:“在东北农村家家都有菜窖,我们家也有一个。”我看完这句话感到大惑不解。明明我们这里是大西北,这位小同学的家怎么一下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